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二是林沖當年在東京出力出錢挽救的一名失足青年。這小伙子一時頭腦發昏,“偷了店主人家財”,要被送官。幸好林沖從中周旋,“救了他免送官府,又與他賠了些錢財,方得脫免”,后又在林沖的資助下離開了東京。
不久他就流落到滄州,在一酒店打工,因為做事殷勤又“安排的好菜蔬,調和的好汁水,來吃的人都喝彩”,漸被店主看中,招他做了上門女婿。
林沖被發配滄州時,這個當年的失足青年已改惡從善,成了講情義又有頭腦的李老板。
林沖被發配滄州后,無意中竟與李小二重逢,真是“無巧不成書”。從此,“他鄉遇故知”的林沖就常去李小二的酒店坐坐,受到了這個知恩圖報的青年的熱情款待,其妻則為他縫補衣服,給發配來此的林沖很大的幫助。
卻不想陸謙受高衙內差遣從東京尾隨而來,還約了牢城的管營、差撥在酒店密議,要取林沖性命。偏又巧的是,那酒店就是李小二家的酒店。
從陸謙他們的三言兩語中,他就聽出了端倪。更奇的是,從他的身上,我們還看到了小人物的幫忙哲學。
只見小二對妻子道:“這兩個人語言聲音是東京人,初時又不認得管營,向后我將按酒入去,只聽得差撥口里吶出一句‘高太尉’三個字來,這人莫不與林教頭身上有些干礙?——我自在門前理會,你且去閣子背后,聽說甚么。”
“看出端倪”,便要妻子去閣子背后“偷聽”——這便是智慧。
不想小二妻子頭腦簡單,竟說:“你去營中尋林教頭來,認他一認。”
小二一聽忙否決:“你不省得,林教頭是個性急的人,摸不著便要殺人放火。倘或叫的他來看了,正是前日說的甚么陸虞候,他肯便罷?做出事來,須連累了我和你。你只去聽一聽,再理會。”
如今的小二再也不是個“愣頭青”,他有了家庭,有了酒店,也就有了我們常人所擁有的責任,凡事都得考慮周全:人要幫,但又不能連累自己。從小二的反應,我們看到了他的這份成熟與理智。想當年,他若是有這份成熟與理智,就自然不會去偷店主人家錢財,也可謂吃一塹,長一智。
恩人被人陷害,要搭救那是無疑;但底線是不能“連累自己”把自己再搭進去,否則就真成了“幫忙”——越幫越忙了。譬如我們看到有人落水,不能救人上岸反把自己再搭進去,這個結果是誰也不愿看到的。
“見義勇為”,當然可嘉;然而,唯有“見義智為”,才是可取的;可恥的,是“見義不為”。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價換得最大的價值,這才是李小二這個小人物的幫忙哲學。
其妻留意偷聽了一個時辰,終于聽到差撥關鍵的一句話:“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結果他性命。”小二知道后立即報告林沖,讓林沖提高警惕。
同是《水滸傳》中的人物,相比之下,魯智深就顯得不夠冷靜,結果沖動之下三拳就將鎮關西打死了,這個場面是他沒料到的。為逃避官府抓捕,他只好亡命江湖,乃至落發為僧。
金老父女若是知道恩人這個情形,當會覺得不安。但魯智深這樣豪情萬丈的人,是顧及不到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