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大原創性論斷。
武漢西藏中學是在全國西藏工作會議決定創辦西藏班(校)的重大背景下創辦的全國首批西藏班(校)之一。學校黨總支牢記西藏班(校)辦學初心,忠實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重大使命,構建“和美黨建三三模式”(支部“三個一”、黨員“三個好”、活動“三結合”)。學校針對寄宿制民族學校特點,打造出“師生結對”“天路尋訪”等黨建品牌,黨員教師用真摯的情感、溫暖的行動,“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推動了學校高質量發展,教育教學成就斐然,成為湖北省、武漢市援藏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民族教育的靚麗名片。
主要做法
(一)師生結對,真情育人。
針對寄宿制學校學生容易親情缺失、部分學生家庭困難或學習困難的特點,武漢西藏中學黨總支組織策劃了“師生結對”活動,全方位關愛學生成長。
“師生結對”的具體做法是:每一名黨員至少結對兩名學生,擔任學生的“代理家長”和“成長導師”,負責結對學生的“成長導航”與“學業幫扶”,并與結對學生共同填寫《學生成長手冊》。“成長導師”制度成為武漢西藏中學掌握生情、學情,針對性開展教育教學的重要抓手。
“師生結對”活動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升級:從最初的黨員教師捐資助學,發展到今天的“代理家長”和“成長導師”制度,黨員教師對學生思想上導航、學習上指導、生活上關愛、經濟上資助、情感上關懷,黨員教師擔當了“爸爸老師”“媽媽老師”的重任,對學生用心用情用力、亦師亦友亦親。每年的除夕夜、大年初一等節假日,學校黨員教師在學校里陪著無法回家的學生們或帶孩子們到家中過年過節、陪孩子們逛街,游覽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科技館等文化場館,西藏學生很好地融入武漢。
(二)“天路尋訪”,架設心橋。
針對學生全部來自西藏(除少數援藏干部子女外)、學生每年只能暑假回家的特點,武漢西藏中學黨總支策劃發起、組織實施“天路尋訪”黨建活動。從2017年開始,學校每年暑假都分期、分批、分路線,組織20多名黨員教師護送學生回家,與西藏學生家長和當地學校“親情走動”,架設家校溝通、學校黨建、教學交流的心靈之橋。
“天路尋訪”主要做法是:
初心共建——與西藏當地學校支部結對,交流黨建工作經驗。武漢西藏中學與西藏山南市東輝中學、拉薩市第一中學等學校結為姊妹學校,班子成員交流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管理,教師交流課堂教學經驗,學生每年定期互訪。結對共建活動助力山南市乃東中學由當地的一所薄弱初中發展為優質學校,每年中考考上西藏班(校)的人數大幅提升,穩居山南市前列。
匠心共享——與西藏當地學校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天路尋訪”期間,武漢西藏中學黨員教師送課進藏,開展教育教學研討活動。青年教師陳吉司在新通車的拉林鐵路的火車上現場為暑假返藏回家的學生宣講“青藏鐵路精神”,到西藏林芝市八一中學給當地學生上思政課,受到熱烈歡迎。
愛心共育——召開高原家長會。每年暑假送學生回藏,學校都組織黨員教師在拉薩、山南、日喀則、昌都等地召開高原家長會。通過照片和視頻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武漢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共話孩子成長,實現家校互動、形成教育合力。
同心共振——走進西藏學生家庭開展家訪,補齊了寄宿制民族學校“家校聯通”環節,這是“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真實寫照。王婧老師曾因高原反應暈倒在去山南家訪的路上,一路上大家攙扶著她,到達學生家里的那一刻,家長看到嘴唇烏黑、臉色蒼白,還流著鼻血的她時,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齊心共創——走訪優秀畢業生,激勵畢業生干事創業,同時也用校友事跡激勵在校學生,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畢業生其美從中南大學畢業后成立林芝市建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助力家長脫貧攻堅,造福家鄉,現在是林芝市政協委員。“天路尋訪”期間,學校黨員教師訪問校友,為在校學生帶回校友成才成功的經驗,引導學生對標校友,筑夢、追夢和圓夢。“校友文化”成為武漢西藏中學精神文化的特色組成部分。
跨越萬水千山的“天路尋訪”活動開展7年來,學校黨員100余人次先后進藏,護送學生5000余人次,尋訪數百名校友,訪問近千戶學生家庭,與兄弟學校開展50多次黨建與教育交流,召開30多場家長會、宣講會……每一次“天路尋訪”,提高了黨員教師教育援藏的使命感,增進了武漢西藏中學與西藏當地學生家長、西藏當地兄弟學校的感情,對黨員教師覺悟、學生成長、家校和諧、民族團結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鑄牢了全體師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三)碩果累累,影響深遠。
武漢西藏中學創辦以來共培養了6000多名西藏學子,涌現出一大批杰出校友,他們大多在西藏自治區基層單位建功立業,不少畢業生已走上各級領導崗位,還有23名學生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武漢西藏中學畢業生和在校生,成為穩定邊疆、建設西藏的重要力量。
武漢西藏中學教育教學實現高質量發展,中考、高考成績穩居全國同類學校前列。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湖北省文明校園”“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中小學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活動十佳學校”“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學校”“武漢五一勞動獎狀”“武漢市基礎教育成果獎”等國家級、省部級和市級榮譽。
經驗啟示
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涉藏工作面臨嚴峻挑戰。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思想的教育實踐中,武漢西藏中學的黨建工作,政治站位高、做法有創意、經驗可復制。
貴在創新。武漢西藏中學根據援藏學校、寄宿制民族學校的特殊要求,做好黨建“標準動作”,創新“自選動作”,打造出“師生結對”“天路尋訪”等獨有的黨建品牌活動。
貴在堅持。“師生結對”“天路尋訪”活動創辦以來,分別堅持開展了10余年、7年從未間斷,師生參與人數、受益人數逐年擴大。
貴在注重實效。學校黨建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民族團結的教育責任,強調教書與育人的統一、民族團結與教育教學的雙向奔赴,同時實現學生學業進步、人格健康,教師專業成長、職業幸福,學校內涵發展、人民滿意三個目標。
貴在全體黨員參與。從部分黨員帶頭,到學校全體黨員教師積極參與,“黨員先鋒崗”在“師生結對”活動中發揮了示范作用,涌現出一批愛生如子、愛校如家的黨員個人和黨員群體。
貴在黨員帶動非黨群眾、感動社會。黨員模范帶動了全校教職工,踴躍投身到“師生結對”“天路尋訪”活動之中。“師生結對”的影響力,從校內拓展到校外,社會各界(民主黨派、企業和企業家、社會團體、道德模范等)600余人次來校與學生結親結對,讓西藏學子深切感受到“我在武漢有個家”。
(作者單位:武漢西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