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位居首位,賦予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新使命。
實現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與充分轉化,需要完善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和金融科技賦能機制。湖北將如何加強財政金融聯動,加快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
近日,湖北發布《關于加強財政金融協同服務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2條措施”),強化財政金融政策協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
針對周期需求搭建金融服務體系
科技創新是一個“坡”很長,但“雪”不一定厚的賽道,需要財政金融長期且耐心地“深耕細作”。
“科技型企業普遍具有高科技、高風險、高收益和輕資產的特點,導致科創領域融資的過程中有時會存在市場失靈的現象?!焙笔∝斦d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全省正加快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因此,科技型企業在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均呈現出不同需求特點,需要金融機構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設計合適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針對處于種子期、初創期的科技型企業,“22條措施”將引導創投機構加大投資,明確100億元楚天鳳鳴科創天使母基金扮演天使投資人角色,設立首期規模200億元的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統籌政府基金與國資基金、省級基金與市縣基金,構建橫向聯合、縱向聯動的投資基金體系。
針對成熟期的科技型企業,“22條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實施上市公司倍增計劃”的戰略部署,通過獎補政策鼓勵上市融資。對于在滬深北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型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分階段獎勵;在境外主要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給予300萬元一次性獎勵;上市掛牌科技型企業進行再融資的,按其募集資金總額分檔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截至目前,省財政已累計兌付超過3億元。
科技型企業成長,離不開金融賦能?!?2條措施”圍繞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特點,針對性出臺一系列財政獎補、貸款貼息、政策擔保、風險補償等財政金融聯動政策,系統引導創投、銀行、擔保等金融機構支持和服務科技型企業融資。
湖北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指出,對于新設立、新遷入的創業投資機構,“22條措施”明確對管理機構予以獎勵,同時通過財政資金撬動和機制優化,激發投資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的主動性,促進金融資源進一步向科創前端進行配置。
融資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土壤”,對于科技型企業更是如此。除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股權融資與獎補政策完善外,科技型企業對銀行信貸、融資擔保的需求同樣強烈。
“22條措施”針對科技型企業特點,引導金融機構加強科技信貸供給,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首期設立200億元的技術創新專項貸款,對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科創主體的研發技改提供融資支持。同時,疊加貼息1.5個百分點,最長2年,通過貼息、擔保、風險補償等多種財政金融政策的協同聯動,放大政策紅利。
與此同時,“22條措施”推動湖北科創企業“智慧大腦”數據平臺與“鄂融通”等融資服務平臺對接,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推廣科創企業創新積分信用貸、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科技信貸產品。將高校、科研機構、科創企業等科創主體與銀行、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有機聯系起來,構建科技金融生態體系。
“針對科技型企業規模小、抵押物不足等特征,將同步提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信功能?!焙笔∝斦d相關負責人表示,省財政目前已在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績效考評中,加大了服務科技型企業的指標權重,下一步將建立健全科技融資擔??冃гu價體系,形成鼓勵服務科技創新的良好導向。
豐年資本合伙人趙豐說,“22條措施”力度大、舉措實,作為創投機構,看到了湖北省發展培育壯大科技企業、布局建設科技產業的決心和魄力,期待在荊楚大地協同更多企業家導入更多產業資源,高質量聚焦科技產業創新。
推進科技、財政、金融政策協同聯動
如何進一步改進和提升科技金融服務,以“小投入”撬動“大科創”?“22條措施”從創業投資、資本市場、科技信貸、科技金融生態、服務保障機制等5個方面提出具體舉措。
針對創投領域,湖北發揮政府基金和財政獎補政策作用,引導創投機構加大科技型企業投資。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處于種子期、初創期的科技型企業往往規模小、輕資產、難估值,融資難度較大,對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股權融資的需求非常強烈。
因此,要加強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母基金協同,發揮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政策導向作用,做大做強100億元楚天鳳鳴科創天使基金,發揮400億元長江產投母基金和100億元長江創投母基金招大引強作用。同時,探索建立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參股基金跟投機制,引導創業投資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
多層次資本市場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多樣化融資渠道,湖北支持科技型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全省開展資本市場建設“楚天行動”,加強科技型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培育,對于成熟的科技型企業,省財政落實企業上市獎勵政策,鼓勵其上市融資。
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說,湖北將繼續發揮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塔基”和“苗圃”作用,高水平建設“專精特新”專板,同時優化債券融資服務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給予發行費用補貼。
過去,“雪中送炭者少,錦上添花者多”一度是銀行與科創企業合作的真實寫照,銀行信貸依舊是科技型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之一。如何讓科創不再“等貸”,引導金融機構“敢貸、愿貸”?湖北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提升科技信貸服務效能,增強信貸供給。
針對科技型企業特點,湖北設立首期200億元技術創新專項貸款并疊加1.5個百分點的財政貼息,延續實施“鄂創融”專項工具,定向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推廣科創企業創新積分信用貸、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科技信貸產品,發揮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獎補政策功能。此外,要完善科技融資擔保績效評價體系,逐步推動科技擔保業務全覆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增量排名前十的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每家給予30萬元獎勵。
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需要構建科技金融良好生態。近年來,湖北發揮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金融服務功能,促進金融資源聚合、供需匹配撮合。因此,需統一全省科技要素市場,加強湖北省實驗室亮點科技成果與各類金融資本對接。
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北將發起設立規模100億元的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基金,引導金融機構打造立體服務體系,支持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同時強化金融服務創新產品推廣應用,落實“三首”獎補等政策,加快私募股權投資集聚區建設。
此外,營造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需要完善服務保障機制。湖北將統籌推進科技、財政、金融政策協同工作,建立“撥投貸聯動”項目支持機制,用好2億元省自然科學基金,推動財政資金、銀行貸款、產業投資一體化配置。同時建立科技型企業融資服務監測評價機制,優化科技金融業務盡職免責機制,提高科技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參考投資基金生命周期和投資群體風險特征優化考核,設置不同的投資損失容忍率。
在財金聯動的強力支撐下,一顆顆科技創新的“種子”得到更多金融“活水”的滋養。目前,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達182家,省級上市后備“金種子”“銀種子”企業1213家。今年1—4月,全省直接融資2612.08億元(不含地方政府債),同比增長10.1%,實現總量、占比“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