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說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受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近年來高考語文試卷進行分析發現,絕大多數文學類閱讀都以小說的形式呈現,高考試卷所選的小說文本也多以名家作品為主,由此可見,強化小說閱讀訓練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與其他體裁的閱讀文本相比,小說閱讀具有一定的獨特之處,小說文本塑造人物角色、圍繞環境情節揭示文章主旨,并以人物、情節與主旨為要素創設獨特的情境。而當前閱讀教學中的小說文本片段化、知識碎片化等問題破壞了小說這一獨特文體原本應該具備的文學價值與美感,導致學生存在嚴重的功利化學習傾向。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結合小說文本的特點,幫助學生系統梳理知識、整合經驗、發展閱讀能力,以構建知識網絡,提高高中語文小說主觀題答題訓練成效。
一、當前高中語文小說主觀題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以練代講”
在當前高中語文小說閱讀的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一些教師要么機械地給學生灌輸文小說文體等概念知識,要么依然沿用傳統的教育路徑,以“題海戰術”為主的教育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自新高考在全國各地落實后,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與當前新高考的考核趨勢相悖。隨著新高考的落實與推進,從小說閱讀主觀題的題目問法設置來看,不少題目在提問時更加強調對學生本身閱讀審美感受的考查,如不少考題都用“好處”替代了傳統提問用語中的“作用”,這一改變引導學生從讀者的角度進行思考。新高考背景下小說閱讀主觀題設計具有鮮明的“去套路化”特點,教師要著眼于基礎夯實以及學生對小說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引導學生規避套路,真正提升閱讀素養與表達素養,深刻認識到“教考銜接”的重要意義。
(二)學生思維能力有待提升
對當前學生在小說閱讀主觀題的解答情況進行分析發現,造成學生失分較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答題不夠規范,而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待提高。當前學生在小說閱讀主觀題解答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類:首先,學生思路不清晰,導致答題要點不全面。這說明學生缺乏對小說閱讀文本系統性知識的整理,也沒有將所學知識真正內化于心,答題過程中存在模板化、套路化問題,對答題技巧只能機械記憶而無法靈活應用,答題時不能抓住有效的題干要求關聯要素。其次,學生在答題中多用空話和套話,缺少必要的分析過程。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在解題中只考慮題目,而沒有有效關聯文本,在沒有完全理解文本、提煉關鍵要素的情況下就進行作答。最后,不少學生在答題中存在答非所問的情況,這說明學生在作答中不分條理,無法切中要點,更無法進行精e78d552cc61ae4d900b9ee5b4f9ae8c79a2b14e50b07ec76e4dd3748672db03f準表達。
二、優化高中語文小說主觀題教學的路徑
(一)強化基礎知識,總結答題規律
以2021—2023年新高考1卷中小說閱讀文本主觀題考查為例,2021年新高考1卷中考查了《石門陣》這篇小說,有兩道主觀題:
1.王木匠講石門陣時,多處使用反復手法,這種講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4分)(本題考查的是鑒賞小說語言表現藝術手法的能力。)
2.小說中多次出現的“門”,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信息的梳理分析概括能力和對重要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
2022年新高考1卷中考查了《江上》這篇小說,有兩道主觀題:
1.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緒隨著他在江上的所見所感而逐步生發展開,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6分)
2.漁夫拒劍是一段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漁夫是一位義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劍之后,更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慮而自盡。本文將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漁人,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6分)
第一道題所指的“子胥的思緒隨著他在江上的所見所感而逐步生發展開”,提示考生在作答時要注意層次,由所見而談所感;第二道中的“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其中“文學效果”可以從多個角度理解。重抓馮至“詩化小說”的特色,重在景、情、境及哲理化方面闡釋,參考“知識建構”與小說常規答題角度即可。
2023年新高考卷1卷考查了《給兒子》這篇文章,有兩道主觀題:
1.“下田去吧,兒子”這個段落寫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請加以梳理概括。(4分)
2.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過討論,甲組提出一組關鍵詞:未來·回憶·成長;乙組提出一個關鍵詞:河流。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6分)
這些題目分別從關鍵語句的提煉概括能力、文學評論的寫作與深入鑒賞能力進行考查。從題目類型來看,可以將題目概括為三類——梳理概括類(寫了什么)、表現手法類(怎么寫的)以及鑒賞類(為什么這么寫),并根據這三類題目的本質特點進行備考。
2023年《給兒子》中的“‘下田去吧,兒子’這個段落寫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請加以梳理概括”一題與2022年《江上》的“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緒隨著他在江上的所見所感而逐步生發展開,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一題同屬于梳理概括類,但是從題目設計來看,并沒有直接與之對應的知識點。兩道題目都是基于具體情境而設計的,因此針對這類題目,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加強對學生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明白題目表面問的是什么,實際考的是什么,還需要訓練學生語言概括的準確度與完整度,先對文本信息進行梳理整合,再進一步組織答案。
《石門陣》“王木匠講石門陣時,多處使用反復手法,這種講述方法有什么效果”一題屬于表現手法類,這類題目需要學生在備考工作中建立全面的知識體系,并能夠在答題中精準定位、準確提取。如這道題目所涉及的“反復手法的藝術效果”就屬于學生在備考工作中的必背知識點。教師需要協助學生通過階段性學習活動或復習整合工作搭建必備的知識框架,確保學生能夠從知識框架中提取答題所需的知識。
《江上》“漁夫拒劍是一段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漁夫是一位義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劍之后,更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慮而自盡。本文將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漁人,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一題與《給兒子》“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過討論,甲組提出一組關鍵詞:未來·回憶·成長;乙組提出一個關鍵詞:河流。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一題都屬于鑒賞類題目,但是前者屬于常規題,而后者屬于創新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整合資料、梳理教學思路是備課的關鍵。
面對常規題型,教師已有了多年的備考經驗,只需要強化學生的答題思路即可,通過訓練學生的答題語言與規范性進行備考。而面對如《給兒子》的創新題時,教師就需要深入落實“教考銜接”,重視高考考題與教學內容的密切聯系。這一題目要求學生圍繞關鍵詞寫出一則文學短評,而這一要求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兩個文學單元后的學習任務中有所體現。
從考查方向來看,當前考核重點依然落實在小說基本理論知識方面,包括小說形象、情節、環境、主題、藝術特色、語言特色等多個維度,由此可見,幫助學生夯實小說基本理論知識應該成為小說主觀題的教學重點。
在學生熟練掌握小說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就小說閱讀中的情節安排、表達技巧、敘述角度與方式進行深一步探討,引導學生在總結規律的同時,充分學習與正確運用文體知識術語。
(二)緊抓文本特點,重視思維培養
當前高考小說選文“非典型”傾向愈發明顯,而這也導致了考查內容的變化——考查的知識點越來越細致;試題設計呈現因文設題的傾向,題目靈活性不斷提高;對學生個人閱讀經驗與個性體驗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在這一趨勢下,教師在夯實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破除套路化、模板化的答題思路,由文本特點出發,進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礎上生發出個人感受,以此促進閱讀素養與綜合思維的切實提高。
首先,從因文設題的角度來講,以2021年新高考1卷《石門陣》的“王木匠講石門陣時,多處使用反復手法,這種講述方法有什么效果”一題為例,這道題考查學生所熟悉的反復手法,但依然有很多學生因此而失分。不少考生在答題中都答出“強化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讓文章內容前后照應、結構緊湊”這兩點,但是與參考答案進行對比發現,這些考生的答案并沒有結合題干與文本,而是對“反復”手法的作用進行了直接套寫,與這一手法在文中所產生的效果并沒有直接聯系。因文設題倒逼師生回歸小說本身的精細閱讀,避免模式化的答題套路,在讀懂文本、審清題干的基礎上進行答題。
其次,從學生的個性體驗角度出發,以2023年新高考1卷《給兒子》“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過討論,甲組提出一組關鍵詞:未來·回憶·成長;乙組提出一個關鍵詞:河流。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一題為例,這一題目考查了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需要學生從個人閱讀的角度出發,找到閱讀文本中觸動自己的關鍵,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分析與思考,再進一步進行表達,由感性感受升華為理性分析。
對題目的歸納與總結既確定了小說閱讀主觀題的系統復習重點,又為小說文本日常的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深研文本,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答好主觀題奠定基礎。
(三)結合實戰訓練,精準解決錯因
在小說閱讀主觀題的備考工作中,教師可以先將近三年來的高考小說主觀題印成練習冊,讓學生就具體的文本與題目進行不斷練習,增強“抓題干,明思路”的審題規范意識,結合自身的知識體系,確定題目的考查角度。以《石門陣》“小說中多次出現的‘門’,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一題為例,在審題過程中,學生可以對題干中的“‘門’,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這一部分進行圈畫,并由此明確本題的考查角度——小說物象含義的分析和理解。
在針對具體文本的閱讀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步驟,提高學生思考效率與準確性,以達到規范答題步驟的目的。首先,學生需要仔細審題,基于題干中的關鍵詞精準定位題型,確定答題思路;其次,學生需要通讀全文,精準把握、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再次,學生需要實現文題對接,開展區域精讀;最后,學生需要進行整合與篩選,將自己的思路與答案進行準確表述。
當學生在實戰練習時出現失分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規范的思路進行反思,找到失分的原因并進行解決:首先,學生需要對比自己的答案與參考答案的不同,并將不同之處進行圈點,以此作為進一步糾錯的立足點。其次,學生需要總結錯誤原因,明確自己出錯的原因在哪一類具體問題。最后,學生需要針對自己丟分的原因進行針對性的解決,找到規范答題的對策。例如,如果學生因為題型不熟、思路不清而產生錯誤,就需要通過強化閱讀訓練積累題型,結合標準答案形成閱讀理解思路;如果學生因為要點不全面而出錯,就需要在解答此類題目的過程中注意關聯要素;如果學生因為缺乏分析過程而出錯,就需要在解題中結合文本進行分析;如果學生因為語言繁瑣出錯,就需要注重精簡語言,文題相對。
(四)培養規范答題,抓住答題關鍵
從文體知識儲備的角度而言,少數閱讀文本選材多樣,題目設計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文本知識依然是高考考查的核心與重點。因此,在備考工作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對文本基本特征的認識與構建,加強學生文本知識儲備,讓學生在知識梳理的基礎上形成系統性的思維網絡。
從文本意識的角度而言,教師需要避免學生形成思維定式、破除程式化的答題模板,在小說閱讀中真正走進文本,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通讀全文、把握中心、區域精讀、問題對接的意識,引導學生不斷深入理解,揣摩文章的創作意圖,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生發自身的個性化理解,引發學生基于文本經歷分析的全過程,最終得出結論。
從規范意識的強化方面而言,要想實現這一要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規范審題,幫助其確定清晰的解題思路,引導其用簡練、精準的語言進行正確表達,根據題目要求定向且全面地表述,避免“答非所問”的情況發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小說閱讀主觀題是高考考核的重難點。作為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者,需要深入分析當前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精準定位學生的主要錯因,并對近年來的高考題目進行總結,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多種路徑,幫助學生快速、高效地備戰高考。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