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殷勤 洪道毅



摘? 要:本文針對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現狀及問題,從評價要素、評價內容、評價對象、評價結果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提出從教學目標引領多維度評價標準、單元教學優化過程性評價內容、教學組織保障多元化評價主體、推進評價結果的導向育人功能四個著力點探索課堂教學的精準化評價,從而助力課堂轉型,發揮“評價即育人”功能。
關鍵詞:核心素養;體育課堂轉型;評價精準化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6-0029-03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評價內容的選擇應圍繞核心素養,緊扣學業質量,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評估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選擇適宜的評價方式[1]。據此浙江省提出體育課堂“四化轉型”,其中評價精準化可以聚焦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精準的評價方式達到目標可視化,操作具體化,促進體育課堂的有效轉型。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和能力提升過程作出及時有效的反饋指導,提高教學質量,旨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精準化評價是精準化教學的重要環節,存在于每一個練習中,服務于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行為,為每一個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依據,助力高效課堂教學。精準化教學評價內容、方法多樣,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體系[2],因此教學設計時需以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為出發點、以課堂教學目標為觀測點、以學生行為表現為具體依據,以高效體育課堂為落腳點,因材施教開展精準化評價,從而發揮教學評價推進課堂轉型的重要作用。
一、教學目標引領多維度評價標準
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設定多維度、多要素的評價標準,可以使教師更加直觀、明確地觀察課堂教學的效果、評價學生的掌握情況、判斷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下的課堂轉型不再以掌握技術動作為教學目標,而是運動技能、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核心素養為參考依據,教學評價的標準和要素也應對接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為觀測點。
以籃球2傳1搶戰術運用一課為例,結合教學目標設定評價標準為:1.在教師的問題和引導下,在練習的過程中,能說出2種以上擺脫防守接到球的方法及其運用時機;2.在“2傳1搶”的情境中,根據防守的不同站位,做出不同的擺脫和傳球技術,并和同伴配合默契,進球得分。3.能運用本節課所學的傳跑方式和2傳1搶的簡單戰術進行3v3比賽,表現出快速反應、判斷和決策能力;4.積極主動完成各項練習,并觀察和思考同伴是否完成導學單上的內容,并進行指導分析評價后,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語言進行填寫。
這種多維度、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不僅關注到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運動能力的發展情況,還能引導學生關注能力提升和體育品德等各項隱性素養的發展,更全面精準地對應課堂教學目標,形成核心素養。
二、單元教學優化過程性評價內容
“技術、體能、運用”的單元教學和“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設計,使教學內容、知識更加結構化,可以更好地將核心素養滲透在每個環節中,是課堂轉型的關鍵,也是評價內容設計的立足點。在單元內,每一節課的評價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應體現結構化、過程性,從評價學生會說,到學會,再到會用該技能,結合課堂中逐步養成的重視運動和體會體育精神等建立單元評價體系。以水平四《籃球傳切配合戰術》為例,設計過程性評價內容(表1)。
在單元教學的引導下,采用過程性與表現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具有規劃性和系統性,對學生學習的過程、階段性的結果、學習成果,以及各階段學生身心發展和品德發展的過程進行全面考量,對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做出及時有效的評價,促進單元教學的精準落實。
三、教學組織保障多元化評價主體
課堂轉型的基礎是采用小組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建立不同層次的學練小組,設置不同難度的練習內容,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合作意識。課堂評價只靠教師評價是不全面、不充分的,也應結合小組化的多樣評價方式,使評價的主體更加多元,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所有環節,關注每一名學生在課堂中的每一次行為表現,教學評價更具有針對性。以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為例設計評價表,見表2、表3。
自我評價可以使學生自覺思考,促進思維的發生;小組評價可以集眾之智,共同進步,教師評價是個人學練和小組合作的“強化劑”。多種評價主體協同并進的方式,可以減少僅針對共性問題進行評價的現狀,從而將更多的時間關注在課堂關鍵問題的達成度上,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四、推進評價結果的導向育人功能
落實“教、學、評”一致性才能更精準地提升教學質量,評價作為環節之一,是課堂教學效果的導向和推進器。有評價就要會有結果,評價結果是通過評價獲得的相關信息,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準則和教師開展下一步教學的依據。對評價結果及時有效的運用,將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學生才能進行自我診斷、及時調整改進,增強自我發展的意識,促進學習的真實發生。
以七年級足球大單元教學為例,設計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評價內容:初期先關注學生相關技術的掌握情況和學練興趣,及時進行教學行為的調整;中期強化技戰術水平和相關體能并在組合練習中融入規則意識和評價點;后期則關注足球項目的完整體驗和明確評價責任。課內評價主要關注技戰術的學練運用和足球規則意識,課外活動及大課間評價主要圍繞學生在足球練習時的組織有效性和規范性,放學后的拓展練習評價則關注學生是否根據作業單自主開展足球項目的發展性練習。全方位的開展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對足球運動的完整體驗。
不僅要發揮課堂評價的診斷導向功能,更要發揮課程評價的“育人”功能,為學生課后的體育鍛煉和建立終身體育意識進行延伸性評價。課堂中營造“和諧共生”的課堂評價氛圍,課后加強“自我發展”的增值性評價作用,從而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高質量學習和發展的關鍵路徑。
五、結論
評價精準化可以使學生從“評價對象”轉變為“評價主體”,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技能到主動建構,在自評與互評的實踐中,有目的地觀察和思考、合作與創新,提高分析判斷的認知能力,同時也會思考技術動作的內涵和每個練習的意義,加深對該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自我剖析和互相評價的過程中,不斷促進各項核心素養的發展。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要先從“知識技能評價”向“素養能力評價”轉變,多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斷提升育人觀念。要樹立大單元評價意識,關注學生行為的轉變與發展,發揮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功能,不斷深化落實精準化評價,推動課堂轉型。
課堂教學評價精準化是體育課堂轉型的需要,是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要求我們評價關注的重點不再是學生是否學會某一技術動作,而是是否具備使用該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或勇于展示的能力,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各環節的行為表現及發展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22.
[2]姬國君,范韻婧.課堂評價:促進學生高質量學習與發展的關鍵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