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為一種惡性腫瘤,其病因復雜且尚未完全明了。經過多年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了一些與胃癌風險緊密相關的危險因素。其中,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一大隱患,長期攝入高鹽、腌制、煙熏食品可能損傷胃黏膜,而新鮮蔬果的缺乏則進一步加劇風險。家族遺傳因素也是胃癌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有家族病史或長期慢性胃部疾病的人群,其患胃癌的概率顯著高于普通人群。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也被證實為胃癌的潛在誘因,它能在胃部引發慢性炎癥,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胃部疾病惡化。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微厭氧細菌,主要寄生于人體胃部,尤其常在胃黏膜及細胞間隙中存活。經過廣泛的臨床實踐和研究,我們得知,許多胃部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都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胃癌患者中,有高達三分之二的患者其胃癌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有直接關系,這表明幽門螺桿菌在胃癌的發病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說是胃癌的“幫兇”。
人們很容易受到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原因多種多樣。感染后,這種細菌在人體胃黏膜層中生存,由于胃黏膜的黏液層具有隔離保護作用,幽門螺桿菌得以在黏膜層中持續繁殖。它們中的尿素酶活性較強,能夠分解尿素形成氨云局部微環境,從而進一步促進細菌在胃腔中的繁殖。然而,盡管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它并非唯一的“元兇”。研究顯示,在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中,僅有約1%~3%的人會最終患上胃癌,這表明其他因素,如遺傳、環境、生活習慣等,也在胃癌的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預防和治療胃癌時,我們不僅要關注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還要綜合考慮其他相關因素。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以下4種:
口-口傳播 幽門螺桿菌經常通過口-口途徑傳播,當人們共同進餐時,若不使用公筷、公勺,而是共用杯子、筷子等餐具,細菌可通過唾液傳播;親吻、嘴對嘴喂食(特別是給兒童)也是傳播的重要途徑。為了預防傳播,建議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并避免嘴對嘴喂食,確保食物干凈無污染。
糞-口傳播 人們在上完廁所后不洗手,可能導致幽門螺桿菌殘留在手部,進而污染食物和餐具;糞便污染水源也是傳播幽門螺桿菌的一個途徑。為了避免傳播,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水源被污染。
胃-口傳播 食用生食或刺激性食物可能會損傷胃黏膜,導致胃酸反流等癥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食物中含有幽門螺桿菌,細菌可能通過反流等途徑感染人體。因此,建議飲食均衡,避免過度食用刺激性食物。
醫源性傳播 在進行某些侵入式檢查或治療時,如胃鏡、喉鏡、牙科治療、鼻腔治療等,存在醫源性傳播的風險。為了減少感染風險,進行這些檢查或治療時應選擇正規醫院,并確保醫療設備和操作過程符合衛生標準。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征兆以及胃癌疾病的前兆,可以歸納如下:
幽門螺桿菌感染征兆 (1)頑固性口臭:長期出現口臭現象,且使用多種清洗劑后口臭現象不會消失;(2)胃痛、腹部不適:胃痛是幽門螺桿菌感染中經常出現的癥狀,胃脹、反酸、噯氣、打嗝、惡心嘔吐等癥狀也常伴隨出現,這些癥狀在感染后可能會反復出現;(3)體重下降、貧血: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多數人食欲下降,進食減少,長期消化不良導致營養攝取不足,進而出現體重下降和貧血現象。
胃癌疾病前兆 (1)吞咽困難、胃部灼熱:吞咽困難、胃部灼痛可能是胃癌的前兆,當這些癥狀長時間未緩解時,應及時就醫檢查;(2)持續性胃部鈍痛:胃癌引起的胃痛通常表現為持續性的非劇烈鈍痛,服用胃藥后疼痛可能有所緩解,但疼痛感仍會反復出現;(3)嚴重腹瀉、便秘:胃癌影響消化功能,可能導致腹瀉或便秘;(4)莫名消瘦:胃癌患者可能因厭食、惡心、嘔吐等癥狀導致體重快速下降,特別是沒有刻意減肥時,體重的迅速下降應引起高度警惕;(5)容易餓但一吃就飽:胃癌患者可能表現為食欲下降,吃飯時感覺很餓但很快就飽了;(6)黑便:胃癌患者可能出現黑便,這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現。當發現排便或嘔吐物中有黑色油狀物時,應及時就醫。
由于胃癌早期癥狀與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相似,且惡化中的胃癌癥狀容易被忽視,因此建議定期到醫院進行胃癌篩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針對胃癌的預防,需重視以下方面:
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與多人共同就餐時,應分餐或使用公筷,在就餐結束后,給碗筷消毒;幽門螺桿菌不耐高溫,可在沸水下浸泡10分鐘左右,達到滅活效果。
避免油炸和高油脂食物 胃癌的發生與不良飲食習慣密切相關,長期進食油炸食物和高油脂食物會增加胃癌的風險。應盡量減少油炸食物的攝入,保持飲食的均衡和多樣性。
控制鹽分攝入 過多攝入鹽分也是導致胃癌的一個重要因素。建議每日鹽分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以內,避免對胃黏膜造成損傷。烹飪時可使用低鈉鹽或減鹽調味品,減少食鹽的使用量。
規律飲食 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會對腸胃造成損害,增加胃癌的風險。應定時進食,避免暴飲暴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并注意飲食的量和質,保證營養均衡。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長期熬夜、精神壓力大、過量飲酒和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可能增加胃癌的風險。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同時,要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悅,有助于降低胃癌的發病率。此外,適當運動也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重視慢性胃炎疾病 胃食管反流、胃炎等慢性胃炎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逐漸發展為胃癌。當出現相關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并遵醫囑進行治療。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胃癌和其他胃部疾病。對于高風險人群,如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進行胃鏡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并治療胃部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