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紅色文化;高職院校;思政課
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強化紅色文化擔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時代新課題。《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培育凸顯民族特色、主流價值、時代價值、人文理念的中國特色大學文化。尋求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優化路徑,有利于推動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內容、方法與途徑的創新與發展,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政府要為推進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提供制度保障。當前,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學工作較多的是自發性,沒有作為剛性要求,故各學校實施過程中在內容上、程度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為此,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積極引導高職院校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工作制度,依靠制度來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工作,切實提高紅色文化進思政課堂的效果。基于此,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將紅色文化教育納入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和教學工作中來,依托各地特色紅色文化資源,制定切實可行的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育計劃,使高職院校的紅色文化教育實現制度化與規范化。各地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與宣傳力度,建立健全紅色文化教育領導機制,引導高職院校內部進行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教育體制改革。同時,高職院校要集思廣益,發揮好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處、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部門在推進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合力作用。務必將紅色文化教育落實到高職院校下屬學院,形成黨委領導、學院統籌、教師負責、學生聯動的紅色文化教育機制,促進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堂的教學工作更有序、更有力地開展。地方教育局還應該設立紅色文化教育管理部門,對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合理掌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高職院校要“要根據當代青年的認知特點和發展要求,充分挖掘‘中國故事’在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中的歷史底蘊和時代內涵,充分意識到今天‘聽故事的人’將是明天‘講故事的人’”[1]。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有責任傳承好紅色基因,引導大學生繼承好、發揚好紅色文化。推動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充實和拓展紅色文化教學內容,為各地高職院校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條件。此外,紅色文化資源記錄著黨領導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奔向強起來的鮮明史料。這為思政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鮮活而生動的素材,增強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兒重點就在哪兒。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學方式要與時俱進,要善于發揮網絡優勢,對大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網絡教育。需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要牢牢把握健康積極的主流輿論導向、堅決抵制腐朽低俗文化,提高紅色文化網絡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第二,多角度設置紅色文化網上學習板塊,板塊內容可以有紅色記憶、紅色經典、紅色人物、紅色戰例、紅色歌謠等,給學生展示充滿正能量、貼近生活的紅色文化網絡課程。讓學生主動親近紅色文化,充分了解發生在身邊的紅色文化故事。第三,離不開先進的科學的網絡技術的支撐,要善于利用VR技術還原紅色文化歷史、開展紅色文化相關的網絡動漫設計等。例如,瑞金市人民政府策劃制作的紅色文化啟蒙教育電視動畫系列片《紅游記》,就是將紅色內容融入動漫設計的一次不錯的嘗試,更容易滿足青年學子的文化口味,為當代大學生提供更多心靈和情感上的體驗,為紅色文化網絡精品課程的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教育素材與可行的創新思路。紅色文化網絡精品課程的設置一方面讓大學生既可以通過現實世界了解紅色文化又可以通過網絡世界回溯紅色革命奮斗的歷史,另一方面還激發了大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興趣與樂趣,增強了紅色文化網絡課程的教育效果。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2]。建設強大的思政教師隊伍,是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獲得成效的關鍵因素。高職院校可以建立專門的培訓基地,對教師的思政教學方法進行科學指導,加強紅色文化教學能力培養。二要多組織學術交流,鼓勵教師和更高層面的人才進行教學互動。三要優化教師結構,一方面,在處理好總體培養和突出重點的關系,在提高思政教師整體素質的同時,注重發展學術造詣高、教學能力強的教師,讓他們擔任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學工作的負責人,從總體上把握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育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要推出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聘用一批深諳紅色文化的優秀思政課教師,吸引研究紅色文化的專家學者加入,充實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學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最后還要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師福利待遇、改善思政課教師教學條件。如此多管齊下,才能建設一支強大的思政教師隊伍,使高職院校思政教師成為紅色文化教育事業的引領者、建設者。
迄今為止,雖有不少學者、黨史機構以及其他政府部門在研究具有區域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但還需進一步對其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背后的思想內涵、并根據高職院校教育的特點進行整理。進一步促進紅色文化育人的作用,由政府和高職院校建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智庫,緊緊圍繞在革命、建設、改革以及復興的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重大時間節點、重要歷史人物以及相關的歷史遺跡、遺址、場館等,在現有的紅色文化資源基礎上,合力挖掘、整理,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音樂、視頻、微電影等,映到大學生的腦子里。此外,互聯網帶來了當今世界的最大變革,網絡世界也逐漸成為當代大學生精神生活的主陣地。高職院校要時刻關注網絡世界里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首先,高職院校要用思政課教學的理念建設一批專屬年輕人的校園網絡空間,通過提供方便快捷的網絡服務、塑造輕松活潑的氛圍,吸引大學生入駐。其次,可在專屬大學生的校園網絡空間開展大學生思政課教學,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在校園網上開辟當下流行的紅色文化教育專欄。例如,紅色電影《無名》《志愿軍:雄兵出擊》上映后,可以以研學的形式組織學生觀影,其中富含紅色文化、極具教育功能的影評也應適當地推送到學生校園網絡瀏覽的首頁,培養青年學子艱苦奮斗、自覺奉獻的精神。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精神財富,將其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是時代所需,對于牢牢把握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安全、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心、為黨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化后備人才,從而推動文化育人工作和文化強國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重視目前紅色文化不融入、難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現實困境,直面泛娛樂文化對紅色文化造成的認知沖擊、紅色文化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足、紅色文化教學方法與手段滯后等問題,積極尋求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優化路徑。這就要求強化政府在紅色文化育人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推動紅色文化進課堂;思政課老師要善于在課堂上給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還要善于發揮網絡優勢,通過融媒體平臺、AR和VR技術打造紅色文化精品課程;通過建強師資隊伍,提升紅色文化育人成效;通過創新第三課堂,讓紅色文化更加貼近大學生現實生活,從而進一步優化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選擇。
參考文獻:
[1]李崟.“講好中國故事”在大學生思政課教學中的現實意義、理論價值與實踐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20(11):98-10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
基金項目: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中心一般項目(項目編號:SZQ20230159)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3XJA710005)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四川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