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武星 朱煒 葉功富 陳清海 林偉東
摘 要 木麻黃防護林帶是閩南沿海地區的生命帶,在防御風沙和保護當地居民穩定生活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閩南沿海經濟快速崛起,各種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侵占防護林帶的現象時有發生。針對林帶中違建拆除后整改辦法,依據損毀防護林帶的具體位置,提出相對應的林帶修復措施,總結了樹種選擇、造林及后期管護等技術,為沿海防護林帶的修復保護和防護功能持續發揮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防護林帶;修復技術;沙質海岸;閩南沿海地區
中圖分類號:S727.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4.04.019
閩南沿海地區處在海陸交接地帶,是大風和流沙自然災害高發區域。數十年來,閩南沿海地區的廣大民眾為抵御風沙、保護家園進行了持之不懈的努力,在迤邐的海岸線上建起了以木麻黃(Casuarina equisetifolia)為主要樹種的延綿不斷的綠色生態屏障,保障了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生活[1]。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閩南沿海地區的加工業、旅游業、房地產等行業異常火熱,各種廠房、游樂場所和地產開發經常牽涉到非法占用防護林地,造成防護林帶損毀和當地生態環境惡化。據報道,2023年11月,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閩南沿海漳州市漳浦縣和龍海區的防護林現場深入走訪和督察,發現2019年5月以來,漳浦縣一旅游度假區項目擅自在沿海防護林范圍內修擴建游客中心、泡泡屋、海洋館、別墅等經營設施,違規占用防護林地5.0 hm2,其中4.2 hm2屬于基干林帶;漳浦縣某旅游度假區配套項目違規占用沿海防護林地約3.6 hm2,陸續建設了康養中心、房車營地、足球場看臺等經營性項目;龍海區某房地產項目,占用沿海防護林地24.3 hm2,建設酒店、游客服務中心及房地產項目,有的房子直接建在緊鄰潮水線的沙灘上。針對這些違規占用防護林地行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提出拆除違建,修復受損防護林帶的整改措施。那么,從技術層面上,如何才能使損毀的防護林帶得到切實有效的修復,以確保林帶不僅盡早發揮防風固沙功能,而且使之可持續。本文根據受損林帶的位置提出相應的修復技術,為沿海地區防護林帶修復提供參考。
1 海岸風口沙地林帶修復
海岸風口沙地林帶是防風固沙的第一道屏障,林帶的位置和作用都至關重要。由于緊鄰大海,可直觀海景,一些地產商看中其位置的特殊性,違規占用基干林帶開發房地產,致使林帶遭受破壞和生態的惡化。對于毀壞林帶建設各種項目的行為及時予以制止、懲處的同時,需要采取有效的技術手段進行林帶的修復,避免風沙長驅直入對林帶后側工農業生產、當地居民正常生活等造成不利影響。
1.1 風口沙地林帶修復主要造林樹種選擇
風口沙地處于海岸最前沿,該地段的特點是風沙大、土壤干旱貧瘠。修復林帶所選的樹
種需要具備耐干旱、抗風沙的優良性狀,才能在風口沙地存活下來。多年的田間造林試驗表明,閩南沿海風口沙地造林存活率比較高的喬木樹種有木麻黃無性系惠1#和澳C38[2]、銀合歡(Leucaena glauca )[3],灌木樹種有林投(Pandanus tectorius)[4]、劍麻(Agave sisalana )[5],地被植物有葛藤(Argyreia seguinii )[2,4]、黃花月見草(Oenothera glazioviana)[2,4]、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2,4]等。
1.2 風口沙地林帶修復主要造林措施
根據風口沙地自然條件惡劣的特點,在造林時間上應避開刮風天氣,選擇春季雨天實施造林作業。采取整地、挖穴、下紅土和造林基本同步進行,可避免整地完成后因造林不及時導致種植穴被沙埋。整地以倒三角形或品字形定點,間距1~2 m。挖穴深度根據苗木高度而定,苗木入土深度達高度的1/2,每個穴放紅土10~15 kg。采用喬灌草立體配置,可起到較好的削風阻沙的效果。用于風口沙地造林的喬灌植物應是容器苗,種植時將容器袋底部撕開,使苗木根系能正常生長。
1.3 風口沙地林帶修復管護
風口沙地造林后,遇到持續無雨天氣,每隔3~5 d進行1次人工澆水作業,以確保苗木成活。第2年春季對缺株及時補植。當年11月至翌年3月是閩南沿海地區的刮風季節,10月份前后對造林地布設削風阻沙障,制作材料可就地取材,用木麻黃的樹枝編織成透風的網,也可用漁網或柵欄作為削風屏障,風障的走向與風向垂直,風障的透風率應達50%左右,以保證風障不被風刮倒。
2 海岸局部損毀基干林帶修復
閩南漳州地區有些沿海縣、區為發展經濟,違背《福建省沿海防護林保護條例》,在基干林帶內開發旅游項目以及水產養殖等,造成基干林帶遭受損毀。在清理違建后,應及時修復受損林帶,盡快恢復林帶的防護功能。
2.1 海岸局部損毀基干林帶修復主要造林樹種選擇
基干林帶內局部地段林帶受損,采取林帶內造林進行修復。造林樹種以喬木為主,除了木麻黃速生無性系外,黃槿(Hibiscus tiliaceus)[6]、臺灣海桐(Pittosporum formosanum)[7]、臺灣欒樹(Koelreuteria elegans)[7]、厚莢相思(Acacia crassicarpa)[8]、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8]、海檬果(Cerbera manghas)[7]、水黃皮(Pongamia pinnata)[7]等都是基干林帶修復的合適樹種,可與現有的基干林帶構成異齡復層林。這些樹種速生且屬于闊葉喬木,造林后形成的復層林帶不僅能提早發揮防風固沙功能,而且林帶的生物多樣性和景觀效果得到增強。
2.2 海岸局部損毀基干林帶修復主要造林措施
基干林帶內局部地段林帶損毀后應及時進行造林修復。首先進行林地平整,清理雜物后定點、挖穴,株行距2 m×2 m,穴的規格根據造
林苗木的大小確定,一般木麻黃無性系苗木造林用1年生容器苗,其他闊葉樹苗木用2年生容器苗造林。沙地土壤保水性差、肥力低,在造林前穴內放適量拌有磷肥的紅土,對幼苗可起到保水保肥效果。造林方式以小塊狀純林較為適宜,春季雨天栽植。
2.3 海岸局部損毀基干林帶修復管護
造林后加強幼林管護,造林當年7—8月進行幼林撫育,挖除造林地上雜草,清理掉的雜草平鋪在幼樹行間,腐爛后可改良土壤。除草后在距離幼樹30 cm處開溝施肥,溝深30 cm左右,以施復合肥為主。第2年和第3年分別在2—3月、7—8月雨季來臨前結合施肥進行除草。
3 海岸后側防護林帶修復
閩南沿海地區經常在海岸后側防護林范圍內可見到休閑中心、娛樂設施等建筑物,有些地方審批部門主觀上存在非基干林帶的防護林可以占用的誤區,對申報的征占用防護林帶用于文旅等項目建設給予審批。有些項目未經國土、林業等部門審批隨意侵占防護林帶違規建設。對于無合法用地用林手續的建設項目須及時拆除,并通過造林途徑恢復林帶。
3.1 海岸后側防護林帶修復主要造林樹種選擇
海岸后側輕微受風沙危害的防護林帶,其修復的造林樹種以適應沙質土壤且耐干旱的速生喬木為主,可選用木麻黃無性系惠1#、501、701以及臺灣欒樹、富貴榕(Ficus elastica)、黃槿、馬占相思、厚莢相思、海檬果等景觀闊葉樹種。這些樹種生長快,造林后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具備防風功能的林帶。
3.2 海岸后側防護林帶修復主要造林措施
海岸后側防護林帶修復采取木麻黃無性系與景觀闊葉樹種多行或帶狀混交,配置順序以木麻黃無性系在前,景觀樹種在后,造林后形成木麻黃主林層、景觀樹種次林層的林分結構,有利于林帶防風和提高景觀效果。造林前進行挖穴整地,穴的規格40 cm×40 cm×40 cm,穴間距2 m×2 m,造林前穴內放入拌有過磷酸鈣的紅土15 kg。春季雨天用1~2年生的容器苗造林。
3.3 海岸后側防護林帶修復管護
造林后加強幼林管護,造林當年7-8月進行除草施肥,清理掉的雜草堆放在林地內,腐爛后作為肥料,施肥以復合肥為主,采取穴施或溝施。以后連續2年進行除草和施肥。林帶郁閉后,當林木之間出現樹枝相互交叉重疊時,需要進行適當修枝,剪去樹干下部枝條,促進主干生長,提高防風效果。
4 小結
防護林帶是閩南沿海地區人民賴以生存的保護帶。回溯歷史,解放初期漳州的東山縣由于缺乏防護林帶,靠近海邊的村莊常年飽受風沙危害,農田被沙埋無法耕作,房屋受風沙影響不能居住,廣大民眾被迫離家外出乞討生活。后來在縣委書記谷文昌帶領下,尋找到可在海邊生長的木麻黃并營建起了防風林帶,使當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外出的居民陸續回到自己的家園,如今東山縣的許多漁村變成了小康村。以史為鑒,防護林帶保護不可松懈,對于損毀防護林帶的行為要嚴加譴責和懲罰,并及時對受損的林帶進行修復。
參考文獻:
[1] 李茂瑾.沿海沙地后沿幾種木麻黃混交林防護功能與土壤性質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13):188-189
[2] 張水松,林武星,葉功富,等.海岸風口沙地提高木麻黃造林效果的研究[J].林業科學,2000,36(6):39-46
[3] 劉玉冬,楊靜慧,劉艷軍,等.文冠果和銀合歡抗鹽生理初探[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6):2378-2379
[4] 林武星,林媛媛,蘇寶川.福建省海岸風電場植被恢復技術研究[J].防護林科技,2021(1):76-77,79
[5] 高洸,劉海敏,楊之禮.廣東劍麻纖維耐海水性的研究[J].廣東化纖技術通訊,1991(2):7-10
[6] 林武星,朱煒,李茂瑾,等.沿海沙岸基干林帶套種鄉土樹種效果研究[J].綠色科技,2021,23(9):127-128,131
[7] 林武星,朱煒,聶森,等.臺灣海岸鄉土樹種引進應用的初步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13):59-65
[8] 張水松,葉功富,徐俊森,等.木麻黃基干林帶類型劃分和更新造林關鍵技術研究[J].林業科學,2002,38(2):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