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山海,一位出生于1991年的獨立攝影師,從小在招待所長大,特別喜歡跟人聊天。大學畢業之后,他曾經出國做導游等工作,回國后在親戚的工廠里,因為害怕一成不變的生活,所以決定找些真正熱愛的東西,就揣著2萬元去了敦煌和拉薩。當時他想,原來世界這么美麗,于是嘗試自學攝影養活自己。
今年3月末,蔡山海沿太行山脈北部采風時,路過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的一個村莊,被鑼鼓聲吸引,闖入了一場鄉村葬禮。葬禮屬于77歲的老人張福青。送別老人后,蔡山海在出門的一刻,一抬頭就看到了門楣上的一行手寫文字:“新疆喀什到2026年將成為亞歐非三洲的30億人口的世界最大的物流市場。”蔡山海將福青老人寫滿庭院的照片寫成筆記,發到社交平臺上,引發眾多網友轉發評論。
福青老人以滿墻文字的形態被更多的人記住,但他只是蔡山海記錄的蕓蕓主角中的一個。幾年來,蔡山海以山脈和河流為線索,以“平推”的形式,走訪一個個縣城和鄉村,尋找他作品的主角。他們之中,有在荒原中央搭建九層“城堡”的“失敗者”,有在天然溶洞的酒窖里醉酒起舞的“守窖人”,還有終日在縣城大街上騎車游蕩、給別人帶去歡樂的“傻子”。


蔡山海希望在他的作品中,他與被攝者是有聯結的。一方面能夠呈現人物與環境的關聯,他不拍游客照,因為人物雖然在環境里,但和環境毫無關聯,他希望拍攝的人是真實的、地道的,能與環境產生交融的人。另外,他希望能呈現一個人強烈的精神特征,前提是這個人物是有精神世界的人。他把這個系列命名為“走地仙”,精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分享到了小紅書上。
蔡山海個展“逍遙游”將在廈門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本次展覽由“小紅書影像發現計劃”推薦并支持。展期從2024年6月8日至2024年7月28日,具體地址位于廈門市集美區杏林灣營運中心2號樓裙樓三層。
通過鏡頭過濾細碎部分,留下生命與自然的底色,蔡山海的作品展現了一種“逍遙游”的處事態度,如莊子所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他提出純粹至上的人破除物我限制,擺脫得失功過,實現真正的逍遙。但現實能否如此?他所拍攝的這些人間草木的生命狀態或許便是一次回應。
藝術家蔡山海以其獨立攝影師和撰稿人的身份,多從自身視角出發探討個體精神面貌。目前他正以自駕方式對中國各縣城鄉村進行長期的田野走訪與觀察。
展覽不僅展示了蔡山海的精彩攝影作品,也提供了一個理解攝影師及其作品背后深層意義的絕佳機會。在讀懂一張照片的同時,觀眾也試圖讀懂照片背后的創作者。長久以來,這種展示方式讓攝影師的故事和他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得以傳達給更廣泛的觀眾。



2020年初,因為疫情,我暫停了原本的生活軌跡。在本能的驅使下,我開始審視從前并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同時也用了更多時間回歸自然,與天地交流,和內心深處的自己對話。在重塑“我”的過程中,內心逐感輕盈而流動。我行走了中國的許多鄉村,發現人們的精神世界是如此豐富多元。通過影像的方式,我與他們建立了偶然的連接,這是宇宙中微妙而難得的共振。
——蔡山海
蔡山海深入中國廣袤的地域,記錄了這片土地上的真實場景。蔡山海的足跡沿著每一處縣城,他的旅程仿佛是一場當代的“行路難”,在云游中尋找著那些未被講述的故事。他將這種獨特的行走和拍攝方式稱為“平推”,在社會縫隙里捕捉個體在現代社會中的失落與掙扎。他們與現代社會的“常態”不相同,卻又極具張力,并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不同于傳統紀實攝影,蔡山海的照片通過鏡頭過濾細碎的部分,留下生命與自然的底色。他沒有刻意去改變或評價這些人物的生活,而是以一種“逍遙游”的處事態度,如莊子所謂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蔡山海根據這些傳統哲學提出——純粹至上的人破除物我限制,擺脫得失功過,實現真正的逍遙。但現實真能如此嗎?也許他所拍攝的這些人間草木的生命狀態便是一次回應。
——策展人:肖瑞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