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中學音樂教育應以多元化的發展戰略為基礎,提出不斷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新要求。聲勢指人借助簡單動作發出節奏,律動則是隨著旋律的節奏。因此,教師應將聲勢律動融入音樂教學中,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繼續學習知識,親身體驗音樂學習的各種樂趣,以此來提高他們的美學素養。本文將從聲勢律動的相關概念出發,結合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原則及現狀,分析其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價值及具體策略。
關鍵詞:聲勢律動;初中;音樂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4)13-0-03
音樂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之一,聲勢律動教學把學生的身體活動和音樂相結合,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進而進行高效的學習和探索。因此,音樂教師應主動研究聲勢律動,將不同的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將不同的課程教學資源結合起來,讓學生沉浸在課程的學習中,從而在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提升音樂審美素質和音樂欣賞水平。
一、聲勢律動概述
(一)聲勢律動的定義
聲勢律動是用肢體語言表達音樂的韻律、旋律及情感的一種教學方式。其中,“聲勢”是指通過肢體動作如拍手、拍腿、跺腳等產生聲響,從而表現出音樂的韻律與力量。所謂“律動”,就是指人體按照音樂的節拍與旋律,有節奏地移動,以肢體的協調與節奏,將音樂的情感與意境傳達出來。以此為基礎,促進學生對音樂基本概念的理解,培養其音樂知覺與表現技巧,并增強其肢體協調性與創新能力。聲勢律動教學強調的是讓學生親身參與,讓他們用肢體語言去感受和表現音樂,并以此來加深對音樂的了解與認知。該教學方法不僅適用于音樂,也適用于舞蹈、戲劇等其他藝術形式的教學。通過聲勢律動的教學,使學生對音樂的美感與表達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增強了自身的藝術修養與美感。在教學中,聲勢律動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年齡、身體狀況、音樂基礎等多方面因素,靈活地加以應用,保證教學的高效與安全。同時,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聲勢律動的教學方式進行研究與創新[1]。
(二)聲勢律動的特點
聲勢律動是一種將音樂與肢體動作結合來抒發情感的音樂表現形式。它發源于歐美古典樂,并于20世紀初逐步形成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
1.高低起伏。聲勢律動是指通過音高的上升和下降,在整個音樂范圍內形成一種高低起伏的波動,加強了音樂的層次與張力感。
2.強弱對比。聲勢律動通過增大或減小音量,加強了音樂的強度對比,凸顯了音樂中的重要節點及情緒的表達。
3.快慢變化。聲勢律動是通過對節奏、速度的改變,來增強音樂的節奏感,而節奏的快慢則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情緒與意境。
4.跳躍流暢。聲勢律動是通過聲音的跳躍與平滑的變化,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及其感染力。
二、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任何一項活動的進行,都有相應的基本原則遵循。在音樂教育的聲勢律動教學中,應遵循四個基本原則。
1.適度性。過分使用肢體動作會適得其反,而肢體動作使用不當,則很難達到教學目的。在使用聲勢律動時,教師應掌握一定的度。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對肢體動作進行合理的選擇,并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只有將肢體動作和音樂統一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音樂的作用[2]。
2.靈活性。音樂大師奧爾夫認為,音樂和聲勢運動有內在的關系,需要靈活地運用以揭示出它的奧秘。奧爾夫指出,教師應該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進行靈活設計。在應用的過程中,知道如何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加以調節,使學生能夠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
3.指向性。雖然聲勢律動可以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但是它的效果并不僅僅是這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好聲勢律動,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感受到音樂的節奏,并能靈活地將肢體動作與音樂的學習相結合。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學生不但能夠全面地掌握音樂知識,而且音樂能力也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4.典型性。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不斷地充實肢體動作,增強其與音樂的協調性,從而促進學生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多地介紹一些有代表性的音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得更加積極活潑。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在欣賞中獲得體驗,在欣賞中獲得發展。
三、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現狀
在當前的初中音樂教育中,聲勢律動作為一種重要的音樂技能和表現形式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由于缺乏系統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實踐經驗,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首先,教師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是影響聲勢律動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許多教師對聲勢律動的認識不夠深入,缺乏足夠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其次,學生對于聲勢律動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甚至對聲勢律動的概念還不了解,這使得他們在學習時容易產生困惑。此外,教材設計和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問題也會影響到聲勢律動教學的效果。最后,社會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可能會對聲勢律動教學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和發展,我們需要深入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3]。
四、聲勢律動在音樂作品中運用的意義
1.聲勢律動可以運用音響的高低和強度的變化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比如,在一首激昂的曲子中,適當加大音量、力度,就能使聽者產生一種強烈的情感與力量;而在柔和抒情的音樂中,適度降低音量與力度,能使聽者產生如水柔情之感。通過聲音節奏的變化,可以更細致、更真實地表現出音樂中所要傳達的感情,使聽眾深刻領會音樂的情感內涵。
2.聲勢律動能夠增強音樂的表現力和表現效果。在音樂表達上,聲勢律動能增強音樂的韻律感,增強音樂的張力與動感。比如,在音樂的高潮部分,加大力度、速度,能使音樂更激昂,使聽者產生一種緊張、興奮的感覺;而在音樂的緩板部分,適當降低音樂的力度與節奏,則能讓音樂表達得更為舒緩,給人一種安寧祥和的感覺[4]。
3.聲勢律動可以讓人產生不同的情感和幻想情景。在演奏中,聲勢律動的變化能夠將聽者帶入音樂所要傳達的情緒與意境中。比如,在歌曲的起伏處,恰當地控制聲勢律動的變化,可以使聽者隨著音樂的起伏而上下波動,從而融入作品的感情世界,與音樂形成共鳴。在聲勢律動的指導下,音樂的表達效果更加清晰、深刻,使受眾能夠體會到音樂所傳達的感情與意境。
4.聲勢律動可以增強音樂的感染力。在音樂表達中,聲勢律動的改變能增強音樂的感染力,讓聽者更樂于沉浸于音樂中,并感受音樂的美妙。比如,在音樂的高潮部分,加大音量、加大力度能引起觀眾的注意,使他們完全沉浸于音樂的氣氛中。通過聲勢律動的應用,將音樂的韻味發揮得淋漓盡致,讓聽者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
五、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從合唱教學入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聲勢律動教學不僅可以在音樂欣賞中展開,還可以結合合唱教學內容,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高效地融入聲勢律動教學內容,不僅能讓學生在科學有趣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而且還能促使他們學有所得。音樂作為一種信息傳播的媒介,能帶領志同道合的學生進行交流與學習。在實際的音樂學習中,將聲勢律動與合唱教學進行整合,能幫助學生熟悉音樂,感受到合唱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愛我中華》時,這首歌曲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大合唱歌曲,是展現民族團結和國家富強的音樂類型。為了使課堂教學變得靈活生動,教師可以在段落節點加入一些拍手跺腳的動作,幫助學生熟悉音樂節奏。聲勢律動能引導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音樂節奏,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5]。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改進聲勢律動課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對教育上的投入越來越多,目的是給初中生創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環境。初中生正值青春年少,朝氣蓬勃,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可根據其特點,通過創設新的情境吸引其注意力,使其學習效率能夠最大化。通過多媒體手段,音樂教師能夠為初中生創設多種音樂學習情境,使他們能夠形象地表達音樂知識,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成真實的情境,從而使學生在音樂課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并有效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述“家”這一概念時,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與家庭相關的影片,使學生對“家”有了更深的理解。通過營造一個溫馨、歡樂的氣氛,學生會想到父母的關愛,從中得到啟發,并意識到了父母的辛勞,達到了教育的效果。
(三)運用音樂游戲,提高聲勢律動課程教學效果
音樂與其他事物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教授音樂知識,應盡量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通過情境化和游戲化的教學,實現寓教于樂。同時,應創造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和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提高教育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加入一些小活動,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感受聲勢律動的魅力,培養音樂情感,增進情感交流。例如,在教學歌曲《龍的傳人》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采用民族小樂器PK的方式,鼓勵學生用“接龍”的方式演唱自己的曲子,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為了團隊的榮譽,學生學會了團結,因為一首曲子要分成多個聲部,這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團隊精神,默契配合才能完成表演。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交際能力、應變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也讓其進一步感受到聲勢律動教學的魅力。
(四)將聲勢律動范例引入教學,提高初中生對樂理的興趣
由于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學習基礎等因素的不同,導致學生在音樂感知力、音樂理解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從而造成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初中生音樂意識淡薄,音樂學習熱情低,并且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單調,難以吸引學生。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充分挖掘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注重培養學生的節奏練習技能,同時鼓勵學生在音樂教學中進行自主創新,使其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音樂規律。例如,初中音樂教師可以適當地引進新型音樂教學活動,構建科技化的新型音樂課堂,并將其與聲勢律動相融合,培養初中生的樂感。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流行音樂,讓學生自己唱,然后以“我愛記歌詞”的形式組織一些小比賽,要求學生將歌曲的旋律串聯起來,記憶歌詞數量多的學生得到獎勵,反之則有懲罰,以保證比賽的公平性。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和參與度。
(五)充分發揮“勢”的作用,激發初中生的音樂情趣
聲勢律動是初中音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指通過捻指、拍手、跺腳等引起聲音的動作,來譜寫音樂的旋律。聲勢律動教學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各感官之間的相互配合,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身體運動為核心,通過伴奏與律動相結合,引導學生做一些簡單的動作,進而形成音樂素養,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目的。例如,在《美麗的村莊》這一課中,因為“一字多音”“休止符”等原因,學生很難進行歌曲的完整表演。教師可以通過聲勢律動教學,使學生對歌曲旋律有一定的了解,并將身體聲勢律動融入其中,讓學生感受到歌曲旋律的變化。這樣,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和表演歌曲,還能通過互動增強對音樂的樂趣。
六、結束語
聲勢律動教學方法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肢體與音樂律動都有著一定的要求,能有效豐富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因此,為了使學生學有所得,教師要重視聲勢律動教學,進一步探索聲勢律動教學,將音樂教學與肢體動作進行整合編排,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音樂課堂中感知藝術,提升審美素養,并進一步發現音樂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世界,感受音樂的美妙。
參考文獻:
[1]都萌.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世紀之星—初中版,2022(04):67-69.
[2]景潔.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2(10):3.
[3]林崢嶸.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華夏教師,2022(30):3.
[4]甄倩.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贏未來,2021(11):256.
[5]蔡建玲.淺談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0(28):74-75.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新時代初中音樂教師教學勝任力提升研究”(項目編號:GS[2023]GHB1427)。
作者簡介:陳璐(1988-),女,甘肅天水人,碩士,中教一級,從事音樂教育、藝術素養、綜合實踐活動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