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鋼琴的音色特點可讓演奏者表現廣泛的情感和意境,鋼琴演奏具有較高的藝術美學價值和欣賞價值,其藝術表現力也是其他樂器所不能及的。對鋼琴演奏者而言,如何處理好演奏技術與音樂藝術表現力之間的關系,進而演奏出美妙的樂曲,是其必須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話題。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鋼琴演奏中體現音樂藝術美的策略展開研究,以期能為演奏者科學有效地在鋼琴演奏中體現藝術美學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鋼琴演奏;音樂藝術美;體現;演奏者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4)13-00-03
鋼琴演奏是音樂實踐過程中較為重要的環節,也是表現藝術美學思想的重要形式,通過演奏的方式,人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音樂藝術所要表達的情感。基于藝術美學角度而言,鋼琴演奏作為一門集聲音與情感于一體的精致藝術,是藝術的二次創作,在演奏過程中可以詮釋并表達藝術的美感。藝術美學是鋼琴演奏者的基本素質,他們可以通過自身掌握的演奏技巧與聽眾進行溝通,為其提供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引發聽眾的情感共鳴。因此,對于鋼琴演奏家而言,如何平衡好演奏技術與音樂藝術表現力之間的關系,以呈現完美的音樂效果,是其值得關注和解決的重要話題。基于此,深入探究如何在鋼琴演奏中體現音樂藝術美是相當有必要的。
一、深度挖掘演奏作品的情感內核
情感是鋼琴藝術的第一要素[1]。為充分體現鋼琴演奏中的音樂藝術美,演奏者首先應重視深度挖掘鋼琴演奏作品的情感內核,在正式演奏之前,需要深入了解作品的情感核心,包括其思想、創作背景和創作者的經歷等基本因素。通過對作品的深入理解,近距離接觸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他們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全身心地投入演奏過程中,利用音樂符號充分再現作品的情感與內涵[2]。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將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完整地傳達給聽眾,并有效地提升鋼琴演奏過程中的音樂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以《馬賽曲》這一作品的演奏為例,演奏者在正式演奏之前,應從以下方面做好準備工作,以充分地將作品中的情感傳遞出來。
首先,演奏者應充分了解曲作者的時代背景。《馬賽曲》的作者是魯熱·德·利爾(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演奏者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或利用互聯網平臺來搜集有關作者所處年代背景的相關知識,體會作者在當時社會中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從而真正地掌握和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核,更從容地表達出曲子的思想。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演奏者可得知這是一首誕生于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的“世界之歌”,它是在戰火紛飛的時代背景下被創作出來的,最初的創作目的在于鼓舞士氣。兩百多年來,《馬賽曲》已被視為象征著自由解放、一切革命歌曲的代名詞。通過了解《馬賽曲》誕生的背景,演奏者可以切身體會到曲中激昂的旋律及其充分體現的愛國精神,在深刻把握曲子內涵的基礎上,呈現出更能引發聽眾共鳴的表演。
其次,鋼琴演奏者應在了解曲子相關背景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將音樂置于文學、哲學、藝術,乃至音樂作品背后整個時代的語境中去理解和感悟,得出個人的獨到見解,并將自身的見解融入演奏中,用自己獨到的思維來演奏樂曲,以想象和聯想,給予音樂以令人震撼的生命,在展示音樂作品本質的同時,通過豐富的情感內核和精神內涵感染、打動聽眾,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使聽眾能在聆聽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演奏者的內心情感。如在演奏《馬賽曲》時,可將自身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身處革命年代有著大無畏犧牲精神的英雄的敬仰之情融入演奏過程中,將自身的獨到見解與作品的深層次內涵相結合,并通過演奏將這種情感準確、生動地傳達給聽眾,以觸動人心,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使聽眾在音樂的引導下能夠體會到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與意境。
二、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技巧
首先,演奏者在日常訓練中應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和全面深入的思考研究,要將對音樂技巧的熟練掌握和對演奏能力的不斷精進作為基本要求,并嚴格貫徹到日常訓練中,注重訓練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加強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保持對鋼琴樂曲和鋼琴演奏的熱情和毅力,將演奏技巧的提升作為重要訓練目標和衡量自身鋼琴演奏水平的重要標準,在反復練習和提升中深入掌握音域廣泛、技法多樣復雜的鋼琴彈奏技術,實現手指及整個肢體動作的靈活控制和支配,在實訓演奏中不斷地完善和提升自我的演奏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鋼琴演奏技巧的個人創新。
其次,演奏者在提升演奏技巧時,除應重視練習手指技巧外,還應深刻意識到音樂是聲音領域的藝術,是通過聲音來傳遞情感的。因此,演奏者還應重視深入剖析聲音的本質,加強針對歌唱性的訓練,以增強自身的樂感,從而避免彈奏出生硬的聲音。同時,鋼琴作為一種多聲部樂器,需在同一時間段內達到多個聲部的音響效果。演奏者在演奏時可讓自己處于邊彈邊唱的狀態,在此過程中鍛煉自身的演奏技巧,通過對聽覺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來增強自身辨別聲音的能力,從而將各種音符進行有序組織和排序,并依據其長度、力度等來創作優質的作品,也能讓演奏者更清晰地區分不同聲部間的主次關系及其相互間的關聯,增加曲子的結構深度。
最后,演奏者要能將演奏力度與速度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演奏技巧成為音樂藝術美展現的工具與手段。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應重視培養自身高超的演奏技巧,實現手指技巧精湛,彈奏力度多樣化,以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同時,演奏者要做到能根據鋼琴曲不同的曲風特色來靈活變化彈奏的力度與速度,當在彈奏節奏較為舒緩的鋼琴曲目時,演奏者應保持專注與冷靜,以平靜的心態來對待,通過輕觸鍵的彈奏力度來確保樂曲情感色彩的充分表達;而當在演奏節奏激昂的鋼琴曲目時,演奏者應做到真正地投入激動的情緒中,通過快速、用力的彈奏,將力量運用到演奏過程中,借助手臂的力量與手指結合,演奏出節奏感更強且更具感染力的作品[3]。
三、提升演奏者的音樂文化素養
一方面,針對文化素養的培養,演奏者應積極參與關于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可通過音樂感知和藝術表現等方式來認識不同文化語境下音樂藝術的人文內涵,做到將鋼琴樂曲置于相應的文化語境中去加以理解,像創作者那樣深入理解世界、深度感受生活。在此過程中,演奏者應克服對鋼琴演奏固有的刻板印象,從全局性、多元性的視角來理解不同的鋼琴樂曲,同時也要理解其他樂器藝術文化,以全球化的視角去看待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文化歷史背景的創作者所創作的鋼琴樂曲作品,將鋼琴音樂作為文化中的音樂來理解,豐富自身的認知,以通過音樂感知和藝術表現等途徑,深刻理解處于不同文化語境中的鋼琴藝術的人文內涵,更好地理解多元性的鋼琴文化世界。
另一方面,針對音樂素養的培養,演奏者首先要提升自我的認識,深刻意識到音樂素養的重要性,明確培養音樂素養是成為一名優秀音樂人的關鍵。在實踐中,應積極學習鋼琴音樂知識并掌握鋼琴音樂技能,發展自身聽辯、唱讀、視奏、欣賞四項能力,多注重培養用耳朵去聆聽樂曲的旋律、調性、和聲以及情感的能力,實現在能準確聽辨各種節奏及標準樂音的同時也能欣賞、理解或表現音樂內涵,深入感知鋼琴曲的人文底蘊和情感內涵[4]。其次,鋼琴演奏者應將對鋼琴演奏理論的學習與實踐演奏技巧的運用相結合,在學習理論知識和運用實踐技能的過程中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多做練習,多動手,避免硬記理論概念,要將這些概念同鋼琴演奏實踐相結合,培養自身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同時,多閱讀有關鋼琴家的人物傳記以及音樂史,了解鋼琴樂曲作品的時代特征,以深入體會創作者的人生際遇與情感跌宕,并將自身的體會融入演奏過程中,以更好地表現出鋼琴樂曲的生命力與感染力。最后,鋼琴演奏者應重視培養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在社會生活與鋼琴表演過程中,能善于發現美、表達美,并學會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迎接挑戰。演奏者要認識到鋼琴演奏是一門表演藝術,多以與聽眾面對面的形式進行演繹,良好的演奏心理能幫助演奏者增強抗壓能力,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幫助演奏者在任何條件下完成演奏,在最大程度上發揮鋼琴樂的音樂表現力,充分體現出鋼琴音樂的藝術美。
綜上所述,鋼琴演奏者在日常的學習和訓練中,應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文化修養及音樂修養,促進個人音樂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
四、增強演奏者的創新創造意識
創新意識在鋼琴演奏中的運用,通常體現在對既有音樂素材的重新解讀與重塑,以及對鋼琴創作元素的獨特運用與組合。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民眾對鋼琴音樂美的追求也在逐步提升,要求獲得更豐富、更深切的聽覺體會,因此,基于全新的時代背景下,鋼琴演奏者應重視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在結合時代新元素的過程中提升演奏的感染力,更好地滿足聽者的需求。
一方面,演奏者在選擇演奏曲目時,應平衡好經典鋼琴曲目與創新型鋼琴曲目之間的關系,結合傳統與現代,滿足聽者豐富、多元的欣賞需求。同時,演奏者要重視結合自身對鋼琴曲目的理解,持續地在鋼琴曲中融入新的元素,將個人情感和體驗融入演奏過程中,通過長期積累經驗,對鋼琴曲目進行深度探索,挖掘出其內在的更多含義,再重新進行演奏,還可運用新技術來引導聽者感知鋼琴曲目的內涵表達,帶給聽眾煥然一新的感覺,有效表達鋼琴演奏的音樂藝術美。
另一方面,從專業的角度來看,由于鋼琴即興伴奏具有廣泛的應用面,鋼琴演奏者可深入研究與培養自身的即興伴奏能力,并將創新思維應用于鋼琴即興伴奏中。演奏者可根據自身情感狀態、場景需求或觀眾反應等,選擇適合的演奏主題進行即興演奏,可在對音樂素材進行深度挖掘和獨特處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改變主題旋律的節奏、和聲或音色,以新的和弦進行或音樂動機等新的音樂素材,與主題旋律進行對話或碰撞,使鋼琴音樂表達呈現出獨特的創新性,在即興演奏的旋律中將演奏者的情感和曲目的深意展現出來,從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促進聽者音樂審美的提升。
五、促進演奏者形成個性化風格
鋼琴演奏應具有個性,演奏者獨特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與運用,能培養出融演奏者生活感受、藝術態度及表現技巧為一體的精神氣質,既能補充作品的基本思想內容,也能創造性地增強原作的藝術力量,體現出更豐富的音樂藝術美[5]。
首先,鋼琴演奏者要樹立對個性化風格的正確認知,明確何為個性化風格、怎樣追求、達到何種程度和效果等基本問題,以確保整個培養過程能沿著正確方向發展。一方面,演奏者應避免完全尊重原作,強調演奏時一五一十的還原,導致演奏a4d585847fd4f20d96eb59aea95e01731b07839ad7372590e1a8879fb0b22019缺乏音樂藝術美,給聽者以枯燥無味之感,另一方面,演奏者也應避免過度創新,要在遵循鋼琴藝術本質規律的基礎上,根據作品的實際情況來融入新元素,結合個人的生活經歷、性格氣質、文化教養、藝術才能等進行有價值、有意義的個性表達,使演奏呈現的效果來源于作品又高于作品。以霍洛維茨演奏的舒曼的《夢幻曲》為例,霍洛維茨在演奏時,以平靜的姿態演奏全曲,將自身獨特的人生和藝術經歷、對作品的特殊體驗都融入演奏過程中,將每一個音符都傳到了觀眾心中。
其次,鋼琴演奏家應重視培養自身的獨特氣質。正式的鋼琴表演場合對演奏者的氣質要求較高,一位具有獨特氣質的鋼琴演奏家能為鋼琴演奏帶來錦上添花的作用,為觀眾帶來視覺和聽覺層面的雙重體會。如在演奏某些莊嚴肅穆的曲目時,嚴謹型的演奏者能增添舞臺畫面的莊重感,營造出更嚴肅的演奏氛圍,引導觀眾投入音樂和畫面中,實現與演奏者及鋼琴樂曲之間的共鳴。同時,也應注意到,氣質既是穩定的,也是可以改變和培養的,因此,鋼琴演奏者在日常學習與練習的過程中應重視提升自我的知識修養,在廣泛閱讀中積淀深厚文化,掌握豐富的音樂藝術知識,并將文化知識運用到對鋼琴曲目的理解中,獲得自身獨特的情感體會。
最后,要重視提升鋼琴演奏者的思想與審美。鋼琴演奏表演中內在的思想特性對演奏效果的呈現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思想特性又與演奏者的情感和審美觀念有密切聯系,越是個人化的特征就越能夠體現出演奏者的獨特風格。因此,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可通過將自身的情感和審美價值觀融入演奏過程中,實現與聽眾之間、與曲目創作者之間的交流,拉近距離,提升演奏表演的感染力。
六、結束語
鋼琴演奏作為音樂創作和演奏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表達情感、增強審美體驗的重要方式,擁有獨特的美學力量,音樂藝術美在整場鋼琴演奏效果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對于鋼琴演奏者而言,應加強對鋼琴演奏中音樂藝術美的重視,通過深度挖掘演奏作品的情感內核,不斷發展自身的演奏技巧,提升自身的音樂文化素養,增強創新創造意識,形成自身個性化的風格等方式來向聽眾傳遞鋼琴音樂作品的深層次內涵,展現鋼琴演奏的音樂藝術美,賦予鋼琴演奏更多的藝術表現力,讓更多的聽者感受到鋼琴音樂本身所具備的特性與本質特征,以及蘊含在其中的美學因子和審美價值,讓聽者在此過程中實現體驗、發現、表現和享受音樂的美,并有力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魏群.論鋼琴音樂藝術的審美情感表達[J].戲劇之家,2024(01):77-79.
[2]陳爍.如何體現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樂藝術表現力[J].新絲路,2021(17):222.
[3]王歌.鋼琴演奏技巧的訓練和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J].中國民族博覽,2020(08):115-116.
[4]劉子溥.鋼琴藝術指導應具備的能力與素養[J].黃河之聲,2020(04):55.
[5]劉舒吟.鋼琴演奏中共性與個性的辯證性考量[J].黑河學院學報,2023,14(12):164-167.
作者簡介:鄧航(2002-),女,安徽蕪湖人,本科,從事音樂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