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學從知識教育逐步走向能力教育和素養教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更順應時代與社會發展趨勢。學科核心素養是對學生必備能力與關鍵品格的反映,綜合體現了學生在學科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要想讓核心素養的發展真正落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摒除傳統教學中的碎片化知識積累,不斷開拓具有創新性與實效性的教學模式。其中,項目化學習模式脫穎而出,成為傳統教學模式的重要補充。
項目化學習模式指向真實情境中具體問題的解決,更有助于學生整合所學知識、重構綜合能力。就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而言,教師在組織主題單元合作時依然以學科知識和技能為主要的組織線索,更強調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與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相違背。基于此,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參考課程標準、立足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將教材內容作為突破口,并以此為基礎提煉主題單元,關聯學生的生活經驗,推動單元與資源的重構,讓學生通過項目式學習,在真實情境中面對、分析、思考與解決復雜的問題,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深入研讀教材,確定單元主題
與傳統教學設計不同,項目式學習模式要求教師具備大概念統整意識,將碎片化、零散性的知識點進行有效串聯,通過教學設計讓學生的思維方式由零散化轉變成為整體化。而要想實現這一教學成效,教師需要深入研讀教材,從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出發,找到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將其進行有效統整,并從真實情境中提煉出相應的美術問題,讓原本碎片化的知識通過單元模塊的方式呈現,也讓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將美術知識有意識地進行聯系與整合。
首先,教師需要研讀教材,圍繞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從宏觀角度把握各個學段的課程要求,從而明確學科教學的整體邏輯框架。其次,由于項目式學習模式要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真實的問題,所以教師在項目式學習內容的構建工作中,要提煉出具有美術知識與能力的真實情境,讓學生能夠在項目式學習中運用自身所具備的知識經驗與技能有效解決問題,最終在交流合作中完成學習活動。最后,教師在設計項目時要保證項目實施的可行性,而這需要教師充分分析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和思維發展能力,圍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教學設計,保證教學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參與項目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具備完成項目的能力、信心與動力,從而提高項目式學習成效。
以浙美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第17課《手繪校園招貼》的教學為例,這一課重點在于讓學生運用編輯、文字、插圖與裝飾等要素,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利用巧妙構思完成對校園招貼的設計與繪制。通過解讀教材,圍繞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決定將本課的教學活動與五年級上冊的《適合紋樣》以及四年級上冊的《漫畫與生活》相結合,構成同一項目目標,讓學生圍繞一個校園主題進行招貼設計。確定項目式學習的組成部分后,教師就可以從具體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圍繞校園生活中的具體事件設計招貼,本項目以“設計招貼——校園風箏節”作為主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內化美術知識、發展美術技能與素養,還能夠與其學過的《風箏風箏飛上天》相結合,引發學生基于自身所具備的經驗實現知識遷移,從多維度進行思考。
二、指向核心素養,設計驅動問題
項目式學習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復雜性,給學生更廣闊的自主空間與思維發展空間。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很可能因為缺乏學習活動的導向性而出現學習效率低、目標不明確等問題,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基于此,教師可以指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學生設計驅動問題,讓學習活動更具有導向性,為學生參與項目活動的著眼點指明方向。
項目式學習活動屬于高階學習帶動低階思維,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具有復雜性與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基于真實的任務情境展開思考,從而增強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生在思考學習任務時自覺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提出可行的實踐方案。由此,項目式學習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結合美術學科的學習特點,讓學生經歷“像藝術家一樣去創作”,真情實感地投入到項目學習中去。
以“設計招貼——校園風箏節”項目為例,從美術要素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項目活動中著眼于兩個方面:一是校園招貼的設計要素有哪些;二是校園招貼如何生動形象地體現“風箏節”這一主題。為了將這兩大要素充分融入項目式學習活動,教師可以設計驅動性問題:
風箏作為一種古老的玩具,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風箏由輕質材料制成,最早用于軍事偵察和信號傳遞,如今變成一項娛樂活動,也具有了各種各樣的形狀與圖案,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近日,我校將舉辦“校園風箏節”,請同學們作為“招貼設計師”,踴躍參加這一招貼制作活動,并向校園里的師生宣傳風箏節,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完成設計后,“校園風箏節”的招貼將在校園宣傳欄中進行張貼。同學們,請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資料,結合校園招貼設計要素確定“校園風箏節”招貼設計要點與突出特征,共同設計校園招貼,并在其中講述風箏歷史與文化,激發師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三、組織項目小組,細化項目主問題
與傳統學習模式不同,項目式學習需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覺主動地參與探究性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融合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完成項目主題確定與驅動問題的設計工作后,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與項目的復雜程度組建項目學習小組,以此讓學生在項目活動中樹立責任意識、發展合作精神。
項目小組的構建有三個步驟:首先,在設計驅動性問題后,教師需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性格特點,以六人為單位進行分組,并確定各組小組長。其次,學生需要在明確項目主題的基礎上,各自設計項目實施的具體計劃,確定項目方案初稿。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有關圖形、文字與色彩知識,結合自身創意來增強招貼視覺效果,引發學生奇思妙想,并使其通過組內探討選擇最具表現力的方案來傳達招貼主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意思維。最后,教師可以讓小組搜集項目主題有關的材料,進行綜合討論,既開闊了學生視野,又能夠讓學生就“項目設計是否能解決驅動性問題”“項目過程是否具備可行性”“項目設計是否能夠弘揚主題”等內容進行進一步討論。
在組建項目小組后,教師要細化項目主問題,以此為基礎衍生出子問題,再進一步生發一系列的子任務串,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具導向性,也將學習內容置于真實的情境中,提高單元實踐活動的可操作性。
以“設計招貼——校園風箏節”的項目式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將主問題細化為“設計校園招貼應該注意什么”“校園風箏節主題應該如何體現”“如何美觀、合適地將校園風箏節主題與校園招貼設計相結合”三個子問題,并生發出一系列的子任務串(如表1所示),繼而將項目分解為了解、賞析、探究與創作四個階段。在了解階段,學生可以根據主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發現新問題,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賞析階段,學生可以通過搜集資料、課上展示匯報等方式,欣賞生活中優秀的招貼設計,捕捉招貼設計要素,總結優秀招貼的具體特征。在探究階段,學生需要以主問題為線索,充分利用相關的美術知識經驗(如《漫畫與生活》和《適合紋樣》中所582596952a58702acdc4e79ba7a363469f1e99b1b3b910533c170eb6bc80cb18學過的內容),為后續的創作工作奠定基礎。在創作階段,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確定招貼風格、字體等多方因素,繪制草圖,進行討論,最終選擇出最佳方案,完成設計作品。
四、多元評價維度,完善評價體系
在項目化學習活動中,項目評價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學習成果作出的綜合性評價,因此,在評價標準的設計工作中,教師需要將單元目標作為基準,指向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關注學生參與項目學習活動的始末,多維度、全方位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為后續的學習活動提供科學的方向。以“設計招貼——校園風箏節”的項目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從以下維度設計評價標準(如表2所示)。
五、學習成果展示,做好總結反思
項目成果展示與交流是項目式學習中不容忽視的環節,因此,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任務后,教師可以創設多樣化的展示路徑,讓學生進行小組展示。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報告會”,讓不同小組上臺展示自己的項目成果,并從創意設計、所運用知識、思想突出的特點等維度進行講解,同時其他小組成員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讓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及時進行反思與總結。其次,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美術作品上傳至班級群,讓家長與其他學科教師共同評價,使學生從中收獲成就感與滿足感。最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項目成果進行評比,并選擇出優勝作品張貼在學校宣傳欄中,從而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并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好的作品好在哪里”,就自己在項目學習中表現出的不足進行及時改進,做好項目式學習總結與反思,為后續的美術學習之路奠定基礎。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基于項目式學習開展小學美術主題單元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是順應當前教育理念的重要路徑。基于此,在教學實踐中,作為教育教學者,需要深入了解項目式學習的優勢與策略,基于深研教材的基礎確定項目主題,指向核心素養設計驅動性問題,組織項目小組、細化項目主問題,在展示學習成果后,引發學生做好總結與反思,以實現理想的學習成果。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