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功夫練到“富有”的程度
魏俊英與條件好的同學相比,她的個頭確實有點低,嗓子條件也一般,要實現從藝夢想,注定要走一條艱辛之路。有志向的魏俊英是個不服輸的性格,為了彌補條件的不足,初學藝時她就暗暗下定決心,要比別人練得更多,要把功夫練到“富有”的程度。
所以,當別的演員只重視練習唱功戲時,她同時加強練做功戲、武功戲,那時她成了最吃苦的演員。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寒來暑往。《楊八姐游春》中她飾演的楊八姐,唱腔婉轉俏麗,表演活潑機敏,滿臺光彩照人。《紅燈照》中飾演的田小雁,不僅唱做俱佳,而且武功高超,尤其是人物舞劍時的一段表演,矯如飛燕,動若流星,張弛有致,灑脫雄健。高潮時更是疾如閃電,騰挪飛轉,有叱咤風云之勢,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稱贊。
舞臺藝術其實是一項競爭很殘酷的職業。在省藝術學校成績原本很優秀的魏俊英,1980年就被分配到省豫劇一團,因為個頭低,就被貫性思維地劃入到了另冊,一下子,跑龍套就跑了十三年。所以,無奈的她成為當時最不爭的演員。不過,表面上的“不爭”不等于內心的“不爭”。魏俊英可是個有心人,就在這跑龍套的過程中,她什么行當都關注,什么角兒都敢學,花旦、閨門旦、彩旦、老旦、刀馬旦、小生、娃娃生、武生……樣樣看在眼里,招招記在心里。藝不壓身,因為會得多,適應能力強,常常擔任些為別人頂場子的替補活,贏得了“金補丁”的稱呼。“補丁”前邊加個“金”,這使她感到格外欣慰和快樂。因為她這個“補丁”經過實踐的摔打,其功夫更加富有。不僅能補二路活、三路活,而且能補“頭路”活,也就是主要角色,的確含有“金”的成色。
把行當演到“規范”的地步
有夢想有追求的魏俊英不僅好學,而且會學。從藝過程中,不僅因為好學,注重了學戲的廣度,即學得多,會得多,而且還十分會學,注重了鉆研戲的深度,即學得細,學得精,注重規范,這是她能夠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層面。她所飾演過的角色,每一個都是按照行當的規范和角色的情境結合起來,精心揣摩,認真錘煉的,既顯示出戲曲行當戲路的內蘊豐富,又展現出行當角色的個性鮮活。
魏俊英的勤奮用功把《大祭樁》這出“替補”戲演成了“頂替”戲,而正是魏俊英的勤學加上會學,亦使她在《大祭樁》中又進行了一人兩扮的獨特賞試,既飾演春紅,又飾演黃桂英,因此把這出豫劇旦行的經典戲演出了“規范”式的精妙。魏俊英的一戲兩扮顯示出她多面創造角色的功力,也把花旦和閨門旦兩個行當角色演出了具有“規范”的魅力。
閨門旦是旦行中最文靜、最具陰柔味的行當。如果魏俊英扮演的花旦春紅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可愛誘人,她扮演《大祭樁》的黃桂英則更像一尊冰清玉潔的雕像賞心悅目。一場戲中,當表演者有意識地在她唱念做舞的人物中保持著一種特有的風格基調,并將其凝聚成一種獨特的氣質,它就有了一種獨特的美感。魏俊英飾演的春紅和黃桂英就具有這種獨特的美感,這亦是規范的花旦和閨門旦的行當之美。
把人物演到“自由”的境界
魏俊英成名之后,她并不滿足于是一個功夫全面的演員,并不滿足于僅僅是把戲曲角色演得規范、規矩的演員,除了學習專業技能之外,她養成了愛讀書愛思考的習慣,讀古典名著,讀戲曲理論,讀各種優秀劇本。文化的積累,使她由一個技藝全面精湛的演員成為一個更善于思考的創造型演員。為了追求戲劇藝術“窯變”之美,她已在不斷的創造中,進行不同的配方調劑,在不同的人物內在體驗、解讀中進行不同形式的變化和參悟,從而使她能文武不擋、生旦兼工地演遍了花旦、閨門旦、青衣、老旦、彩旦、刀馬旦、帥旦、娃娃生、小生、武生等諸多行當戲路,而且演一人酷似一人,演一行就是一行,使她塑造的人物具有“活”的品質,一次次進入到“窯變萬彩”的自由天地。
刀馬旦是魏俊英的應工戲,所以在她的代表劇目中刀馬旦戲比較多,如何把同一個行當的人物演出不同的色彩,對她的確是一個挑戰。《五世請纓》中的穆桂英,按行當戲路應歸到刀馬旦,但魏俊英卻做了與常規不同的處理。“祝壽”一場,作為老太君孫媳婦的穆桂英,不僅在老太君面前是個小字輩兒,在諸位嬸嬸面前也是晚輩,所以她的唱做、神態、裝扮就融入了花旦的活潑、英氣和俊俏。“接令”一場,因思念邊關受傷并遭圍困的文廣兒,由焦慮不安,到看見兵器庫中的槍刀劍戟、盔甲、戰馬時所勃發出的陣陣激情,穩健的大幅度地甩袖、揮袖和干脆有力地舞刀弄槍,又展示出了帥旦的威風凜凜和萬丈豪氣。這個靚麗的巾幗英雄形象受到了內外行的一致贊譽。
與穆桂英風采不同的另一個刀馬旦,是魏俊英在新編歷史劇《金沙灘》中飾演的劉金定。這是一個觀眾并不十分熟悉的刀馬旦,劇中楊大郎為解宋王被困之危,欲以“替身”之計相救。這種必死無疑的使命,使渾身是“武”卻無用武之地的劉金定瀕臨崩潰。大幅度的身段舞動和與大郎兩個時空的心靈對話,既演出了好夫妻活生生分離的纏綿悱惻,又演出了面對箭陣刀叢,金槍嬋娟灑淚壯別的淡定從容。溫柔又果敢,羸弱又堅強,生動塑造了小女子大氣度的“冠天菊”形象,可為耳目一新,風采獨具。
魏俊英,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河南豫劇院一團領銜主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協會理事,鄭州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河南大學中華優秀文化(豫劇)傳承基地藝術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