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重生了,變成了張三。這次,你親眼目睹了一場兇殺案。
隨后你作為目擊證人接受詢問。即使你斬釘截鐵地指著嫌疑人說:“那天我看得一清二楚,就是他干的!”別人能信任你嗎?
The Innocence Project(無辜者計劃)是美國的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曾幫助兩百多名被冤枉的嫌疑人翻案,證明清白。根據其網站顯示的數據,該組織處理過的案子中,有63%的無辜者都是因為目擊證人的錯認含冤入獄的。
作為目擊者,為什么證詞會如此不可靠?這其實也不怪你。
試想當一場兇案發生時,你不巧位于現場且手無寸鐵,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上前肉搏肯定不是個好選擇。
現實中的犯罪事件都事發突然,需要你在有限的時間感知環境、認清事態,并做出反應。在這種千鈞一發的關頭,人往往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高度緊張的狀態也讓你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力下降。
恐懼的情緒還會讓你的身體本能地做出反應,切換至防衛模式,如閉上眼睛、掩住耳朵,將感覺封閉起來,以此抵御來自外部的可怕刺激。
因此,別說盯住窮兇極惡的歹徒,連直視犯罪場面都需要你擁有莫大的勇氣。
我們經常相信“眼見為實”,但眼睛犯錯也是常有的事。
在具體的案發場景,你的視野與環境的限制息息相關,光線、天氣、目擊距離等客觀因素,決定著你能夠觀察到的信息。例如,一個大雨磅礴的夜晚定不如光線充足的白天帶來的視野好。
而當歹徒突然掏出一把刀時,你的視線實際會更頻繁地聚焦于武器之上,導致忽略歹徒的面容。這種“武器聚焦”現象在醉酒的人中更甚。
在記憶研究領域,大量實驗已證明,諸如武器、暴力此類新奇的、帶有大量信息的事物更能引人注意。越血腥殘暴的場面,越是聚焦眼球,但之后能被人回想起的細節卻越少。
有研究者讓其被試分別觀看一段錄像。錄像的內容是,一個人在房間行走,手里拿著一把血淋淋的切肉刀,或者一本雜志。目睹切肉刀的被試明顯不如后者記住的細節豐富。
有時,你還可能陷入主觀預期的誤區,也就是看到某種景象后,會自行“腦補”。
例如美國曾有一個案例,五名男子去打獵,中途他們的車陷在了雪里。其中兩人前往附近的農場求助,三人留下守車。突然,一男子看見前方的山丘上有東西在移動,他以為是鹿,把這個發現告訴同伴。在取得同伴認同后,他朝那頭“鹿”開了一槍,不料他射殺的竟是一位去求助的同伴。
來到數媒時代,我們對犯罪事件的經驗來源于新聞、電視、電影、游戲等媒介途徑,這些經驗如同個體的認知模版,輔佐著我們的理解和判斷。
因此,案發時你看到的信息就容易出錯或不準確。即使你膽識過人,心思縝密,在后來的辨認程序中,也很難確保你的記憶不出差錯。
電影《盜夢空間》中,筑夢師能通過夢境從人的大腦盜取信息,植入逼真的記憶,改變他們清醒后的決策。同樣地,現實中的許多研究已經證明,我們所篤信的記憶是流動、易變的,甚至與真實事件相去甚遠。
伊麗莎白·洛夫斯特是一名美國著名的記憶研究專家。在她看來,人們重構而非重演記憶,我們對過去的復述呈現著一個鮮活變化著的現實。
在保存記憶的過程中,首先要對抗的是記憶的遺忘。
事發后的一小時,你能記得目睹的大部分信息,但24小時后,你遺忘的細節會增加,能提供的證詞的準確性也在下降。
此后,你遇到的各種新鮮事物,例如走在路上與人交談了一會兒,又或是經過一塊播放著新聞的電視屏,過程中各種信息都會悄悄潛入腦海,喚起新的腦補,篡改記憶。
即便完好地保存了記憶,你還需應對質詢程序中錯誤信息對記憶的侵擾。
記憶研究領域,有一項著名的“撞車實驗”:研究者讓被試觀看一段車禍的錄像,然后使用不同的措辭對他們提問,讓他們估測肇事車輛的車速。
在英文里,“撞毀”(smashed)比“碰撞”(hit)表示的程度更高。相應的實驗結果顯示,接觸問題中含有“撞毀”一詞的被試組,比接觸問題中含有“碰撞”一詞的被試組,估測的車速快了6.8英里/小時。
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者分別向被試提問——“你看到一個撞碎的車前燈嗎”,或“你看到那個撞碎的車前燈嗎”。結果,聽到后一種提問的被試,更傾向于把“撞碎的車前燈”這一信息加入他們的記憶。這些帶有錯誤假定前提的提問,通常以一種無形的方式污染著目擊者的記憶。
如同人群會交叉感染,記憶也會交叉污染。當你跟其他幾個目擊證人交流案情時,你們彼此提供的信息會無意地融合、編碼在一起。即便交流前經過提醒,這種交叉污染依舊難以避免。
記憶的流動和脆弱,讓刑偵人員必須謹慎對待目擊者的證詞?!半p盲”辨認和順序辨認,是目前公認的比較靠譜的呈現程序,可以降低對目擊者辨認過程的干擾,提高證詞的準確性。
其中,“雙盲”辨認要求主持證人辨認工作的組織者,不能是警察或法醫等偵查工作的參與者,他們不知道辨認對象中是否有嫌疑人,也不可以在提問時使用暗示性的語言、表情或動作。順序辨認則是按順序逐個展現具有嫌疑人特征的辨認對象,讓目擊者進行辨別和判斷。
此外,刑偵人員還會利用DNA檢測,例如將現場收集到的指紋、毛發等,與嫌疑人的DNA進行比對,來辨認兇手,準確率也比單獨聽取目擊者的證詞大大提升。
所以,作為張三的你,下次再遇到兇殺案,不用試圖記住所有案發細節,還是先保護好自己,剩下的交給警察叔叔。
(棋風摘自微信公眾號“答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