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的生活里,許多年輕人陷入“三分鐘熱度”的怪圈,或者被“拖延癥晚期”所困擾。為了讓脫軌的生活重回掌控,他們開始實踐一種有趣的生活方式——主題月生活法。
何謂“主題月生活法”?按照眾多網友的實踐總結,就是每月為自己的生活設定一個固定主題,可以是此前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物,也可以是喜歡或擅長的某一件事。在這一個月時間里,除了上班、學習等固定生活之外,將業余時間優先投入這一主題的活動中。
“替大家試過了,‘主題月生活法’真的有用!”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樂此不疲地分享每月主題,贊揚碎片時間被有效利用,甚至稱其“逆天改命”。這一生活方式真有如此神奇?
一個月換一種“活法”
在某社交媒體上最早分享“主題月生活法”的人名叫困困。她在去年3月發的方法帖子,得到了2.3萬的點贊。后來,有一位網友把她的文案做成了視頻,播放量超過130萬。
困困12歲便到日本東京留學,一路上埋頭學習,即便有一些興趣剛剛萌芽,也被母親以“浪費時間、耽誤學習”為由掐斷。直到上了大學,她才發現,和周圍人相比,自己的生活過得太單調了。一到假期,同學們有的去爬山,有的去滑雪,有的去打獵,業余生活豐富而充實。這讓困困很羨慕,雖然應對各學科的考試讓她沒有大段時間去持續做一件事,但至少用一整月的時間投入之前未曾涉足的新事物中,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是可以做到的。這樣也不至于在和同學聊天談起愛好時,自己沒有任何談資。
困困相信,熱愛可以成就一個人。她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每個月都要去嘗試一件自己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物。下個月再換一個目標,因為有時間限制,所以會格外珍惜, 優先去做這件事。
正值秋冬時節,日本的雪場陸續開放,困困把第一個主題設定為滑雪。每個周末,她都會前往雪場學習,和朋友們切磋技藝。如果把這看作一種短途旅行,也是很有樂趣的。
第二個月,正好放假,好不容易有時間歇下來,困困決定花一段時間去看評分最高的電影。之前母親管得很嚴,甚至從來不讓她看電視,困困就用一種很土的辦法,搜索豆瓣上的電影榜單,把不同年代最值得看的十部電影全都看完了。
之后,困困陸陸續續嘗試了爬山、潛水、高爾夫、尊巴舞、夜跑等,甚至制定過小紅書主題月,那個月每天在小紅書上發布一篇筆記,一個月的時間漲了兩萬粉。還有一個月她定的主題就是盡量約很多人去吃飯,讓她一下子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其中一位還成為了她的男朋友。
當我們把時間和精力聚焦于一個特定主題上,不僅能夠提高行動力,減少不必要的糾結,克服行動前的懶惰,還能夠幫助我們系統性地去探索、開發一個從未接觸過的新領域,從而展開新的生活。“主題月”的魔力在于,一旦給自己下達任務,就會將其置于首要位置,在精力高度集中的時刻,其他事物都變得無足輕重。困困感覺自己所釋放出的能量比平時懶散時要強大得多。在這種狀態下的社交,她也不再感到害羞,沒有任何心理障礙。例如爬山遇到同樣熱愛戶外的人,困困經常大膽主動搭訕,詢問是否能夠與他們同行。這些登山隊伍通常由各個年齡段的人組成,甚至包括老年人。她發現只要自己主動靠近,就會被熱愛戶外運動的人接納。
“主題月”的經歷讓困困平凡的日子有了起色,人生變成了曠野。那些留戀的東西,還延續成為長期愛好,例如滑雪、潛水。現在無論去哪個海島度假,潛水始終是她必不可少的活動項目。
找到了重燃生活激情的方式
王月性格較內向,平時的生活完全是家和單位之間“兩點一線”,工作了三年,每天上班打卡,下了班回到家就是在為第二天上班做準備。為了擺脫“生活被工作帶著走”的困境,也為了減少身上的“班味”,她決定借助“主題月生活法”來“重啟人生”。她一次性給自己列出了一整年的“主題月”清單,內容涵蓋運動、旅行、畫畫、讀書、攝影等多個領域。
第一個月的主題為運動,王月特意下載了跑步運動APP。對于長久不鍛煉的人來說,剛開始總要做一番心理建設。王月請求身邊喜歡跑步的朋友先帶她訓練一段時間,同時監督自己堅持下去。
有空時,她還搜集了一些有關跑步的影片,一旦發現自己有點懈怠,就隨機看一部激勵一下心智。王月甚至為這個主題月寫下一些標語,如“努力成為搞笑的奧運田徑選手”,運動前不時從手機的行事歷中拿出來看看。這有點類似于參加某個主題營隊,一定會有一個標語,讓自己充滿參與感。
運動所釋放的內啡肽,讓她感到渾身舒爽。一個月持之以恒地運動,漸漸變成習慣,王月發現自己的睡眠質量得到了提高,曾經的“早起上班困一天”模式成為過去式。現在,她吃完早餐出門小跑,微微出汗,但到達工位時,依舊神采飛揚、精神十足。
第二個月主題是烹飪,王月要求自己一周至少五天在家做一頓飯,早餐也不馬虎。以前在家都是點外賣,既不經濟也不健康。跟著各路美食大咖的視頻學習摸索了一段時間,她發現廚藝里藏著生活智慧,比如買同樣的菜如何在保質期內兼顧不同做法,菜上鍋后的時間如何收拾灶臺和洗碗,這不就是時間管理的小妙招嗎?實踐才一周,開銷同比下降了三分之二,王月說:“不比不知道,自己做飯真的比點外賣和去餐廳實惠太多了。”
通過細分時間維度,將大目標分解成可執行的、看得見的小任務,在短期內就有明顯的結果。每個主題月結束后,王月都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進步,比如體重下降、閱讀量增加等,這些即時反饋構成了強大的內在激勵,激發她對生活保持熱情和動力。而每個月變換的主題也讓生活充滿新鮮感,避免了日復一日的單調乏味。
“主題月生活法”不僅僅是讓人發現某種興趣愛好或培養某種習慣,還可以認識不同的朋友,拓展視野和圈層。王月曾把某個月的目標定為“取經主題月”,以前對工作沒有任何自我要求的她,有意識地利用午休、下班后的時間,邀請職場前輩、優秀校友吃飯和喝咖啡,了解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需要繼續學習的技能、含金量較高的一些行業培訓和證書等,對工作上的提升頗有幫助。
經過一年實踐,王月不再沉迷手機,碎片時間也不會覺得無聊,生活有了支點,專注力、行動力也在變強,并且從一開始的刻意引導自己去做月度任務到后來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生活每天都有新的變化和期待。她說:“抵抗平庸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變得有趣,也許發生一些改變,就可以讓我們重燃對生活的信心。”
Tips:
“主題月生活法”小竅門
1.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小工具。如制作以月為單位的手賬本,每月計劃、每日執行情況都有對應篇章;也可以畫出思維導圖,從主題目標出發分解到每一天的具體流程;還可以制作“月報PPT”,找到生活的節奏,有清晰的目標和執行保障。
2.合理安排時間。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如通勤路上、睡覺之前,甚至上廁所的時候,都可以優先選擇做同本月計劃相關的任務。學習和工作忙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分配一些輕松愉快的任務,休息時間則可以安排一些挑戰。千萬不要因為制定了主題月計劃,繼而備感壓力,影響到日常的學習生活。
3.學習復盤和總結。主題月即將結束的一周,可以回顧自己一個月來的學習和實踐,進行評價和總結。問問自己做得怎么樣?有沒有成就感?在過程中是否感到快樂?哪些興趣可能不適合自己,哪些可以發展為長期愛好?這樣可以避免盲目跟風,真正實現個人成長。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