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絡放血療法是中醫的一種特色療法。傳統刺絡療法是運用“三棱針”點刺或散刺人體皮膚,也有刺破皮膚曲張顯露的靜脈血管,放出血液的一種療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調理氣血,幫助祛除病邪,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但由于刺絡療法必須放出血液這一獨特特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臨床的運用,故而極少為人所知。本文提到的刺絡療法,是在傳統刺絡的基礎上加上鐵劑進行補血。那么,通過改良后的刺絡放血治療(以下簡稱刺絡療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刺絡療法的實踐根基深深植根于中醫學的兩大核心理念:經絡理論和氣血理論。中醫學認為,人體的健康狀態與疾病的產生都與氣血的順暢循環緊密相關。氣血在人體內的經絡系統中流動,這些經絡不僅連接著身體的各個部分,還直接影響著它們的正常機能。當氣血的流動受到阻礙或受到外邪的侵擾時,就可能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刺絡療法正是基于這一理論,通過針刺特定的穴位,來促使經絡中的氣血重新恢復流通,從而實現對疾病的有效治療。
刺絡療法擁有多重益處:(1)它可以有效治療多種常見的老年病,這些病癥通常被認為是衰老的自然現象,如老年性聽力下降、睡眠減少、牙齒脫落以及記憶力減退等;(2)刺絡療法在疑難雜癥的治療上也表現出顯著的效果,基于經絡歸經及其功能,該療法能夠調節氣血,從而緩解病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3)刺絡療法還具有預防疾病和治療已病的雙重功效,它能夠提升人體的陽氣和精氣神,有助于延年益壽;(4)雖然刺絡療法涉及較大的放血量且療程較長,但通過鐵劑補血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和減輕失血對人體的危害,同時確保該療法能夠持續進行,從而逐步顯現出對經絡氣血的調節作用。
但刺絡療法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放血量太多、療程太長等。實踐發現,年輕人、體質好的人見效快,療效穩定;老年人、體質差的人,易反復,療程長,見效慢。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重視刺絡導致失血的問題。另外,我們也要重視西醫在診斷支持治療方面的優勢。沒有西藥鐵劑補血的支持,改良的刺絡放血療法將難以實施。同時,沒有成熟的輸血技術作為后援,長期大劑量的刺絡治療將難以持續。因此,在推廣改良后的刺絡療法時,我們必須與西醫做好對接,確保患者能夠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療。
臨床上,刺絡療法的具體操作步gxlHPdkqyrzlkO+kXqylIQ==驟為:
針具 三棱針多由不銹鋼制成,針柄較粗呈圓柱形,針身呈三棱形,尖端三面有刃,針尖鋒利。三棱針有大、中、小號3種,以中、小兩號為常用。針具使用前應先行高壓消毒,或放入70%~75%乙醇內浸泡20~30分鐘。也可用一次性采血針,成本低,衛生安全。施針前,局部皮膚用含2%碘酒的棉球消毒,再用酒精棉球脫碘。持針方法:用拇指、示指(食指)捏住針柄,掌握針刺方向,中指端緊靠針身下端,控制針刺深度。針刺方法有四種,分別為:點刺法、泄血法、散刺法、挑刺法。
出血量 三棱針刺絡放血療效的好壞,與出血量的多少有密切關系,而出血量的多少與患者體質、放血部位、病情有關。
微量:出血量在20滴以下,包括局部充血、滲血,主要用于較大面積淺表疾患,如神經性皮炎、頑癬、下肢慢性潰瘍等。
少量:出血量在20滴以上,主要用于頭面及四肢(趾)部穴位和急性熱病,如急性結膜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中等量:出血量在15毫升以下,主要用于外科感染性疾病及部分急癥,如疔、癤、癰疽、急性軟組織損傷等。
大量出血:量在15毫升以上,達幾十甚至上百毫升,可用于部分急癥,如中風、癲癇等。
總之,刺絡放血療法具有疏通經絡、調節氣血和陰陽平衡的作用,但由于出血過多等難以避免的副作用,最好選擇臨床經驗豐富、技術熟練的醫生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