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未來的電動化轉型規劃中,能否合理安排技術方向,決定了企業的遠度,而能否尋求到更多高質量的合作伙伴協同研發,攜手共贏,則決定了其各自轉型的高度。日系車企向來喜歡“抱團”合作,在今天的電動化浪潮沖擊下,亦敵亦友,其新一輪的結盟正在形成。
2024年3月15日,日產汽車和本田汽車宣布簽署諒解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雙方將開始在電動汽車領域進行合作,涉及汽車軟件平臺、與電動汽車相關的核心部件以及互補產品等方面。
日產汽車和本田雙方間的合作包含聯合采購、共同開發動力平臺、零配件通用化等,日產汽車與本田希望通過資源整合實現降本,提升電動車產品的競爭力。目前,二者的合作還處于初級階段。
在簽約儀式上,日產汽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內田誠(MakotoUchida)表示,“基于本田和日產面臨共同挑戰的共識,我們達成了這一協議。”內田誠透露,新興汽車品牌正試圖利用其壓倒性的價格競爭力和速度來獲得主導地位,而我們不可能獨自開發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技術,出于這種危機感,日產汽車于1月中旬便開始與本田討論合作事宜。
在電動化浪潮席卷之下,本田汽車掌舵人也有著類似的焦慮。本田汽車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Mibe)也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業界正在發生急劇變化,用以往的框架無法角逐”,其坦誠需要通過擴大規模提高成本競爭力。
作為昔日的競爭對手,本田和日產本來實力相當。2023年,本田在全球售出395萬輛汽車,日產汽車在全球共售出337萬輛汽車。但在純電動汽車領域,日產汽車與本田等日本汽車制造商存在感不強,為了扭轉局面,雙方決定握手言和,通過合作謀求共贏。
2024年3月30日,日產汽車與三菱商事共同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共同開展下一代移動出行服務,以及電動汽車能源相關應用服務的新業務。雙方將關注自動駕駛測試、開發能源管理系統、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等。
在此次合作中,日產汽車將利用其在電動汽車技術方面的優勢,在福島縣浪江町提供移動出行服務,并在日本橫濱港未來區進行自動駕駛測試。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解決當地駕駛員短缺的問題,也能夠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同時,日產汽車還在積極開發能源管理系統,將純電動汽車電池的充、放電功能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優化電動汽車的能源利用效率,還能夠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而三菱商事作為日本知名的綜合商社,在能源和基礎設施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在合作中,三菱商事將與合作伙伴及地方政府開展合作,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等當地能源,實現碳中和目標。此外,三菱商事還將通過解決當地的社會問題,創建更具吸引力的社區,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日本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近年來面臨著老齡化和少子化等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導致駕駛員短缺、公共交通服務難以為繼等區域性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日產和三菱認識到,需要構建新的技術與服務模式,才能夠解決這些特定區域的問題。

2024年3月12日,日本汽車制造商斯巴魯株式會社(SUBARUCORPORATION)和愛信株式會社(AISINCORPORATION)簽署合作協議。通過結合雙方在車輛和變速箱開發方面的專業知識,共同開發和共享用于純電動汽車(BEV)的電驅動橋(eAxles),其中斯巴魯將從21世紀20年代后半葉開始生產。
此次聯合開發基于高效率、輕重量和緊湊的概念,旨在實現考慮到客戶使用車輛環境的各種性能。此外,兩家公司還將研究最佳零部件供應商和生產方案,同時考慮到現有供應鏈的維護和發展。這是因為由于汽車電氣化的進步,現有供應鏈正在經歷重大的商業環境變化。
對于雙方來說,斯巴魯制定了2050年路線圖,目標是為碳中和社會做出貢獻,并正在加速電氣化等舉措。愛信通過推進“生產(production)”和“產品(products)”方面的舉措,以實現碳中和社會為目標,并通過追求更高效率和小型化,加速作為首要產品的eAxles的開發。
未來,斯巴魯和愛信將繼續尋求各個領域的合作機會,通過提供兩家公司獨有的高附加值產品和技術,為電氣化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貢獻。

本田和索尼的結盟要早于上述合作。早在2022年,索尼集團株式會社便與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成立了合資企業——索尼·本田移動出行株式會社(下稱“索尼本田移動”)。新公司旨在將本田先進的環保與安全技術在內的移動產品研發能力、車身制造技術和售后服務管理經驗,以及索尼在影像傳感、通信、網絡和各種娛樂技術的開發和運營成果進行優勢結合,努力實現與用戶和應用場景緊密結合并不斷進化的新一代移動出行產品和相關服務。
日前,索尼本田移動表示,將在2030年前推出三款電動汽車,欲在北美市場與特斯拉旗下產品展開競爭。據公開消息,除了之前宣布的將于2025年推出AFEELA電動轎車外,索尼本田移動還將于2027年推出SUV車型,于2028年或更晚推出價格較低的緊湊型車型。這三款車將采用同一平臺進行開發,以降低生產成本并加快上市速度。這種模塊化的開發方式不僅有助于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還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元化的選擇。
由于電動汽車的發展與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相輔相成,因此本田牽手在電子技術和智能化方面有著豐富經驗和實力的索尼,實現技術互補,共同推動電動汽車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成為本田電動化戰略的重要一環。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豐田、日產“不激烈價格競爭”,到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勸銀“六大財團”的互助架構,減少內耗、抱團互助模式成為日本車企的慣用打法。
多年來,日本車企最成功的“抱團”應該算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該聯盟于1999年結成,其相互持股,深度綁定。2018年11月因指控日產董事長和雷諾首席執行官戈恩財務不當,令其在東京被捕。之后,聯盟的發展開始搖搖欲墜。
其他形式的聯盟還有很多,如豐田汽車與馬自達汽車于2017年8月4日交叉持股形成資本聯盟,并在制造與技術研發五個領域展開合作;同年12月31日,四家日本汽車企業——鈴木、大發、斯巴魯和日野達成一致,加入了此前由豐田、馬自達和電裝主導的電動車聯合研發公司EV.CommonArchitectureSpirit.Co.;2018年3月,三大日系汽車品牌——豐田、本田、日產與其他多家不同領域的11家企業合作,聯手成立名為JapanH2Mobility(JHyM)的合資公司,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2022年,包括豐田汽車和索尼集團在內的八家日本企業合作成立了一家芯片公司,以在日本生產下一代半導體。
除此之外,日本車企還成立了多個集體研究機構。日本的第一個集體研究機構是2014年5月由本田、鈴木、大發、豐田、日產、富士重工、馬自達及三菱汽車八家汽車企業和一個團體共同成立的“汽車內燃機研究協會(AICE)”。第二個集體研究機構是2018年豐田汽車聯合其他10家日本汽車公司研究動力總成技術,這11個合作伙伴成立了一個名為變速器研究協會(TRAMI)的組織,目的在于研究引擎和馬達傳輸動力最有效的方式,同時可提高燃油效率。
日本車企之間的結盟往往是為了應對外來的危機和壓力。如今,由于長期在電動化轉型上搖擺不定,在激烈的電動化競爭之下,日系車企目前正面臨著更大的轉型煩惱,新一輪的“抱團”迎敵再次開啟,但“對手變盟友”能持續多久,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