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廣州、合肥、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地鐵推出投放個人廣告的業務,一些年輕人在廣告中開始“整活”:有人征婚求婚,有人慶祝結婚周年,有人表達生日祝福,有人曬自家的貓狗,還有人曬簡歷求職并公開微信二維碼供他人“了解我飄零的前半生”……熱鬧的個人地鐵廣告頻頻登上熱搜。
地鐵站的人流量很大,是商業廣告的重要投放渠道,但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地鐵廣告經營收入不如從前,急需開拓新渠道,推出投放個人廣告業務不失為一種“另類”的營收模式。同時,個人廣告成為地鐵的新風景,也讓城市呈現出一抹有溫度、接地氣的人文色彩,讓市民對城市產生更強的情感歸屬。對投放廣告的個人來說,地鐵推出此項業務,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表達自我的新空間。
如今的年輕人多愛“整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一位博士穿著“派大星”布偶服現身畢業典禮,導師面帶微笑為其撥穗;中央財經大學的一名碩士裝扮成哈士奇,讓導師十分震驚;在大連理工大學學位授予儀式上,一名同學上臺后突然掏出酒杯,邀請校長一同開香檳慶祝,隨即一飲而盡……這些“整活”創意讓本該嚴肅的畢業典禮變得格外熱鬧。在婚禮上“整活”更普遍,“碳中和”婚禮、公交車婚車、自行車接親、小院婚禮、目的地婚禮等比比皆是。
在地鐵個人廣告中展示形象,為不少年輕人提供了正向的情緒價值。近年來,“情緒價值”越來越受到關注,年輕人開始重視精神世界的塑造,不再抵觸為“情緒”付費,如花錢購買“考試助威套裝”“起床服務”“撫慰失戀”“解壓玩具”等。投放地鐵個人廣告,其價值就在于可從該服務中獲得情緒滿足,讓城市公共服務與個人情感需求相結合。
2021年,“樹洞”投稿在廈門地鐵上線,種種極簡潔又極具穿透力的留言,道出廣大年輕乘客的心聲,其中與婚戀相關的留言有很多:“愛上了管他是什么星座,是插座我也認了”“金價已經726元∕克了,有沒有人買我這個‘神金’”“最近想前任的人,我奉勸你們一句,你們要是嫌日子過得太舒服可以把空調關了”……這樣的地鐵“告白”同樣具有強大的情緒價值,未嘗不是動人的城市風景。
而且,地鐵個人廣告可讓年輕人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比如有人因投放了地鐵個人廣告,從而有了人生諸多第一次:第一次接受采訪、第一次做直播、第一次有女孩主動加他為好友并詢問“小哥哥處對象嗎”……有人從一開始擔心地鐵廣告會被熟人看見而“丟人”,但后來想:“為了工作,怕什么?”最終鼓起勇氣干成一件事,擺脫了垂頭喪氣的狀態;有人自投放地鐵廣告后,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認識了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人,比如在投廣告后加了400個新好友,獲得幾十家公司拋來的“繡球”……
不由想到,一些年輕人重拾婚書和結婚登報等傳統。近一兩年,銅質婚書、蘇繡婚書、卷軸婚書、折頁婚書……一批新式婚書以精美的形態在社交媒體“出圈”。與此同時,不少年輕人在社交平臺曬出登報的結婚啟事。無論是定制婚書還是結婚登報,以及投放地鐵個人廣告,都顯得儀式感滿滿,甚至是浪漫感與幸福感爆棚。這表明,年輕人既在傳統文化層面尋找浪漫,也尋求一種呈現自我的新方式,映射出大時代中一個個小人物的多元面貌。而那些越活越精彩的人生,或許就從“不設限”開始!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