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雙碳目標下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推動東北鄉村振興研究”(課題編號:2022A003)。
作者簡介:王仁亮(1980.02-),男,漢族,黑龍江安達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學。
摘 要: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當前東北地區的鄉村振興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雙碳"目標下,以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為載體,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舉措。本文分析了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對促進東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意義,指出了當前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動東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對策。
關鍵詞:“雙碳”;鄉村振興;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
1 前言
東北地區的鄉村特色陶瓷文化旅游產業是東北地區的一張地域文化名片,其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區域文化資源優勢。但是,受傳統思想觀念、技術水平、人才缺失等因素的制約,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呈現出資源優勢不突出、產業化發展滯后、創新意識薄弱等問題。為此,應采取整合區域資源、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創新意識等措施,充分發揮東北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的獨特優勢。東北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發展,將有效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而助推東北地區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在“雙碳”目標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東北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如何充分發揮東北地區特色陶瓷文旅產業優勢,把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打造成鄉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和新增長點,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當前東北地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
2“雙碳”目標下東北鄉村振興面臨的機遇
推動鄉村振興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通過發展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能夠有效推進鄉村振興。當前,我國進入了“雙碳”目標的新時代。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我國制定了明確的碳達峰的時間表,到203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將達到峰值,并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方面推進,而鄉村振興戰略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鄉村振興戰略不僅包括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振興,還包括生態振興。“雙碳”目標的提出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是“雙碳”目標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有利于農村地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和實施,農村地區必須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的步伐,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降低能耗強度和排放總量,促進農村地區經濟向低碳綠色轉型發展。
二是“雙碳”目標為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東北地區擁有豐富的鄉村陶瓷文旅資源,并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東北地區可以依托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集旅游、文化、餐飲、娛樂于一體的多功能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
3東北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對東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意義
我國提出“雙碳”目標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氣候變化導致了嚴重的自然災害,能源短缺、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相協調,減少碳排放,這就需要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雙碳”目標的
提出給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雙碳”目標對鄉村振興提出了新要求,鄉村振興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實現鄉村振興不僅能夠促進鄉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還能夠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最終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以東北鄉村特色陶瓷為載體,以旅游產業為載體,在東北地區廣泛發展,已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東北地區擁有豐富的鄉村特色陶瓷文旅資源,如黑龍江齊齊哈爾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伊金霍洛旗查干諾爾蒙古族鄉、吉林松原小興安嶺原始森林保護區等,這些地區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其旅游資源不僅數量多、分布廣、品位高,而且質量優。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發展,既可以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也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不僅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業生產能力,而且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增加農民就業和創業機會、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等。因此,大力發展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對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效途徑。
4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發展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過程中,東北地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受資金投入不足、專業人才匱乏等因素影響,陶瓷文旅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缺少完善的配套設施,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充分,旅游產品和服務層次較低;第二,受傳統思想觀念和產業發展模式的影響,陶瓷文旅產業對環境資源、文化資源、人才資源的占用較為嚴重,導致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空間受限;第三,受技術水平和基礎設施條件限制,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受外部條件制約較大;第四,受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單一、品牌效應不明顯等因素影響,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規模有限。
5推動東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對策建議
5.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農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發展對于東北地區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當前東北地區對于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扶持力度相對較小,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東北地區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首先,在制定規劃時應結合實際情況。對于東北地區而言,其在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也存在一些劣勢和不足。在制定規劃時,應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規劃。其次,應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政府作為扶持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可以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和服務作用。例如:在財政資金投入方面,政府可將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在稅收政策方面,政府可給予特色陶瓷文旅產業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在項目建設方面,政府可以優先支持特色陶瓷文旅產業項目建設。
5.2積極培育“雙碳”文化
在“雙碳”目標下,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包括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不到位、農村垃圾隨意丟棄、垃圾分類意識淡薄、鄉村居民的環保意識有待提高等。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對于鄉村地區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雙碳”目標下,鄉村地區需要積極培育“雙碳”文化,將“雙碳”理念融入到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過程中。
5.3創新產業發展模式
我國東北地區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陶瓷文化作為東北地區的歷史文化資源,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雙碳”目標下,要進一步發展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必須創新產業發展模式。
一是打造特色陶瓷文創產品品牌。在“雙碳”目標下,傳統的鄉村特色陶瓷文創產品具有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性等問題,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應加強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創新發展模式,打造具有東北地區特色的陶瓷文創產品品牌。通過開展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創產品設計大賽、手工藝人比賽、“一村一品”等活動,在鄉村地區舉辦多場特色陶瓷文創產品展覽展銷活動,推動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不斷創新發展。
二是積極發展“互聯網+”營銷模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互聯網平臺上銷售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品成為了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因此,要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強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品的宣傳力度,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升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要不斷完善網絡銷售平臺與營銷渠道建設,將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品推向全國
市場。在此過程中要加強對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品設計、包裝、營銷等方面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為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5.4推進產學研合作
產學研合作對于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推進產學研合作,能夠將高校人才優勢和企業的創新優勢相結合,從而能夠不斷提升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創新能力,提升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競爭力。因此,在推進產學研合作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當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積極引導高校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活動。
一是積極鼓勵高校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活動,對于高校而言,可以通過提供科研設備、科研資金等方式來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對于企業而言,可以通過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等方式來促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
二是通過加強高校與企業間的合作,積極引導高校與企業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從而能夠有效提升高校與企業間的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企業產品創新能力,從而能夠為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5.5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東北地區的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面臨基礎設施落后、環境保護力度不足等問題。東北地區的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發展應該在交通、環境、安全等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首先,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應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為當地旅游業提供便捷的交通條件,提高交通便利性。東北地區應注重在交通要道和旅游景區附近修建停車場,對現有的停車場進行改造升級,提高停車場的容量;在旅游景區附近修建公共廁所,對現有公共廁所進行改造升級。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應加強對當地環境的保護,在旅游景區、居民區等區域應禁止使用高污染、高排放的工業企業生產建設活動,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在旅游景區周圍應禁止使用露天燒烤、焚燒垃圾等污染環境的行為。東北地區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發展應加強對游客人身安全的保障,保護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
5.6強化人才培養機制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東北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要以培養鄉村振興急需人才為導向,創新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多種途徑,如與當地職業學校合作、在當地院校開設相關專業等,為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輸送更多專業人才。同時,可以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等途徑對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其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還要積極引導“雙碳”目標下陶瓷文旅產業高技能人才投身于鄉村建設中,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6結論
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從挖掘地域文化內涵、建立品牌意識、建立完善的產品體系、注重人才培養等方面入手,促進東北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還需要加大對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的宣傳力度,提高東北鄉村特色陶瓷文旅產業品牌知名度,才能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動東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文婷,陳麗琴.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文旅產業發展的思考[J].農業經濟,2022(6):15-17.
[2]殷曉茵,楊瑜,李紅霞,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及優化[J].大眾投資指南,2021(16):22-23.
[3]黃蕊,侯丹.東北三省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的動力機制與發展路徑[J].當代經濟研究,2017(10):81-89.
[4]馬藝婧.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鄉村科技,2019(31):8-9.
[5]白雨霏.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文化建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