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加強學生品德教育,培養出全面素質型人才,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是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寫作能力,還能促使他們形成優秀的道德品格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鑒于該項工作的系統性和全面性,教師需要投入心血,運用智慧,以實現“教書育人”的根本目標。
一、學生道德情操的內涵及其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表現
道德情操是學生在道德教育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個方面。道德認知是指學生對道德規范、道德價值和道德行為的理解和認識,這是學生形成道德情操的基礎,只有深入理解道德規范,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道德情感是指學生對道德事物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反應,它是道德情操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激發學生的道德動機,推動他們積極行動。道德意志是指學生在面對道德選擇時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抵制錯誤誘惑的決心和毅力,它是道德情操的核心,體現了學生的道德定力和自我約束能力。道德行為是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遵循道德規范做出的道德選擇和行為表現,它是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現,是評價學生道德情操高低的重要依據。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的道德情操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體現。首先,作文題材的選擇能夠體現學生的道德情操。當面對“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等主題時,學生往往會選擇這些具有正面價值觀的題材進行創作。其次,作文內容的表達也可以體現學生的道德情操。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所選題材進行深入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會自然地體現在他們的作文內容中。在寫關于“誠實守信”的作文時,學生可能會詳細描述自己因為誠實而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的經歷,從而強調誠實的重要性。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策略
(一)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道德情操的關鍵時期,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采取策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與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相關的作文題目,如環保、公益、公平正義等。這些題目不僅引導幫助學生關注社會現象,還能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關于環保的作文題目: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如何保護地球?讓學生思考環保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來保護環境。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了解環保問題的嚴重性。教師還可以設計一個關于公益的作文題目:你參加過哪些社會公益活動?有什么感受?讓學生回顧自己參與公益活動的經歷,思考公益活動的意義,以及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和責任。通過寫作,學生能夠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同時體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對于環保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個人、社會和全球三個層面去思考,讓他們了解環保不僅是社會和全球的責任,也是個人的責任。對于公益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受益者、捐贈者和組織者三個角度去思考,讓他們理解公益活動的多元性和復雜性。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在批判性思維中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閱讀優秀作品,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可以通過閱讀優秀作品來實現,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深厚愛國情懷的作品供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可以是描繪祖國壯麗山河的詩歌,也可以是講述英雄事跡的故事。在閱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教師可以選擇《沁園春·雪》這首詩歌,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和人民的英勇斗志。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詩歌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讓他們明白愛國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責任和行動。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講述英雄事跡的故事,如《焦裕祿》等,在閱讀這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到英雄們無私奉獻、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質,從而激發愛國情懷。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反映社會現實和社會熱點的作品供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可以是描繪貧困兒童生活的短篇小說,也可以是講述科技問題的科普文章。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學生能夠了解到社會的多樣性,從而培養社會責任感。教師可以選擇《草房子》《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短篇小說,讓學生感受主人公的生活困境,從而激發他們的同情心,并引導其思考如何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這一現狀,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講述科技問題的科普文章,在閱讀這些文章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到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從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其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道德情操的體驗和實踐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在實踐場景中對學生道德情操的熏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道德情操的體驗和實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使他們在寫作中表現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具有道德教育意義的故事情節,讓學生沉浸式感受其中的道德教育理念,并安排學生寫觀后感,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道德觀念。如播放一則“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學生通過觀看孔融讓梨的故事場景充分感受謙恭禮讓、尊長愛幼、孝親敬老、懂得尊重等儒家思想,以便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使他們在寫作過程中加深對道德規范的理解。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道德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道德情操的重要性。如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幫助社區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并在實踐活動后布置主題作業。在活動中,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產生同情心和愛心,從而在寫作中更加深刻地表達自己對道德情操的看法。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能使他們在作文中表達對社會的關愛和責任感。
教師還可以采用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道德現象,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道德規范。如讓學生討論校園里的不文明行為,如亂丟垃圾、隨意涂寫等,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途徑
(一)開展主題征文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情操是人的精神品質,是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識的總和,是人的道德行為的內在動力。教師在教學中開展主題征文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
首先,主題征文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象,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以“誠信”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關于誠信的故事,或者寫一篇關于自己如何做到誠信的文章。這樣,學生不僅可以了解誠信的重要性,還可以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誠信品質。
其次,開展主題征文活動能夠促使學生思考道德問題。如設定主題“善良的力量”,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善良,以及善良的力量能夠給周圍的人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從自己身邊的事例出發,思考善良的表現。這樣的思考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情操,增強道德意識。
再次,主題征文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教師可以組織一次以“公平正義”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讓學生思考什么是公平正義,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公平正義。這樣,學生便能夠通過寫作來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實踐道德規范。
最后,主題征文活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以“團隊合作”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和貢獻,或者描述一次成功的團隊合作經歷。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寫作來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開展主題征文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這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道德素質,還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質,為他們的未來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結合課堂教學,進行道德情操實踐活動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結合課堂教學進行道德情操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道德情操的一種有效途徑。道德情操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秉持的準則和價值觀,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通過主題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深入思考自己對道德問題的理解,進而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首先,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誠實守信品質。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強調學生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寫作中不要夸大事實,要有真情實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他們分享生活中接觸到的真實反映道德情操的經歷,并設計一些寫作任務,要求學生自主搜集材料,確保作文內容真實可信。
其次,注重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的真實實踐作為主題,設計一些關于學生幫助別人、傳遞友善的作文,要寫出真情實感。這類主題寫作任務促使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寫下他們對別人的友善行為,談一談對自身行為的看法。教師還應設計一些關于社會重點事件看法的主題作文,鼓勵學生在寫作中表達對他人苦難和困境的關心,探討自身在實踐中對他人提供幫助的感受。
最后,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重點設計有關責任和道德主題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寫一些關于承擔責任的作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他們體驗不同角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并將這些經歷融入作文中,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奉獻精神。
(三)結合寫作教學、閱讀教學、識字教學等開展德育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道德情操的實踐途徑主要包括結合寫作教學、閱讀教學、識字教學等開展德育。
首先,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如讓學生寫一篇關于真、善、美的作文,思考真、善、美的標準和價值,并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對真、善、美的理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生善惡美丑的道德觀。
其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義的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如選取一些關于助人為樂、尊老愛幼、團結友愛的課文,讓學生在閱讀這些課文的過程中感受道德品質的重要性。
再次,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教授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義的詞語,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如“誠實”“善良”“勇敢”等,并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這些詞語所傳達的道德品質。
最后,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道德教育活動,如道德講座、道德故事會、道德實踐活動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教師可以組織一次關于道德理念或價值觀的道德講座,讓學生了解道德理念或價值觀所包含的內容,并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感受道德對于社會的意義。
結合寫作教學、閱讀教學、識字教學等開展德育,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為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情操培養的關鍵期,語文作文教學作為重要的學科,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情感、表達思想,能夠有效地將道德規范和價值觀融入作文教學,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同時,教師組織各種實踐活動,如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等,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道德的真諦,進一步提高其道德情操。因此,加強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對于學生健全人格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