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企業職工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基礎設施公司(以下簡稱基礎設施公司)圍繞企業發展需求,創新職工思政教育工作,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活動,充分利用武漢及周邊地區豐富的紅色資源,將思想教育工作放在紅色教育基地、融進革命歷史文化、嵌入日常工作生活,推動思想理論宣教深入一線、落地生根,讓新時代黨員干部擦出不一樣的思想“火花”。
思政課堂走出會議室
“受降堂舊址是武漢地區重要的歷史紀念建筑,是見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豐碑。舊址內展陳的百余幅歷史圖片、近兩百件實物,再現了武漢抗戰乃至中國抗戰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在武漢市受降堂舊址,基礎設施公司20余名黨員建設者正在開展一場“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的紅色思政課。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述的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后,黨員建設者們進一步感悟到抗戰精神。
思政課走出會議室,以“行走”的方式,將蘊藏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思政元素捋清楚、串起來,摒棄簡單枯燥的說教,運用職工熟悉的語言、喜愛的形式、互動的平臺,持續為黨員、青年員工輸出高品質的思想“大餐”,收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開課以來,“行走的思政課”探訪團陸續前往武漢受降堂舊址、中山艦博物館、紅色報刊博物館、中共五大會址、施洋烈士陵園等地,開展紅色研學課堂,組建起一支百余名成員的學員隊伍,覆蓋武漢及周邊地區在建項目200余名黨員建設者、青年員工,切實為打造共建、共研、共享思政教育一體化機制夯實基礎,激發廣大干部職工學思踐悟的內生動力。
被動教學變主動求知
在武漢市龍源紅色報刊博物館紅色研學課堂上,基礎設施公司黨員建設者以重溫黨史、實踐拓展等方式,讓紅色精神學習別開生面。在“紅色長征”環節,參課的黨員建設者手拉手在長征路線圖上“重走”長征路,協作繪制“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主題畫卷。用體驗感受真0177df067b38c89db8c0330398642f24實,用參與感悟初心。
“通過學習,我了解到中國共產黨以報刊為載體,團結黨員、引導群眾、凝聚力量的光榮歷史,激勵了我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念,讓我在今后工作中闖勁更足。”參加完紅色研學課堂,武昌濱江項目副書記張嬋娟深受啟發。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強基鑄魂、培育職業化團隊的重要環節,“行走的思政課”依托于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黨員職工在現場看舊址、看展覽,聽事件親歷者講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故事,實現與黨員職工沉浸體驗“無縫對接”。同時,將被動教學調整為主動求知,既集結了黨史研究、紅色教學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專業講”,又鼓勵黨員職工干部“放開講”,強化互動,提升參與度,讓每一堂思政課“有知”又“有味”,參與者能真正接受到精神洗禮。
深層次交流接地氣
“行走的思政課”將傳統的一人講、眾人聽的模式向人人上講臺、人人講黨課轉變,變單純學為觀摩學,基層一線的黨員現場作剖析、談體會,拓展延伸學習主體范圍、內容深度,使思想政治教育生動有趣、入腦入心。
在探訪施洋烈士陵園時,“行走的思政課”將青年員工加強思想建設與企業發展相結合,深度展開學習研討。現場參與者踴躍發言,參與熱情高漲。在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現場,探訪隊伍從公司職工拓寬到業主、政府單位等多個共建單位,共同開展學習探訪,在深入交流中進一步增強彼此間的溝通與互信。
“行走的思政課”以兼收并蓄、守正創新為核心,做到開放性、能落地。后續,將持續挖掘企業內外部資源,打磨更多讓黨員職工聽起來能共鳴、學起來能“解渴”、品起來增回味的思政“金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