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良 謝良濤 周寧 李嬌娜 胡晗



摘要:輸水隧洞的輸水能力是由隧洞的糙率和沿程建筑物的局部水頭損失共同決定的。采用一維、三維耦合計算模型對羅因水庫—鐵崗水庫輸水隧洞的輸水能力進行了研究,并考慮輸水管道內壁淡水殼菜滋生對管道輸水能力的影響,進行了糙率敏感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① 在隧洞糙率n取0.015 0的設計條件下,進水口流量可達到30.12 m3/s,出水口流量可達到12.12 m3/s,滿足設計要求;② 糙率n與輸水隧洞總水頭損失大約呈線性關系,隧洞糙率每增加0.000 5,相應輸水隧洞總水頭損失增加約0.17~0.19 m;③ 當糙率增加到0.015 5時,隧洞輸水能力已不能滿足設計供水流量要求。
關鍵詞:輸水隧洞; 輸水能力; 水工水力學; 數值模擬; 糙率
中圖法分類號: TV135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4.S1.042
0引 言
羅田水庫—鐵崗水庫輸水隧洞工程(以下簡稱“羅鐵隧洞”)是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在深圳境內配套項目之一。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進水口、出水口、輸水干線、與深圳分干線連通隧洞,至羅田水廠、五指耙水廠、長流陂水廠分水支線及3條檢修交通洞,羅田水庫應急放空洞等。工程布置如圖1所示。
在工程設計階段需要對羅鐵隧洞的輸水能力進行預測。輸水隧洞的輸水能力受隧洞的糙率和沿程建筑物的局部水頭損失共同影響。在輸水隧洞的設計中,糙率為非常重要的參數,直接影響輸水隧洞的過水能力。精確的糙率值往往需要通過現場原型觀測進行反演計算來獲取[1-3]。在設計階段需要根據以往的工程經驗對糙率進行估計,并通過糙率對輸水能力的敏感性分析來對設計方案進行評估。但是,在輸水隧洞的設計階段很難預估沿程一系列建筑物的局部水頭損失,特別是對于包含復雜的進、出水建筑物和多個沿程分水支線的輸水隧洞。
設計階段對輸水隧洞輸水能力的預測,往往通過水力學計算、一維數學模型計算和水工模型試驗,而這3種方法均有其不足。水力學方法[4]和一維數學模型[5-6]可以準確預估長距離輸水隧洞的沿程水頭損失,而無法精確預估復雜的進、出水建筑物和沿程水工建筑物造成的局部水頭損失。羅鐵隧洞采用塔式進水口和塔式出水口,且進水口塔中還設置了分層取水疊梁門,因此難以通過水力學方法和一維數學模型進行準確計算。大比尺水工模型試驗可以精確測量進、出水建筑物和沿程水工建筑物造成的局部水頭損失,而由于縮尺效應的影響,很難測量長距離輸水隧洞沿程水頭損失。針對這些不足,本次研究采用一維、三維耦合模型進行計算,既能通過一維模型準確計算隧洞主線的沿程水頭損失,又能通過三維模型針對一系列復雜水工建筑物計算其產生的局部水頭損失。
1模型構建
上下游庫區及進、出水口局部流場采用VOF三維模型進行計算,重點關注庫區流場及進、出水口的局部水頭損失。使用雷諾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結合湍流模型進行計算。
連續性方程:
xiuiAi=0(1)
動量方程:
uit+1VFujAjuixj=-1ρpxi+gi+fi(2)
式中:ui為x、y、z方向的速度;Ax、Ay、Az為計算單元x、y、z向面積;VF為各計算單元內液體的體積分數;ρ為液體密度;p為壓強;gi為重力加速度;fi為雷諾應力。
為了準確計算紊流,選擇RNG k-ε模型作為紊流計算模型。
隧洞主線及分水支線采用一維水力計算模型進行模擬,重點研究沿線水力損失及隧洞糙率敏感性。一維水力計算模型基于圣維南方程組,通過反映質量守恒定律的水流連續方程和反映動量守恒定律的運動方程進行聯立求解,其計算表達式如下:
At+1BQt=qBut+xαu2A+gAZx+gSf+quA=0(3)
式中:A為過水斷面面積;Q為斷面流量;Z為斷面水位;x和u為輸水隧洞水平和橫向方向距離;g為重力加速度;t為時段計算步長;α為流速系數:Sf為水力學坡比;B為斷面水面寬度。采用Preissman四點加權差分方程對一維水動力學模型進行求解。
羅鐵隧洞輸水干線長21.68 km,過流斷面直徑5.2 m。正常運行期間,從羅田水庫取水,沿程經過羅田水廠支線、五指耙水廠支線和長流陂水廠支線分水,最終向鐵崗水庫供水。設計工況下,羅田水庫和鐵崗水庫水位差為3.08 m,輸水隧洞羅田水庫進水口進水流量30 m3/s,進水口水位28.09 m,沿線分別向羅田水廠、五指耙水廠、長流陂水廠分水,相應分水設計流量分別為8.1,3.5 m3/s和6.4 m3/s,鐵崗水庫出水口出水流量12 m3/s。羅鐵隧洞一維、三維耦合計算模型的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
進水口采用塔式,位于羅田水庫內,進水塔順水流向依次布置攔污柵段、疊梁門段、進水倉段和喇叭口段、閘門段等,如圖3所示。
出水口同樣采用塔式,順水流向依次布置漸變段、閘門段、喇叭口段、攔污柵段和出水渠段,如圖4所示。
2計算結果及分析
2.1局部水頭損失
局部水頭損失是指由局部邊界急劇改變導致水流結構改變、流速分布改變并產生旋渦區而引起的水頭損失。對于羅鐵隧洞而言,進水口段和出水口段的局部水頭損失定義為:從羅田水庫進水口引水渠之前到進水口測壓環面、出水口測壓環面到鐵崗出水口出水渠之后的水頭損失。局部水頭損失系數定義為局部水頭損失與計算部位平均流速水頭的比值。
通過一維、三維耦合模型計算得到了設計工況下(隧洞進口流量30 m3/s,各支線分水流量合計18 m3/s,隧洞出口流量12 m3/s),進水口段、出水口段的局部水頭損失,列于表1。
由表1可知,設計水位工況下,在進水口放置3節疊梁門將增加的水頭損失約為0.160 m。
該工況下,將沿途支線分水產生的局部水頭損失計算結果列于表2。
由表1~2可知,設計工況下,由進、出水口和沿途支線分水產生的局部水頭損失之和為0.289 m。
2.2沿程水頭損失
沿程水頭損失是指水流在隧洞中克服管線摩擦阻力而損失的水頭,糙率的選擇是計算輸水隧洞沿程水頭損失的關鍵。
取隧洞糙率n=0.015,計算輸水隧洞輸水干線沿程水頭損失。在設計工況下,從進水口(圓形隧洞開端)至出水口(圓形隧洞末端)沿程各分段水頭損失如表3所列。可知,設計工況下,隧洞輸水干線沿程水頭損失之和為2.762 m。
2.3輸水能力分析
通過模型計算得知,在隧洞糙率n取0.015,設計條件下,即進水口水庫水位28.09 m,出水口水庫水位25.00 m,羅田水廠支線設計流量為8.10 m3/s,五指耙水廠支線設計流量為3.50 m3/s,長流陂水廠支線設計流量為6.40 m3/s時,進水口流量可達到30.12 m3/s,出水口流量可達到12.12 m3/s,可以滿足設計要求。
2.4隧洞糙率敏感性研究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區輸水管道中普遍容易附著生長一種淡水殼菜,導致管道糙率在運行一段時間后發生變化[7-8]。隨著運行時間的增加和管道內壁淡水殼菜的繁殖,管道糙率會逐步增加;經過停水檢修期,附著在隧洞內壁的淡水殼菜死亡和脫落,對管道內淡水殼菜清理后,管道糙率又恢復到或接近最初的糙率[9]。因此,需在一定范圍內選擇管道糙率。
該工程全線采用壓力鋼管,糙率受鋼管內防腐涂層及運行后生物附著和表面腐蝕等因素影響,其中,生物附著物對糙率的影響較大。考慮到工程運行初期管道內壁尚未生長淡水殼菜,根據SL 279-2016《水工隧洞設計規范》[10],鋼管糙率可取0.011 0~0.013 0。輸水管道內壁淡水殼菜滋生嚴重影響管道輸水能力,除定期清理外,尚無徹底解決措施。據國內部分工程統計資料[11](表4),淡水殼菜附著使管道糙率增加約16.06%~46.49%。
參照相關規范及同類工程經驗,該工程糙率取值范圍定為0.014 0~0.016 0。
研究思路為,按設計工況設置固定的下游鐵崗水庫水位,給定上游來流流量30 m3/s,給定沿線羅田水廠、五指耙水廠、長流陂水廠分水支線流量分別為8.1,3.5,6.4 m3/s,反算上游羅田水庫庫水位,如果計算得到的水位低于或等于28.09 m,則表示該設計方案的隧洞輸水能力可以滿足要求;否則認為該設計方案的隧洞輸水能力不能滿足要求。
通過一維、三維耦合計算模型計算羅鐵隧洞主線管道取不同糙率系數時的總水頭沿程變化曲線。計算水流條件為:鐵崗水庫水位為25.00 m,隧洞進、出口流量及各分水口流量均為設計流量,成果如圖5所示。
水流在行進過程中由于沿程水頭損失呈現逐漸下降趨勢,在經過進、出水口和沿途支線分水后,由于局部水頭損失,總水頭均突然下跌。隨著隧洞主線管壁糙率增大,上游水位隨之升高,曲線也相對陡峭。當糙率取為0.015 0時,輸水隧洞總水頭損失為3.051 m,小于羅田水庫與鐵崗水庫設計水位差(3.08 m),能滿足設計供水流量要求。當糙率增加到0.015 5時,輸水隧洞總水頭損失為3.239 m,大于羅田水庫與鐵崗水庫設計水位差(3.08 m),在設計上下游庫水位條件下,如沿程各支線取水量保持不變,則進水口流量為29.50 m3/s,出水口流量為11.50 m3/s,不能滿足設計供水流量要求。
在上述輸水流量條件下,隧洞不同糙率條件下的總水頭損失匯總如圖6所示。
可知,糙率n與輸水隧洞總水頭損失大約呈線性關系,隧洞糙率每增加0.000 5,相應輸水隧洞總水頭損失增加約0.17~0.19 m。
3結 論
本文采用一維、三維耦合計算模型研究了羅鐵隧洞的輸水能力和糙率敏感性,研究結果表明:① 在隧洞糙率取為0.015 0,設計條件下,進水口流量可達到30.12 m3/s,出水口流量可達到12.12 m3/s,可以滿足設計要求。其中,由進、出水口和沿途支線分水產生的局部水頭損失之和為0.289 m,隧洞輸水干線沿程水頭損失之和為2.762 m。② 糙率n與輸水隧洞總水頭損失大約呈線性關系,隧洞糙率每增加0.000 5,相應輸水隧洞總水頭損失增加約0.17~0.19 m。③ 當糙率增加到0.015 5時,在設計上下游水庫水位條件下,隧洞輸水能力將不能滿足設計供水流量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明亮.水動力學模型在引水隧洞糙率反推及過流能力復核中的應用[J].東北水利水電,2020,38(7):34-37,72.
[2]李輝.基于原型觀測試驗的引水隧洞糙率反推計算及過水能力復核方法探討[J].地下水,2017,39(3):142-144.
[3]徐琳,方旭.基于水力學模型的引水隧洞糙率反推計算研究[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5(11):51-53.
[4]沈國梁.基于水動力學方法的輸水隧洞糙率反推及過水能力復核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21,49(4):131-133.
[5]陳文熙.基于一維非恒定流數學模型的遼寧省引水隧洞糙率推求研究[J].水利技術監督,2015,23(4):35-38,41.
[6]王常紅.長距離輸水隧洞水力特性數值模擬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
[7]李代茂.淡水殼菜對輸水建筑物輸水能力的影響研究[J].給水排水,2009,45(增1):94-96.
[8]秦曉川.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輸水隧洞糙率取值范圍研究[J].廣東水利水電,2021(4):31-34.
[9]田勇,張愛靜,王樹磊,等.輸水工程中淡水殼菜生物污損影響及防治對策研究[J].水生態學雜志,2020,41(1):110-116.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工隧洞設計規范:SL279-2016[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6.
[11]馮文濤.淡水殼菜對東深供水工程司馬有壓箱涵糙率影響分析[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6,52(4):10-13.
(編輯:郭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