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振美



一、微粒的基本性質
微粒很小、在不斷運動、微粒之間有空隙。,
例題1如圖1所示,甲與乙2個裝置進行驗證分子特點的實驗,分別取1瓶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和1瓶無色的空氣口對口放置,取下中間的玻璃片,觀察到甲瓶和乙瓶氣體逐漸都變紅,且甲比乙變紅的速度快點,該現象不能表明()。
A.N02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B.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C.分子間存在間隙
D.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大
解析A項,甲中的2瓶氣體混合較快,乙中的2瓶氣體混合較慢,說明空氣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B項,此現象能直接得出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結論;C項,2種氣體能混合,說明分子間有間隔;D項,該實驗沒有發生溫度改變,故不能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由此答案選D。
二、微粒概念的理解
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不同物質構成的微粒不同。
例題2
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下列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一組是()。
A.硫酸鉀、干冰
B.液氧、氫氧化鈉
C.氯化鈉、硫酸銅
D.金剛石、硝酸亞鐵
解析A項,硫酸鉀是由硫酸根離子和鉀離子構成的,干冰為同體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所以A不正確;B項,液氧是液態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氫氧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所以B錯誤;C項,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硫酸銅由硫酸根離子和銅離子構成的,二者均是由離子構成的,所以C正確;D項,金剛石屬于固態非金屬單質,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硝酸亞鐵是由硝酸根離子和亞鐵離子構成的,所以D錯誤。由此答案選C。
三、物質變化的微觀辨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物理變化中構成物質的分子種類不變,改變的是分子間的空隙;化學變化則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其中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但原子的種類、數目一定不變。
例題3(2023年章丘)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的核心素養之一,其說法錯誤的是()。
A.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是因為構成物質的分子相同,化學性質相同
B.堿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堿溶液中都含有氫氧根離子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環,是因為水分子不斷運動
D.冰和干冰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的運動速率不同
解析A項,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是因為構成物質的分子相同,化學性質相同,該選項正確;B項,堿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堿溶液中都含有氫氧根離子,該選項正確;C項,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環,是因為水分子不斷運動,該選項正確;D項,冰(水的固體)和干冰(二氧化碳的固體)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不同,該選項不正確。由此答案選D。
四、對原子的結構正確認知
原子是由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因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故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結構中的一些規律:(1)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2)原子核內不一定都有中子,例如有1種氫原子核內就只有1個質子;(3)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4)同種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相同,不同種原子的核內質子數不同。,
例題4(2023年恩施州)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中含有大量安全無污染的核聚變原料He-3(如圖2所示)。下列關于He-3的說法正確的是()。
A.He-3是一種新元素
B.He-3原子中含有1個質子,2個電子
C.He-3原子中含有3個質子,沒有中子
D.He-3原子中含有2個質子,1個中子,2個電子
解析A項,He-3屬于氦元素,不屬于新元素,故A錯誤;B項,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He-3原子中含有2個質子,1個中子,2個電子,故B錯誤,D項正確;C項,He-3原子中含有2個質子,中子數為:3個一2個=1個,故C錯誤。由此答案選D。
五、分子、原子、離子的區別與聯系
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關系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