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靜

孩子肥胖,一定要有效地控制體重。因為兒童時期肥胖的孩子,成年后繼續肥胖的風險會比普通孩子高得多。
【診室鏡頭回放】
3歲的孩子來診室體檢,通過觀察孩子的生長曲線可以看到,孩子的身高在第50百分位,體重卻超過了第97百分位。醫生經詳細檢查后,診斷孩子有中度肥胖。
為尋找孩子肥胖的原因,醫生詢問了孩子的日常飲食和運動情況。爸爸說,孩子每天的奶量在600毫升左右,愛吃肉,不愛吃蔬菜,平時吃飯只要對胃口就吃得很多,尤其喜歡果汁、點心,平常基本不運動。爸爸對孩子的體形有些擔心,但爺爺奶奶不允許委屈孩子的嘴,認為孩子正在長身體,胖一點很正常,長大了自然就瘦下來了。
肥胖也是一種營養不良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孩子長得胖就是養得好,所以很多家長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讓孩子多吃上。但實際上,“胖”和“健康”不能畫等號,現代醫學更是將肥胖視為一種營養不良。
孩子長期超重,不僅會使未來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增高,誘發性早熟等,還會帶來心理上的負擔,比如運動能力跟不上同齡小伙伴,容易被嘲笑或受欺負,導致自卑。另外,有研究發現,絕大多數的“小胖墩”,長大后還會繼續肥胖,這是因為兒童時期肥胖的孩子,往往會將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保持下去,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真胖還是假胖?
兒童體重是一個非常個體化的數值,可以說千人千面。雖然有很多按年齡給出的具體參考數值,但家長在參考過程中,往往會存在追高嫌低的心態。加上還有身高、遺傳等影響因素在里面,所以即使有數值參考,家長也并不能明確地判斷孩子是真胖還是假胖。
看生長曲線
對于孩子的體重,家長不要過度關注體重的絕對數值,而是要去看孩子的生長曲線。比如孩子的體重生長曲線一直平穩處于第3百分位和第97百分位之間,就屬于正常體重,即使孩子看起來有點肉嘟嘟的,也是在合理范圍內的豐滿。但如果孩子的體重生長曲線超過了第97百分位,就要引起重視了。
看體重指數
家長可以通過體重指數(BMI)來進一步判斷孩子到底有沒有超重,以及肥胖的程度如何。兒童和成人的體重指數計算公式一樣,但因為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旺盛的階段,不同年齡段的BMI變化較大,需要采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BMI判定標準,而不能按照成人標準一概而論。具體可參考國家行業衛生標準《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WS/T 586-2018)以及《7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WS/T 423-2022)。如果家長確實無法自行評估或心中有疑慮,可咨詢專業醫生。
BMI=體重(千克)÷身高2(米)
尋找孩子肥胖的原因
導致孩子肥胖的原因非常多,對于家長來說最值得關注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不合理喂養
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的營養攝入不足會影響發育,就希望孩子多吃一些,但是過度喂養會使孩子的胃口越撐越大,導致進食量遠超需要量。另外,家長習慣性地認為肉、蛋、奶的營養更好,這些食物多多益善,對孩子的攝入不加控制。有些家長還會給孩子額外進補,導致孩子營養攝入嚴重超標。這些都是造成孩子肥胖的重要原因。建議家長綜合監測孩子的生長曲線,科學合理地為孩子安排飲食。
腸道菌群紊亂
腸道菌群健全與否,影響著人體的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各個環節。當腸道菌群紊亂時,營養的吸收、利用,能量的儲備、消耗都會受到影響。剖宮產、喂養及養育過程中的過度清潔、抗生素的濫用等,都會影響孩子正常腸道菌群的建立,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神經系統發育出現問題
母親在生產時,如出現宮內窘迫或產后孩子發生過窒息,有可能對孩子的大腦造成一定的損傷,進而影響神經系統接收饑飽信號的準確性,結果就是孩子已經吃了很多,卻不拒絕繼續進食。一旦發現孩子存在此類問題,應該及時就醫,及早干預。
怎樣給孩子控制體重?
兒童控制體重與成人控制體重的區別很大,在有效減重的同時要兼顧生長發育的營養所需,因此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減重方法。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要鼓勵自主進食,避免“填鴨式”喂養;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則應多引導均衡飲食,并建立良好的進餐規律。
食材搭配盡可能豐富,確保營養均衡。肥胖其實正是營養不均衡的表現—該吃的沒吃夠,不該吃的卻吃得太多。尤其是年齡較大的超重兒童,應避免過多攝入油炸食品、糖果、含糖飲料等高熱量食物。
對于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除非有明確的醫囑,否則不建議節食減重,不合理的節食會干擾正常的營養攝入,對孩子的發育不利。
一定要重視日常的運動、鍛煉,鼓勵孩子多進行戶外活動,這不僅對孩子的大運動能力的發展有利,更能幫助孩子消耗熱量、控制體重。
對于已經超重的孩子,除了要引導健康飲食和積極運動之外,還要照顧到他的自尊心,不取笑孩子,也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做對比,以免激起孩子逆反心理或焦躁情緒,或者引發嚴重的自卑。
本期診室小結
● “胖”和“健康”不能畫等號,現代醫學更是將肥胖視為一種營養不良。孩子長期超重,不僅會帶來身體上的健康風險,還會帶來心理問題。
● 兒童時期肥胖的孩子,成年后繼續肥胖的風險會比普通孩子高得多。
● 不要過度關注體重的絕對數值,而是要去看生長曲線。
● 不合理喂養、腸道菌群紊亂、神經系統發育出現問題等,都容易誘發兒童肥胖。
● 在有效減重的同時要兼顧生長發育的營養所需。
● 重視日常的運動、鍛煉,除非有明確醫囑,否則不建議節食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