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卓 岳琳
摘 要: 眼科學基礎教學的優化方案旨在提升教學質量,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眼視光的專業課程教學應當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能力,結合眼科臨床護理與治療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化的教學形式和內容調整。主要探討了眼科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眼視光專業改革思路,并提出了眼科學教學的創新方法。
關鍵詞: 眼視光專業 眼科學基礎教學 改革創新思路 護理學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9-3567(2024)03-0096-03
Reform Idea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ing of Basic Sciences in Ophthalmology in Optometry Majors
ZHANG Wenzhuo YUE Lin*
Changchun Medical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31 China
Abstract: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the teaching of Basic Sciences in Ophthalmology aims to promote teaching quality, and ensure that students can acquire necessar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Curriculum teaching in optometry majors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practical ability, and dynamically adjust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each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linical care and trea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form ideas of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Sciences in Ophthalmology course in optometry ma‐j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method of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Sciences in Ophthalmology.
Key Words: Optometry specialty; Teaching of Basic Sciences in Ophthalmology; Reform and innovation idea; Nursing
眼科學的眼視光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旨在促使學生掌握課程知識,并提升眼科臨床實踐中的操作實施能力。近年來,眼科學的專業教學模式和教學設計方案已不能完全適應眼科臨床護理與治療的實際情況,因此,對眼視光專業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很有必要。
1.1 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
在眼科學的專業基礎課程體系中,眼視光的專業課程占有關鍵性的課程教學地位。改進現階段的眼科學傳統教學設計實現方案,總體目標是鞏固眼科學學生的現有學習基礎,并將專業知識和綜合素養提升至更高層次[1]。
1.2 提升學生的臨床實操水平
當前,眼科學專業學生臨床實踐操作整體水平仍然有待增強。很多學生還不能正確運用所學的眼科學以及眼視光基礎知識,無法科學應對臨床眼科患者的護理與治療。為了提升學生的臨床實操綜合能力,必須對現有的基礎教學思路進行全面改進。眼科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開展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臨床實操業務能力,避免形成僵化的課程學習思維模式。
1.3 促進學生形成優良的職業道德素養
眼科學的專業基礎教學具有顯著的臨床實踐性質,因此眼科學的教學改革思路應當側重于職業道德素養的養成。眼科學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將走上眼科臨床護理和臨床治療的崗位,其是否具備優良的職業素養、科學嚴謹的臨床從業精神,和學校的職業綜合素養教育有很大關系[2]。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有助于學生全面接觸到眼視光專業的臨床實踐業務場景,逐步塑造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
2.1 課程教學方法僵化
眼視光的專業課程現有教學模式并不完善,基礎教學較為薄弱,現有教學方法較為僵化,課堂學習環境比較沉悶,導致眼科專業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厭倦,不能積極參與專業課程學習[3]。
2.2 缺少實訓教學環節
當前,眼視光專業課程未能實現教學實訓環節與基礎課程的有機融合,眼視光的課程教學缺乏眼科的臨床實訓能力培養,不利于學生臨床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4]。
2.3 忽視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眼視光專業的課程教學總體目標對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現階段教師在眼科學的眼視光專業授課中,往往局限于講解專業內容,忽視了對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5]。
2.4 網絡融媒體教學應用不當
現階段,眼科專業教師普遍采用網絡融媒體形式輔助教學,然而很多教師只是簡單播放媒體內容,缺乏對課程內容的深入講解以及和學生的互動交流,這會使學生感到課程內容非常乏味,而且很難體驗到獨立探索臨床問題的樂趣。
2.5 眼科專業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眼科專業教師的素質提升是一個緊迫的任務。目前,部分教師隊伍普遍年齡偏大,對新興的網絡融媒體教學方法不適應、不熟悉。當前,很多院校缺乏針對教師的激勵和晉升機制,這會抑制教師在教學方法創新上的積極性。此外,一些教師對課程的安排、設計不夠靈活,不能據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3.1 眼視光專業眼科學基礎教學的方法調整優化
要實現眼視光專業教學的創新,關鍵在于合理利用融媒體和信息化技術。教師應采用直觀的演示方法來講解基礎知識,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直觀地體驗到眼視光專業的知識探索過程。
3.1.1 重點關注的改進方案
為了全面調整和改進眼視光教學方案,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的更新:確保教學內容緊跟眼科學的最新發展,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進步。
(2)教學方法的創新:采用互動式、案例式教學,以及模擬臨床情景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能力。
(3)教學技術的融合:整合網絡融媒體資源,如視頻、動畫、在線討論等,使教學更加生動和高效。
(4)教學模型的設計:開發和引入創新的教學模型,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以提供更加真實的學習體驗。例如:針對于人體眼部器官組成結構,在進行教學實踐中,可借助裂隙燈等專用教學設備儀器,讓專業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人體眼部器官的基本組成結構特征。教師可以采取直觀的三維動畫演示、配合圖形展示以及模型模擬等多種現代化的創新教學形式,使學生易于理解和吸收,避免教學形式和內容的乏味、抽象、晦澀[6]。
3.1.2 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眼科專業的教學中,教師的認可和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為了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自主探求,教師應當努力營造一個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具體如下。
(1)建立積極的學習氛圍:教師應通過趣味性的課前導入,如故事講述、互動游戲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形成對專業知識的全面理解。
(2)課堂互動:課堂應設計得生動活潑,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和問題解決,以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學習動力。
(3)信息化教學:利用信息化網絡教學平臺,如在線課程、互動論壇等,增強學生的互動參與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課后自主復習時更加高效。
(4)師生溝通:教師應與學生建立緊密的溝通關系,通過微信、電子郵件等網絡工具,提供實時的交流和知識資源共享,以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7]。
(5)課后復習支持:教師應提供課后復習材料和指導,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并鼓勵他們在課后繼續探索和學習。
3.2 眼視光專業眼科學基礎教學的實訓環節改進
(1)為了優化臨床實訓教學,應重點引入臨床眼科的實訓設計方案。通過模擬真實的臨床環境,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深入理解理論知識。
(2)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如在線視頻、互動軟件等,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3)教師應定期組織學生前往眼科醫院和其他重要的實訓場所,通過實地觀察和操作,培養學生的臨床觀察能力和判斷力。
(4)教師應與學生進行深入溝通,了解他們在實訓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并提供針對性的指導,以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
(5)在雙休日和節假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社區、街道和學校的眼科義診活動。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服務意識,還能鍛煉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能力。
(6)采取多種教學實訓措施,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拓寬學生的實訓視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眼視光專業的基本特征和要點。
3.3 眼視光專業眼科學基礎教學的綜合能力培養
培養眼視光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要點,對學生的臨床素養提升至關重要。
(1)眼視光專業學生應深入理解課程大綱的教學內容,并在實踐中培養對臨床工作的熱情和奉獻精神。這包括對眼科患者需求的準確把握和人文關懷的培養[8]。
(2)結合互聯網+技術實踐平臺,學生在參與眼科臨床實訓時,應形成對職業道德的深刻認識,教師應以創新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臨床實踐思維。
(3)在臨床實訓過程中,應培養學生耐心和熱情的態度,對患者給予真誠的同情和關懷。這要求學生了解患者的疾病狀況,并提供全面的護理。
(4)眼科臨床護理和治療的實操過程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學生應全面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以確保在與患者溝通交流時采取恰當的方法,贏得患者的信任。
(5)課程改革應注重實訓教學的設計,確保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到必要的專業技能和人文關懷,為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為了確保眼科學專業學生能夠與眼科臨床實訓要求緊密結合,培養出卓越的綜合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眼科學基礎教學的傳統實踐模式亟需優化改革。這種改革應當涉及教學實訓環節的全面優化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當前,眼視光專業基礎教學的實施方案需要進一步地改進,以促進師生之間的緊密交流和互動,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發揮關鍵作用,通過與學生的積極互動,引導他們深入理解眼科臨床實踐的精髓,同時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通過這些措施,眼科學教育的質量能夠得到顯著提升,為未來的眼科醫療行業培養出更多具備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江霞,譚璇.基于思維導圖的微課教學模式在眼科護理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研究,2021,43(4):437-440.
[2]鄭利民,余艷琴,王喆,等.角色扮演法結合以微信為基礎的TBL教學在眼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20,58(31):150-154.
[3]丁劍鋒,李璐.多軌教學模式在眼科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農墾醫學,2020,42(4):373-375.
[4]陳光,周金娜,梁璐,等.CTTM與LBL教學法在眼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比較研究[J].醫學研究與教育, 2022,36(3):77-80.
[5]高莎莎,秦廷玉.探討在眼科住院醫師規培中以問題為基礎學習的教學方式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2,25(21):54-55.
[6]周俊,黃沁園,肖啟國,等.PBL結合EBL教學法在眼科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22, 33(22):3500-3503.
[7]耿若君.眼科學基礎教學在眼視光專業中的教學體會[J].健康之路,2021,15(10):149.
[8]徐新榮.中醫院校眼視光專業眼科學基礎教學改革的探索[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 13(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