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秀秀 劉百順
摘 要: 探討了生態理念在現代城市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首先,概述了生態理念的內涵及其在現代住宅設計中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住宅建筑設計在生態理念下的應用原則,包括以人為本、集約化、環境保護和因地制宜。最后,詳細探討了現代城市住宅建筑設計中生態理念的具體應用,包括節能設計、環保設計、可持續性設計和圍護設計等。這些措施旨在促進現代住宅建筑設計更加生態化,從而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生態理念 現代城市住宅 建設設計 可持續性
中圖分類號: TU241.9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9-3567(2024)06-0059-03
Applic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ncept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Urban Residential Buildings
JI Xiuxiu LIU Baishun
Shandong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ncept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urban residential buildings. First, it outl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ncept and its importance in modern residential de‐sign. Then, it propose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of the ecological concept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including people first, intensific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Finally, it explor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ncept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urba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detail, including energy-saving design, environmental design, sustainable design and enclosing design. These measures aim to pro‐mote the design of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s to be more ecological, so as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Ecological concept; Modern urban housing; Construction design; Sustainability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都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人們對于生活環境的期望也隨之上升。現代城市住宅建筑設計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生態理念作為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在現代城市住宅建筑設計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將探討生態理念在現代城市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以期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1.1 生態理念的內涵
生態理念在當今社會影響深遠,在社會的各種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建筑規劃設計中融入生態觀念,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設計水平和質量,還能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健康的居住空間。從生態學的角度出發,生態觀念構成了對自然的尊重和保護的基礎,其最終目標是促成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整個社會之間的和諧共處。生態觀念致力于創造一個平衡、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確保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它強調利用可再生資源,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從而為人們提供更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在建筑設計中融入生態觀念,應當將人類活動、自然生態環境、節能設計等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設計與建設,形成人、自然環境、建筑的和諧共生[1]。
1.2 生態理念應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已經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關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福祉。黨的二十大報告闡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之一,并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
現代城市發展中,生態建設是提升城市品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途徑。建筑作為城市的基本組成部分,其生態化設計對于實現城市的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態和環境保護的認識不斷加深,生態建筑的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這促進了建筑設計向更加環保、節能的方向發展。居住建筑不僅是人們生活的空間,也是連接人與人、人與自然環境的重要媒介。
2.1 以人為本原則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設計師應當充分考慮目標用戶群體的實際需求這一關鍵因素。在推進生態觀念的住宅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當站在居民的角度思考,并依據公眾對住宅功能的實際需求來進行規劃。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團隊應當訪問并研究建筑周邊的居住者,以深入了解他們對于生態住宅的實際需求。同時,根據居民的具體需求和現實狀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提供能滿足大眾需求的生態住宅設計方案,這一點構成了建筑設計的核心基礎。在進行生態住宅的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室內的溫度、通風狀況、光照條件以及濕度等關鍵因素,并據此制定出合適的設計策略,旨在為居住者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
2.2 集約化原則
在進行生態住宅的設計過程中,必須深入考慮到居住者的真實需求。由于城市土地資源日益減少,建筑設計需要變得更為集中和高效。在城市住宅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應依據實際的居住需求來進行空間的合理規劃,以實現建筑容積率的最大化,進而滿足更多市民的居住要求。在生態住宅的設計過程中,存在眾多的空間設計策略可供挑選,以確保滿足土地使用的實際需求[2]。因此,設計團隊需要對集約化的需求進行深入探討,最大化地利用手頭的土地資源和條件,并確保資源的有效管理。
2.3 環境保護原則
在進行生態住宅的建筑設計時,設計師應始終堅持無污染的設計理念。為了確保設計方案在多個維度上達到均衡,并防止廢物對環境造成損害,必須全面考慮各種因素,包括噪聲、廢水、濕度以及環境空間等。在挑選建筑用材料的過程中,設計師遵從規避風險的準則,目的是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提升其舒適性,并優化材料的有效使用效率。另外,在設計住宅建筑時,應充分考慮周圍環境的建設需求。通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植被資源,對該區域的生態環境進行維護和改善,增加綠色空地的面積,并設計出具有吸引力的景觀空間。
3.1 節能設計
節能設計是生態建筑理念的核心之一。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是實現節能的重要手段。可以利用太陽能進行熱水供應、太陽能發電等;利用風能進行通風換熱、風力發電等。這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僅可以減少對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賴,降低能源消耗,而且還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有利于環境保護。同時,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合理選擇保溫材料、設計保溫結構、采用隔熱技術等措施,提高建筑物的保溫、隔熱性能。例如:可以采用保溫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礦棉板等;設計保溫結構,如雙層玻璃幕墻、保溫墻體等,采用隔熱技術,如反射隔熱、輻射隔熱等。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以某生態建筑為例,該建筑采用了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發電系統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同時采用了雙層玻璃幕墻、保溫墻體等保溫、隔熱技術。據統計,該建筑的能源消耗比傳統建筑降低了30%以上,每年可以節約大量的能源成本。總之,通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物的保溫、隔熱性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保護環境、節約能源、促進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3.2 環保設計
環保設計是生態建筑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生態建筑理念強調采用環保材料,如可再生材料、低污染材料等,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建筑設計中注重自然通風、采光、綠化等元素,也是環保設計的重要體現。自然通風設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風力進行通風換熱,減少對機械通風的依賴,從而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高室內空氣質量,為居住者提供更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自然采光設計可以通過合理的窗戶設計、天窗設計等方式,充分利用自然光線進行照明,減少對人工照明的依賴,從而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高室內光線質量,為居住者提供更加明亮、舒適的生活環境。
3.3 可持續性設計
可持續性設計是生態建筑理念中的關鍵要素,它著眼于建筑與環境、社會、經濟之間的長期和諧關系。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注重可持續發展,意味著既要滿足當前社會需求,又不能損害未來世代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土地資源日益稀缺,在建筑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建筑設計等手段,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益。采用高耐久性的建筑材料、結構體系和建筑設計,可以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減少維修和更換的頻率,從而節約資源和能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可維護性設計有利于對建筑物進行維修和保養,延長其使用壽命;而可更新性設計則允許建筑物在需要時進行部分或整體的更新和改造,以適應社會和環境的變化[4]。綜上所述,可持續性設計是生態建筑理念的重要體現,要求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全面考慮環境、社會和經濟因素,通過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和耐久性、注重建筑物的可維護性和可更新性等手段,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4 合理規劃植物景觀
在建筑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用生態建筑學的理念,將建筑與植物景觀進行有機的結合,最大程度地利用植物的生態價值,有助于提高建筑的生態環境效益,能夠為居民創造宜居的生態環境,從而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
在著手進行植物景觀設計前,設計師應充分搜集各類和建筑有關的資料,確定建筑對綠化的特定要求,將其和景觀布局進行有機融合,以提高其功能性。為保證自然與建筑和諧相處,建筑設計初期階段,設計師就需要對建筑周邊的人文及自然環境進行深入地研究。在這些調查數據的基礎上,要對場地進行科學利用,始終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方針。
在選擇植物時,應重視植物適應環境的能力及實際應用價值,優先考慮本地植物種類,減少盲目引種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在建筑景觀設計中,需要全面考慮與分析建筑內外空間,保證微景觀設計方案科學可行。通過對多種植物進行科學的選擇與搭配,既能夠創造出美觀的風景,滿足當地市民的審美需要,又能夠營造怡人的微氣候,有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
在建筑的設計階段,應對植物景觀、屋頂和墻面精心規劃,通過合理地規劃建筑區域內的植被,不僅能營造出優美的自然景觀,還能起到生態平衡的作用。在進行第五立面的設計時,利用植物的組合可以優化屋頂的視覺效果,并增強建筑屋頂在室內外熱量交換中的隔離作用[5]。
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將生態理念運用到城市住宅建筑設計當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有必要。通過貫徹以人為本、集約化和環境保護原則,可推動住宅建筑設計生態化的發展。當前生態建筑設計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技術、材料等方面的制約可能使建筑成本增加,也給設計者、開發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傳統觀念與規范也會給生態建筑普及造成障礙。所以,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應該著重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更加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將生態理念運用到現代城市住宅建筑設計當中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并在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后的研究與實踐還需進一步推進生態建筑理念下的運用研究,積極尋求新技術與新方法來實現持續、環保與優質的城市住宅建筑設計。
參考文獻
[1]胡佳,張玉雙.負建筑理念下的住宅空間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21(9):112-113.
[2]劉羽天.國內生態建筑文化研究綜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0(1):33-40.
[3]曾湉.住宅建筑設計中對生態建筑理論的運用[J].中國住宅設施,2020(11):17-18.
[4]唐永春,賈永慧.生態理念下的城市住宅小區規劃及建筑設計要點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3): 187-188.
[5]周霞.生態建筑理念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廚衛,202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