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文,1992年10月出生,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新聞一部播音員,是江蘇廣電總臺播音主持最高獎“金荔枝”獎最年輕的獲獎者,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2022年度全國廣播電視新聞“百佳”推優十佳優秀新聞播音員主持人。2024年5月,她榮獲第十九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表彰。
少年時代的夢想和追求
最初,王柏文沒有想到要成為一名主持人,覺得電視上的主持人形象距離她的生活很遙遠。從小她喜歡的是語文學科,作文寫得很好,經常被作為范文在班級朗讀。上了中學,學校舉辦一些活動,老師會喊她去做主持人,或者去參加辯論、演講。慢慢地,王柏文喜歡上了這種表達方式。
初中階段,有一檔很熱門的節目叫《挑戰主持人》,通過這個節目,王柏文對主持人留下了一個“能言善辯、多才多藝”的印象。
高中以后,學業變得繁忙,沒有時間看電視了,王柏文在晚上復習完功課后聽一會兒電臺。聽的是財經類節目,但主持人通過講故事、聊天的方式,讓聽眾聽得明白。王柏文很喜歡這種主持方式,聽得多了,便在心中播下了一顆將來也要去做一名電臺主持人的夢想種子。
臨近高考,一次,老師詢問王柏文,有沒有想過去考播音主持專業。恰好此時,有同學外出參加主持人相關的比賽,他們聊到北京有一所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很厲害。
老師和同學們的話題引起了王柏文的興趣,家里沒有人從事相關行業,對她未來的期待是大學畢業后報考公務員。就在此時,王柏文在學校的推薦下,參加了一次朗誦比賽,獲得了第一名。參賽者來自全國各地,家里也從來沒有特別培養過王柏文,可以取得這個成績,她父母覺得還是有一些天賦的,想報考傳媒大學,那就去試一試吧。
為了向父母表明自己報考的決心,王柏文獨自去報名,獨自去參加考試,獨自找人化妝、做造型,最終,她以全國第13名的成績如愿考入了中國傳媒大學,就讀于播音主持專業。
進入“夢中情校”,一個嶄新的世界在王柏文的眼前展開。學校里有各種活動,新鮮有趣,充滿吸引力,但王柏文的重心仍然放在專業追求上。雖然老師和父母認為她是有一點天賦的,但她不想僅憑天賦來面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考進中傳的同學們來自于天南海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有人顏值高,有人文采好,有人擅唱歌,有人擅舞蹈,王柏文在專業上不敢松懈。
老師也教導王柏文,大一、大二時,雖然也可以出去干點活,但不會干得有多好,干不好就會受挫,不如利用這個時間好好練習基本功。基本功扎實了,再出去給大家展示,而后接著去提升。
王柏文聽進去了老師的話,大學里苦練基本功。每天清晨堅持去操場練聲,哪怕前一天出去玩晚了,第二天也堅持到點起床去練功。大學期間,她每年的專業課成績都是第一名。
如今,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王柏文感謝當年努力的自己。因為當年的那份專注,沒有急于外出實習,讓她打牢了基本功,在專業上有了更深的積累,在面臨考驗的時刻,能夠讓她有出色的發揮。
一次次非常時刻,一次次脫穎而出
大學畢業后,王柏文加入江蘇廣電總臺,成為一名新聞主播。工作后,她仍然保持著一貫的勤奮和專注。
2016年6月23日,參加工作才三年,沒有上過重大事件直播的王柏文接到領導電話,江蘇鹽城突發龍卷風,江蘇衛視頻道和新聞頻道將要并機開啟滾動直播報道,讓住在電視臺附近的她“趕緊到臺,做好直播準備”。戰斗的號角已經吹響,原本在家休息的王柏文立刻從沙發上彈跳起來,抓起外套就往外沖,10分鐘不到,她就坐到了主播臺上。王柏文拿出學專業時的認真勁,調整出最佳狀態,進行了整整72小時的直播,累了就在臺里的行軍床上睡三四個小時,順利完成了直播任務。
經此一役,王柏文也極大地提升了自己直播的能力和經驗,成為了《江蘇新時空》最年輕的主播,也是省級聯播節目里為數不多的90后主播。
職業角色轉換,面臨的挑戰更多,如何做好一名新聞主播,而不僅僅是去“演”一名新聞主播?王柏文一邊思考、探索,一邊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2020年1月1日晚,《江蘇新時空》作為江蘇重大時政新聞權威發布的主要窗口,歷經改版后即將亮相。
新版《江蘇新時空》適應新技術時代媒體融合的潮流,改變播報方式,打破以往時政新聞雙坐播開場的方式,采用一坐一站、走入播報區開場的方式。同時進行內容創新,改進會議新聞報道,強化百姓關注的民生話題和政策解讀類報道。
在新節目亮相前的三四個月中,王柏文作為第一梯隊的儲備力量,在完成正常的工作以外,每天都要和同事熬夜加班按照新版形式直播演練。從開場方式,到播報形式,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個微表情,每個細節都要反復推敲,務必做到精準無誤。
過去,在很多人眼里,新聞主播最厲害的技能,就是“普通話特別標準”,坐在演播室里,抑揚頓挫、字正腔圓地把稿子正確地讀完,就算完成任務了。可如今面對的是新技術潮流下的直播形式,短短二三十分鐘的節目背后,需要的是高度的政治責任心、過硬的業務本領、崇高的職業精神和強大的心理承受力,如此才能完成一次次趨近完美的呈現。
新節目即將開播,王柏文心中充滿緊張,但依然鎮定地做著準備。就在她以為一切準備就緒時,臨開播前5分鐘,耳機里傳來了導播的聲音:“加了一篇評論稿!準備直播!”與此同時,一份打印稿送到了她的主播臺上,標題是《以實干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真正的考驗來了,王柏文的心反而靜了下來,之前她反復叮囑自己:千萬不能出錯,千萬要做好!導播室中,領導們都在,大家對此次直播格外重視,多少雙眼睛在盯著呢。然而此刻,她告訴自己:不要想那么多,能夠完成就OK!
王柏文在心里默念著“不要慌,越是大事越要沉著冷靜”,迅速備稿消化……隨著開播倒計時數到最后一秒,她發揮得穩定又出彩,新節目圓滿亮相。
“這是我記憶特別深刻的一場直播。”王柏文說。至今,她還珍藏著那篇臨時打印出來的稿件。在以后的多場直播中,每當感到緊張、沒有底氣時,她都會回想、運用這場直播的經驗,使得直播一次次順利完成。其中運用到了她所學習過的心理學原理——你曾經達到的高度,就是你能夠達到的高度。
后來,那篇新聞稿的標題《以實干開創更美好的未來》,成為了她職業精神的寫照。近年來,她幾乎參與了所有的重要時政新聞報道,包括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報道、全國兩會特別報道、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特別報道、貫徹落實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的新聞行動“扛起新使命 譜寫新篇章”、講述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十年發展成就的“江海奔涌 非凡十年”等多項大型新聞行動以及慶祝建黨100周年的《紅色珍檔》節目等。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也是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時期,王柏文連續值班一個多月,吃住都在單位,24小時待崗。不僅如此,工作十年,每一個春節她都堅守在崗位上。
為何如此拼搏?無他——以實干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到一線去,到現場去
王柏文一直沒有放松自我能力提升的要求,一直渴望早日擺脫“演”新聞主播的桎梏。20歲出頭時,生活閱歷淺薄,無可避免地會去“演”,無法真正鮮活、兼具深度和厚度地去播報新聞。而隨著年歲的增長、工作經驗的豐富,尤其是認知的成長,對生活、對新聞、對時政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再做直播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觀眾可能在外表上看不出來有什么變化,但仔細聆聽新聞時,必然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這種變化,力量既來自于外在,更來自于內在。王柏文覺得自己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為此,她要求自己不僅要做好演播室的工作,還要走出演播室,更多地到一線去,到現場去,做采訪報道。
時值2023年的深秋,在湖南大地上,古樸的岳麓書院內,一堂別開生面的“移動思政課”正在上演。10月14日,岳麓書院大思政課堂正式開課,來自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的青年學子們走進岳麓書院,探尋湖湘文化和紅色文化。
岳麓書院大思政課堂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湖南省教育廳和湖南大學共同打造,湖南大學具體組織實施,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岳麓書院與“兩個結合”的育人資源,面向高校和青年大學生,構建每日一批學生研學、每月一次專家會講、每年一次領導授課的大思政課體系,切實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今年5月,在現場做采訪報道的王柏文,感受著岳麓書院千年文化傳承的氛圍,感受院落中的每一塊石碑、每一片荷葉,都閃爍著人文精神的光芒,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也有了非常具象化的領悟和理解。
為什么要去一線做記者?就是要去尋找這種鮮活體驗,體驗有感染力、生命力的細節和背景,再去播報新聞,必然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2023年,王柏文擔任“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大使”,積極參與到傳統村落保護相關工作中。參與這份工作,既是社會責任所在,也是職業能力提升的追求。“我們一直在講鄉村變化,講江蘇十年來‘強富美高’的發展,但如果你沒有親眼所見,在播報相關新聞時,就會欠缺具體的感受。”王柏文走訪了漫山島、陸巷村等四個村落,采訪拍攝了一系列精美的短視頻。在漫山島,王柏文深受震撼,這個古村落2001年才通電,如今已經成為了旅游度假勝地。通過鏡頭,她向更多的人展現了江蘇古村落的嶄新魅力,也提升了自己播報新聞的人文魅力。
對話
《風流一代》:每天都要直播,你會感到緊張嗎?
王柏文:每一場直播都會有些緊張,可能現在不會像第一次直播那樣心跳到嗓子眼了。保持適度的緊張,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注度。
《風流一代》:直播中出錯了怎么辦?
王柏文:出錯了就是事故,這是萬萬不可以的。所以,我的職場生涯其實很平淡,沒有什么故事,因為但凡有故事,都意味著可能是事故。我現在的行為已經被我的職業規訓出來了,總是會做很多預防工作。比如每次直播,我盡量不低頭看稿,但仍然會準備打印稿,提前核對好要播報的內容和稿件上的條目順序,每播完一條就向下挪動位置。每一頁都要標上頁碼。我們的細節把控都是以“秒”為單位的,細節做得越細越不會出錯。
《風流一代》:你有容貌和身材焦慮嗎?
王柏文:我對自己的認知還是清晰的,我不是最漂亮的,也不追求那種極致的外貌和身材,但是既然做了臺前的工作,就要對觀眾負責,我還是會盡量讓自己保持一個比較勻稱、健康、舒展的形象。打造這種形象,也是業務能力的一部分。
《風流一代》:你平常喜歡做些什么?
王柏文:我的個人生活與職業形象反差很大。工作時,我在臺前,萬眾矚目;下了班后,我就愿意待在家里,聽聽音樂,做做運動,讀讀書。上大學時還喜歡看劇,常常買50元錢的票,坐在最后一排,去看人藝的劇。現在沒有那么多時間了,更多就是閱讀,有時會在視頻號上追看一些新形式的書畫介紹,很長知識。
《風流一代》:在你的成長歷程中,有什么人和事對你產生重要影響?
王柏文:我的大學班主任喻梅。我前年去青島參加培訓時,班主任來給我們講課了,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11年前。我給老師看了一些我現在做的節目,她說還是要沉淀下來,多些內化于心的感受。 我知道還需要努力,老師的眼睛是雪亮的,因為她看過很多頂尖的高手是怎么做的。
《風流一代》:你有特別喜歡的主持人嗎?
王柏文:我很喜歡中央電視臺新聞主播徐俐老師的主持風格,她語速很快,但風格清朗。她目前已經退休了,但我常常會去看她的視頻,向她學習。
《風流一代》:對于未來有什么樣的計劃?
王柏文:現在是全媒體的時代,要做好工作,需要學習很多。未來,我希望職業可以往多元化方向發展,包括個人風格的塑造、個人IP的打造,需要一一探索,然后落地。不急的,我的心態就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放棄期待。我喜歡一本書的書名——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就朝前飛吧,不去在意獎項名利,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我相信時代永遠需要認真做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