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稱彭城,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是“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擁有以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的“漢代三絕”,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承東接西、溝通南北,東襟淮海、西按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齊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徐州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等稱號,經濟基礎比較好,房價也不高,居住環境也不錯,是一座宜居城市。
與徐州青年一席談,談到徐州從一座古都到現代化城市的崛起,他們在其中工作、生活,既為古都彭城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又對現代化城市徐州的未來充滿信心。
全方位打造一座對青年有吸引力的城市
蘇汀(播音名:蘇蘇) 徐州交通廣播主持人、交通音樂融媒部主任
我于2008年大學畢業后,在南京的省臺實習了兩個月,得知徐州臺招聘,立刻就回到了家鄉。我是一個非常依戀家鄉的人。回到徐州后,我考入了徐州廣播電臺,至今已有15年的工齡。我先是做了三個月的記者,然后成為了主持人,一直負責早高峰節目。工作之外,我還擔任了很多社會職務,如市政協委員、徐州青聯副主席、徐州市青年志愿者協會會長、徐州網絡協會理事等。
我不僅感受到城市的變化,更像是與城市共同成長。徐州的許多重大項目包括文旅項目,我都很榮幸地參與其中。徐州近年來致力于打造一座對青年有吸引力的城市,不僅有對青年的住房政策的支持,還通過組織一場場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活動提升城市的交友氛圍和文化活力。
我們舉辦了許多活動來豐富城市的文化生活,如引進頂級脫口秀團隊,舉辦跨年電音節、大學生音樂節以及各種主題的跑步活動。作為兩漢文化的發源地,徐州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如淮海經濟區博物館音視頻直播,來展示徐州的文化特色。
徐州的旅游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徐州不僅是燒烤的源頭,還有許多其他吸引人的特點。我們通過各種活動,如愛心送考、快樂書屋等,來服務社會,提升徐州的城市形象。
此外,我還參與了教育領域的公益活動,如行走的思政課,讓孩子們了解徐州的文化,提升孩子們的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我也參與了消防宣傳,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提高孩子們的自護能力。
徐州的發展不僅僅局限于硬件設施的改善,更注重軟實力的提升。通過各種社會活動和公益項目,我們希望徐州成為一座充滿活力、富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在這里生活和工作。
“網紅”是文化積淀的體現
宋璞 徐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我是徐州本地人,除了2020年和2021年因為讀博士而在蘇州待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其他時間我都在徐州學習、生活和工作。從醫療行業來看,徐州在淮海經濟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擁有強大的輻射力。徐州作為一個地級城市,擁有十多家三級醫院,市區各家醫院床位數超過1.5萬張,在全省名列前茅,僅徐州市中心醫院和徐醫附院兩家醫院床位總數就接近9000張,這表明徐州醫療資源豐富,不僅服務本地,還輻射到魯豫皖等周邊地區,鄰省某些市縣的醫保甚至可在徐州直接結算,且報銷政策與本地無異。作為一名醫療行業的從業者,對這一點我感覺到很驕傲。
我2012年開始工作,從2009年讀研究生起就開始接觸臨床。從那時起,我明顯感受到了徐州醫療行業的發展很快。例如,徐州市中心醫院的神經內科從最初的兩個病區發展到了現在的七個病區。
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和醫院發展的需要,醫院也從注重數量的增長轉向了提升質量。無論是醫院還是醫生個人,都更加重視提升醫療質量和專業能力。在科研能力培養、上級醫院進修、學歷提升等方面,醫院也予以政策上的傾斜。
在對年輕醫生和學生的教學中,我們也更加強調醫療質量,注重知識的更新和教學的規范。
工作之外,我還參與了一些志愿者工作,主要是健康宣教。2018年,我們十幾名醫生發起成立了一個公益組織,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醫療方面的科普常識,如慢性病防控、辟謠科普、健康飲食等。
2020年初,我們開始利用短視頻平臺發布防疫、抗疫相關的內容,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我們的團隊從最初的15人發展到現在的近100人,涵蓋了徐州的13家醫療機構和近30個臨床醫技科室。
經過幾年的堅持,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社會的關注,也獲得了一些表彰。視頻拍攝都是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的,從最初的文字撰寫到后來的視頻制作,都由團隊成員自己完成。
近年來,徐州的變化很大,不僅是城市建設,還有老百姓的心態。比如近兩年,徐州的飲食文化在網絡爆紅,那也是基于徐州飲食南北交融,本身就有著深厚的底蘊。現在徐州的網紅“打卡地”、網紅餐廳越來越多,并經久不衰,這也是徐州深厚文化積淀的體現。
最美還是家鄉的美食
朱欣彤 徐州市中醫院護士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徐州人,2018年從學校畢業后,考慮過不回徐州工作,因為護理職業與醫生的情況不太相同。在蘇南地區,護理職業無論是薪資、獎金還是社會地位,都比蘇北地區要高很多。我當時希望留在南京或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工作,曾參加過省級醫院的考試并通過了,但最終因為是家中獨生子女,考慮到父母將來老后陪護的問題,與父母商量后,還是決定回徐州。
徐州的護理崗位并不多,競爭壓力很大。一個醫院可能只招十幾到二十幾個人,而我們一個學校畢業的徐州同學就有上百人。盡管如此,我有幸在徐州市中醫院找到了工作,這是我畢業五年后遇到的難得機會。
我在臨床崗位工作了五年,2020年疫情暴發時,我一直在呼吸科工作。醫院考慮到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希望我前往北京機場參與防疫工作。我在那里待了一個多月,之后回到徐州,轉到了心內科監護室工作。我非常喜歡心內科監護室的工作,因為有很強的職業榮譽感,看到病人在自己的護理下康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且值得驕傲的事情。
今年初,我被調離了臨床崗位,現在在護理部工作,主要負責行政方面的事務。近年來,大家對中醫的看法開始有所改變,我們希望借助這個契機,發展醫院的中醫事業。政府大力支持我們在大龍湖那邊建設新院區,預計今年中醫院將搬遷到新院區。
我們開展了中藥代煎服務,方便患者;也常常到社區一線做一些志愿服務,讓居民感受中醫的魅力,讓人們了解到中醫不僅僅是針灸和拔罐,還有更多的護理、治療方法。
我對徐州有著深厚的感情。現在,徐州變成了一座旅游城市,徐州美食吸引了天南海北的人。每次從外地旅游回來,我都喊上家人去餐廳吃一頓,滿足自己對徐州美食的想念。徐州人熱情開朗,無論到此工作還是生活,這座城市都讓人感到暖心、舒適。
城市和個人的發展,都在逐步上升中
戴前進 徐州工程學院物理與新能源學院副教授、校團委副書記
我的經歷比較特殊,2015年博士畢業時,原本有機會回家鄉徐州工作,但因為當時感覺徐州城市建設相對落后,所以就沒有選擇回去。當時經濟形勢不錯,許多人都傾向于創業而不是體制內的工作,我也不例外,于是便去了杭州的一家能源電力行業的公司。
2016年開始我參與徐州的一個環保項目,頻繁往返杭州和徐州,逐漸感覺到徐州的變化。2017年,因為個人原因,我回到了徐州,在徐州工程學院工作。
徐州工程學院當時條件比較艱苦,學校快速發展,引進了很多博士。我算是比較早加入的一批,也有機會擔任團委副書記。雖然學校在項目合作和資金支持方面有所限制,但只要努力工作,教學和科研能力都能逐步提升。近年來學校整合校區、申請碩士點、積極對接徐州地區產業發展,整體校園面貌和工作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一批特色專業在徐州及周邊地區產業發展中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果。隨著學校的發展,我在教學和科研項目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進步,在學校陸續建設了傳熱學、工程熱力學、風能發電原理等課程資源,在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獻計獻策,幫助學校為新能源產業培養并輸送了大批人才;同時積極對接學校團委和團市委的學生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加入徐州城市建設中。
生活上,我也感受到了徐州的很多變化,比如地鐵的開通,讓出行變得更加便利。同時,我也注意到徐州在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提供了各種補貼和支持。新同事來到這里后都覺得徐州是個不錯的城市。
徐州工程學院大部分學生來自江蘇省內,如果是蘇南一帶的學生,畢業后首選是回家。徐州的產業鏈和容納就業的單位與蘇南地區相比還有差距,這與徐州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有關。蘇南地區的校企合作更加成熟,政府和企業都會更主動地與學校合作。徐州也號稱“新能源之都”,但主要集中于光伏產業,在校企合作和服務地方發展方面還有較大的潛力,這也是我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加入新興行業,我獲得了很多發展機會
潘上 徐州申通為群快運有限公司綜合部主任
大學畢業后,我原本想考公務員,但沒有考上,就加入了快遞行業,成為申通快遞的一員。徐州的快遞行業發展非常迅速,從以前的手工操作到現在的自動化處理,業務量也在快速增長。在新城區,以前可能只需要三名快遞員就能完成整個區域的配送,現在則需要20多名。不僅人員增多,小區、商業和基礎設施的發展也非常好,環境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我們騎電動車送快遞時,都能感覺到環境的舒適,這讓工作變得更加愉快。
我是徐州本地人,大學是在南通上的,人家一提起徐州,都覺得這里很窮,環境不好,跟蘇南的城市不能比。我小時候覺得徐州也是如此,但現在徐州已成為旅游城市,環境大有改觀,出行變得便利,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我所在的新城區以前還是農村,現在變成了高樓林立的商業區,有了寫字樓和地鐵站。
我在快遞行業工作已經七年了,最早是作為公司的安全員,負責處理網點出現的問題。現在,我已經成為一名管理人員。
這幾年,申通的業務量每年增速在20%~30%,辦公用地以前只有二三十畝,現在是180畝。整個快遞行業也開始重視員工的職稱評定,我就獲得了快遞工程師職稱。相比我剛入行時,快遞員的社會地位和收入都有了明顯提高。社會各界給予了我很多榮譽和獎項,比如勞動模范等,這些體現了國家對于快遞等新興行業及其從業人員的重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