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知識傳授,而是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新課標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文深入分析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現狀與挑戰,提出明確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主題、創設數學大單元生活化情境、優化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方法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的核心概念與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隨著新課標的推行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學數學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過于注重知識點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與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應運而生。這種策略強調知識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大單元教學策略的實施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基于此,教師需要深入研究,解決問題,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健康發展。
一、新課標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特征
(一)整體性
在新課標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呈現出更加整體性的特征,這一理念強調課程內容的設定和編排不僅要覆蓋數學知識的各個方面,更要體現全面性的特點。這意味著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應充分考慮數學知識的整體結構和邏輯關系,確保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建立對數學的整體認知和邏輯思維能力。此外,大單元教學強調對學生分析的整體性。在新課標下,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而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習慣和個體差異,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通過整體性分析,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新課標還特別注重教學的銜接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知識點的銜接對于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至關重要。大單元教學要求教師關注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這種銜接性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關聯性
在新課標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呈現出強烈的關聯性特征,這種關聯性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的梳理與解讀上,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實施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梳理與解讀是實現關聯性教學的基礎。教師要全面掌握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明確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便從宏觀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重構。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梳理,教師能夠更加清晰地識別出知識的主線與分支,進而合理地進行課時劃分,確保教學進度的連續性和流暢性。同時,大單元教學要求教師從教學目標、主題和內容出發,考慮學生的心理、年齡等特征。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因此,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和選擇主題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和深度思考。
(三)情境性
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設置真實或模擬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置身于具體的數學問題中,使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生動具體。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新課標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具有明顯的情境性特征,通過模擬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情境教學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在情境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共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相互學習、互相啟發,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四)遷移性
在新課標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展現出鮮明的遷移性特征。這一特征強調在教學內容的整合過程中,教師應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知識結構,有意識地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大單元教學注重教學內容的整合與重構。在整合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幫助其形成穩固的知識框架,為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大單元教學還強調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在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不斷的實踐和訓練,學生能夠逐漸提高自己的遷移能力,更好地適應各種情境下的數學知識應用。
二、新課標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
(一)明確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目標
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需要更加明確和聚焦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不僅應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這意味著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科核心素養緊密銜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這意味著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現有技能和經驗給予高度重視,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目標,這樣的目標更具有針對性,更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同時,教師需要將教學目標的整體性與規律性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意味著教學目標不僅要關注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還要考慮學生的長遠發展。這樣的方式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知識,還能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積極影響。
例如,在教學“小數除法”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目標:
1.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通過實際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小數除法的應用,如購物時找零、計算平均值等。
2.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通過例題講解和練習,使學生掌握小數除法的基本計算方法,包括商的小數點定位、除不盡時的處理等。
3.提高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多樣化的練習和問題解決活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4.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過小組合作和問題解決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這些具體的教學活動設計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達成“小數除法”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二)設計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主題
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需要更加注重整體性和連貫性,因此,設計一個明確、有深度的教學主題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對單元學習主題進行合理劃分,對單元內容進行有效整合,這要求教師對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和補充。通過合理劃分與整合,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劃分單元學習主題時,教師還應注重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確保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和系統性。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深入,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例如,講解“負數”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確定教學主題為“溫度與負數”。
例題:小明記錄了一周內的最低溫度,分別為:10℃、-5℃、12℃、-3℃、6℃、-2℃、7℃,請計算這一周內兩次最低溫度的和。
在這一主題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所記錄的溫度數據計算這一周內兩次最低溫度之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如何使用負數進行計算,如將-5℃和-3℃相加得到-8℃。
通過這個主題的教學設計,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負數的概念和意義,掌握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三)創設數學大單元生活情境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時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相符的情境。這種情境應盡可能真實、生動且具有啟發性,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同時,這些情境的創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水平,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精心設計,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小數乘法”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掌握小數乘法知識。以下是一個具體的生活化情境設計,帶有例題:
情境設計:假設學生是一家小商店的店員,現在要計算一些商品的總價。商品單價和數量都是小數,學生需要使用小數乘法來計算總價。
例題:假設商品的單價是2.5元,那么購買3個這樣的商品需要多少錢?
在這一情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以下步驟來計算總價:
首先,確定單價和數量:本例題中的商品單價是2.5元,數量是3個。
其次,計算總價:總價=單價×數量=2.5×3=7.5元。
通過這個生活化的情境,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小數乘法的實際應用,掌握其計算方法。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其他類似的情境,如購物時計算找零、計算平均值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小數乘法知識。
(四)優化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方法
在新課標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不再僅僅關注知識的灌輸,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如數感、符號意識等。這些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深遠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前預習階段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這些核心素養,教師可以提前發布導學案,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導學案可以包含本單元的核心概念、重要公式、定理等,以及一些簡單的練習題,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所學內容。
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需要將各個部分的學習內容進行結構化、分類化和綜合化處理,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解、討論、小組合作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和實踐。通過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同時培養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在課后評價環節,評價方法應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不應局限于小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而是應更加關注學生的整體學習過程。因此,教師應采用多元評價方法,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全面、客觀的評價反饋。評價方式可以包括考試、作業、課堂表現、小組合作等,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發展情況。同時,教師應注重評價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建議,幫助他們更好地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果。
三、結語
在新課標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讓他們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并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本文對新課標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這些策略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