李鑫宇

摘 要:電動汽車是一種環保、節能的新型交通工具,亦屬于新能源汽車重要的組成部分,發展電動汽車能解決能源和環保問題,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但當前國家對電動汽車補貼,存在退坡趨勢,且電動汽車開發技術尚未完全成熟,電池容量有限,亟需換電模式創新。本文通過發放線上問卷,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探討質量價值、情感價值、成本價值等因素對購買意愿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補貼退坡 換電模式 電動汽車
隨著經濟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國家越發重視能源和環境問題,不斷強調節能減排的重要性。為督促電動汽車行業提高發展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國家于2015年開始逐步實施補貼退坡政策,降低電動汽車行業對政府補貼的依賴度。此外,消費者在電動汽車購買問題上,還存在“里程焦慮”和“安全焦慮”。因此,基于補貼退坡和換電模式下,開展消費者購買意愿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1.1 價值要素影響
購買意愿指的是消費者對某種商品具有使用需求后,產生購買欲望和意向,在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作出獨立評判的基礎上,完成產品的購買與使用。基于此,本文根據感知價值理念,將其劃分為質量價值、情感價值和成本價值三個維度,作為影響購買意愿的三個主要因素展開研究[1],并作出如下假設:
H1:產品質量價值與購買意愿之間存在密切關聯,二者呈正比例關系。
質量價值指的是消費者對產品各方面質量性能的評估和判斷。常規情況下消費者認為某產品質量價值越高,產生的購買欲望以及意愿也會越強,因此作出H1假設。
H2:產品情感價值與購買意愿之間存在密切關聯,二者呈正比例關系。
情感價值指的是消費者在感受、購買、使用產品過程中獲得的情感體驗,若消費者認為購買產品,能夠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以及價值,就會產生購買產品的意愿,因此作出H2假設。
H3:產品成本價值與購買意愿之間存在密切關聯,二者呈正比例關系。
成本價值指的是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過程中,考慮到產品短期以及長期的使用價值以及價格優勢等,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性價比高的產品要更具吸引力,因此作出H3假設。
1.2 創新性要素影響
創新性要素指的是消費者本身是否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因此科學研究創新性要素與電動車購買意愿之間的關系,對于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而言,具有深遠的意義。相關權威研究表明消費者的創新意識、環保意識與綠色消費意愿,對于電動汽車的購買,起著正向作用。并且很多消費者對情感價值的需求較高,因此擁有較強的創新意識,為獲得體驗感與愉悅感,會購買市場上的新產品,因此本文作出兩點假設:H4a:消費者創新性與電動汽車購買意愿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二者呈正比例關系;H4b:消費者創新性與情感價值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二者呈正比例關系。
1.3 外部環境要素影響
消費者是否對電動汽車存在購買意愿,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政策扶持、優惠力度等,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電動車的充電時長、行程能耗以及對環境影響等都會對消費者的新能源汽車購買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并且外部環境的變化會影響到成本價值,因此成本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外部環境因素與消費者購買意愿之間的中介變量,因此作出兩點假設:H5a:外部環境改善與消費者購買意愿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二者呈正比例關系;H5b:外部環境的改善與成本價值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二者呈正比例關系。
2 實證分析研究
2.1 問卷調查情況
本文利用線上平臺開展問卷調查,數據來源于電動購買意愿及影響因素的問卷調查。在設計調查問卷的過程中,主要設置7個選項,從非常不同意(1)——非常同意(7),一共回收503份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425份,有效率>82%。調查數據符合設計要求。
2.2 樣本描述性統計
通過對樣本數據的深層次分析和研究可知,男性與女性在汽車擁有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前者的擁有量要多于后者。在統計受訪者的年齡時發現,全部受訪人員中有82%左右的受訪者年齡在26-45以內,屬于千禧一代,并且>67%的受訪者已經結婚生育,因此家庭較為穩定的群體購買車輛的意愿明顯要更強。從車輛持有量的角度分析樣本數據,超過83%的受訪家庭僅有1輛汽車。并且,隨著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深入普及,受訪人員的教育水平相對較高,95%左右的受訪者學歷為本科或者碩士以上,但大多數受訪者的年薪都<30萬元。在調查電動汽車的購買情況時發現,僅有25%左右的受訪者購買電動汽車。
結合上述內容可知,大多數家庭的汽車持有量<2輛,購買電動汽車的人數較少,因此電動汽車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發展潛力巨大。此外,隨著一線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的不斷升高,我國人口的流動特征呈現出了集中化的特點,即人口主要向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集中,并且當地的政府部門為深度貫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大力支持市民購買電動汽車,加之一線城市人口的收入水平較高、城市用地面積較大并且存在交通擁堵的問題,因此購買電動汽車滿足日常出行需求具有可行性。
2.3 信度分析與檢驗
在分析樣本數據的變量信度時,主要從四個維度入手,一是外部因素、二是成本價值、三是自變量值,四是因變量值。其中第一個維度的最大值為0.961、第二個維度的最小值為0.761、第三個維度的所有值均>0.7,第四個維度α=0.854,能夠證明自變量數據與因變量數據具有較強的真實性以及可靠性。
2.4 效度與相關性分析
為確定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密切程度,需要開展探索性因子檢查,最終的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表1相關內容,對變量相關性進行分析可知,在變量的相互關系中相關系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外部環境與成本價值,二者分別為0.972、0.067,并且sig<0.01,因此變量在可接受范圍內。
2.5 回歸分析
通過對表2相關數據的分析和研究可知,線性回歸模型具有良好的擬合度,在該模型的作用下,能夠客觀解釋R的平方值,即53.1%的偏差。在檢驗F統計量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表2相關數據:
根據表2相關數據,能夠得出回歸方程:購買意愿=0.389+0.129×成本價值+0.212×消費者創新性+0.166×情感價值+0.262×外部環境改善。
2.6 實證分析結果
基于以上統計分析數據,檢驗結果可見,消費者的年齡與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主要的變化趨勢為“先增強后減弱”。從學歷的角度出發,分析消費者對于電動汽車的購買意愿發現,受教育水平越高的消費者,購買意愿更強。從性別的角度出發,男性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意愿略微強于女性消費者,因此性別因素對于購買意愿的影響較小。從經濟水平的角度出發,收入水平越高,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越強。由此可知,我國三大群體對于新能源汽車擁有較強的購買意愿,分別是青中年群體、高學歷群體以及高收入群體[2]。
3 補貼退坡和換電模式背景下電動汽車發展建議
通過完成調查問卷回收工作,根據數據回歸模型,且經由建模分析可得:中青年人群以及高學歷、高收入人群為購買電動汽車意愿較強的潛在客戶群體。
3.1 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充電樁覆蓋率
電動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依賴于電池的能源,為促進行業的長久穩健發展,增強企業的生產制造與造血能力,還需要繼續推進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升級,對基礎設施進行有效建設和完善。在開展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過程中,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和價值,密切關注電動汽車在外行駛能源補充工程的推進情況,有關公共充電樁、共享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通過引導社會資本的方式,讓其參與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中來,進一步降低樁車比,提高充電樁功率。此外,可以借鑒外國充電樁分布經驗,優先在工作單位內安裝充電樁,為充電提供便利,進一步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生產制造商要正確認識到基礎配套設施的研發和升級,對于電動汽車有效銷售的重要性,加快配套設施的改進和創新步伐,促使充電樁與服務站的覆蓋率最大化,提高基礎配套設施與市場上電動汽車保有量之間的匹配性,進一步擴大電動汽車在市場的占有量。
3.2 模塊化電池組設計,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模塊化設計能有效減輕兼容問題,現已成為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例如,可以將電池組分為多個模塊,允許不同種類的模塊相互更換。模塊化設計可以提高電池系統的可靠性和靈活性,加快電池技術的升級和迭代,將生產制造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圍內[3]。隨著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率的不斷升高,消費者對電池的耐用性以及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許多廠商都將生產經營的重點放在了電池模塊化技術的開發以及應用中。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批量化、大規模生產,各大廠商應將模塊化生產技術落到實處,這種生產模式指的是根據電動汽車對電池的需求,生產多個電池單體模塊,再組裝到一起應用到電動汽車中,既能夠達成批量化生產的目標,還符合電動汽車對電池的需求,能夠為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另外,各大廠商還要投入更多的資金資源,用于新型電池的開發設計,不斷提高電池的單體能量、使用年限以及能量密度等,進一步提高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增強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滿意度和認可度,為電動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3 強化公民環保意識,建立健全法律規章
在生態環境保護戰略深入推進的背景下,要采用多元化的宣傳手段,強化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促使其正確認識到電動汽車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的重要作用,提高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意愿。經實踐證明,消費者的個人環保意識與電動汽車購買意愿呈正相關,即環保意識越高,購買意愿越強。因此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出自身在電動車市場中的調節和引導作用,利用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新媒體平臺等,大力開展環保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通過科學有效的環保教育,提高消費者環保認知與危機意識,使其自覺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加快我國生態文明工程建設步伐的同時,為電動汽車銷售工作的高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進一步擴大的生態受教率,我國教育部門也要重視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工作,例如在編撰教科書的過程中,就可以將新能源、碳排放相關內容融入教學內容中,既能夠強化全體公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消費者購買車輛的目標以及方向,為電動汽車行業的長效健康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4]。
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要完善相關法律規章政策,加強對電動汽車行業的監督以及管理,創設良好的市場環境,為消費者的根本權益提供堅實的保障。例如,換電站建設工程是電動汽車行業重點研究的對象以及內容,這就要求政府部門針對換電站建設項目的特點以及性質等,制定明確的法律規章,如儲存電池的質量應符合技術標準;電池充電與發電的過程要規范且合理;在換電過程中各項參數,如電流、電壓以及溫度等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等。在政府部門的監督以及指導下,督促相關企業以及人員,對電動汽車生產、銷售以及充放電等各項工作,展開嚴格的管理以及控制,不僅能夠為電動汽車系統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提供堅實的保障,還能夠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為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
4 結語
在補貼退坡的大背景下,通過展開電動汽車購買意愿的影響探討,有利于電動汽車企業針對購買意愿影響因素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調整和優化,以便在后補貼時代增強自身造血能力,逐步擺脫對財政補貼的依賴。此外,就充電站建設而言,規模建設投資消耗都相對較大,換電模式的興起為電動汽車補電模式開辟了一條前景廣闊的新路,起到提高消費者購買意愿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葉知秋.中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購買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理性選擇理論[J].市場周刊,2023,36(12):63-67+89.
[2]涂琦娟,何衛紅.補貼退坡政策對新能源汽車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雙重差分模型[J].中國物價,2024(02):54-58.
[3]張蘊嫻.后補貼時代電動汽車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1(24):1-4.
[4]王磊.淺析電動汽車換電模式的現狀與發展[J].時代汽車,2023(10):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