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C(System-on-Chip)是一種集成電路,將一個系統所需的所有組件壓縮到一塊硅片上,具有體積小、功耗低、成本效益高等優勢。SoC在經歷了2021年產業缺貨的高景氣度背景下,2022年開始產業鏈整體進入去庫存階段,但2024年開始產業景氣度持續回升,新一輪產業上行趨勢已確立。
SoC下游應用領域眾多,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過去幾年消費電子占最大市場份額,未來汽車電子將成為SoC大顯身手的方向。
SoC的基本架構包括處理器、DSP、內存、網絡接口卡等。
處理器:它是SoC的核心,通常SoC至少包含一個或多個協處理器。它可以是微控制器、微處理器或DSP。
DSP:DSP代表數字信號處理器。它包含在SoC中以執行信號處理操作,如數據收集、數據處理等,它也用于圖像解碼。
內存:內存在SoC中用于存儲。它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內存。易失性內存包括RAM,RAM有兩種類型:SRAM和DRAM。
編碼器/解碼器:用于解讀信息并將其轉換為代碼。
網絡接口卡:SoC具有內部接口或總線或網絡以連接所有單獨的模塊。
GPU:GPU代表圖形處理單元,用于SoC中以可視化界面。GPU專門設計用于加速與圖像計算相關的操作。
外圍設備:外部連接的設備/接口如USB、HDMI、Wi-Fi和藍牙被包含在外圍設備中。
UART:通用異步收發器包含在SoC中,用于傳輸或接收串行數據。電壓調節器、振蕩器、時鐘和ADC/DAC也是SoC的一部分。
SoC的優點包括:體積小,包含許多功能和特性。SoC將多種功能集成在一個小型芯片上,使設備設計更加緊湊;功耗低。由于優化了部件間的連接,SoC相較于傳統的多芯片系統具有更低的功耗,所有功能集成在一個芯片上,減少了不同芯片之間的數據傳輸延遲和能耗;在尺寸和功率因子方面靈活。設計師可以根據需要定制SoC,以滿足不同設備的需求;成本效益高。大規模生產SoC能夠降低單位成本;可大量生產。SoC的設計和生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能夠實現大規模制造。
SoC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IT、通信及汽車。在過去幾年,消費電子占最大市場份額。未來,汽車電子將成為SoC大顯身手的方向。“硬件預埋+OTA升級”是驅動自動駕駛SoC增長的核心因素,ADAS/AD、座艙智能化驅動汽車SoC市場量價提升。
汽車E/E架構將沿著“分布式”→“域集中式”→“中央計算式”的方向演進。與汽車E/E架構同步,座艙芯片方案也將相應地經歷“單芯單屏”→“單芯多屏”→“融合發展”三大階段的演進:
(1)分布式架構下不同座艙電子設備由不同控制器控制,表現為“單芯單屏”,但隨著座艙功能的提升,“單芯單屏”形態的弊端逐漸顯現:一是跨芯片信號傳輸存在延遲;二是成本壓力開始上升。
(2)集中域式方案即用一個系統級的主控芯片SoC來實現座艙內所有部件的控制,不僅在軟件層面上實現了軟硬分離,也在硬件方面實現了集中化,座艙智能化由“被動智能”邁向“主動智能”。隨著座艙智能化提升,多屏人機交互,語音等AI功能需求多樣化個性化,以及OEM不斷更新的OTA需求,對底層硬件要求提升,在座艙內“單芯多屏”的SoC方案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當前中國汽車智能座艙普及度已經過半,機構預計未來中國智能座艙產品滲透率的增長將領先全球市場。目前中國智能座艙主要裝備于中高端車型,低端車型裝備率較低。(見圖一)


智能座艙興起誕生新的硬件投資機會,催生大算力SoC芯片需求。與傳統多芯多屏方案相比,大算力單芯片解決方案極大降低系統成本,并能提供多屏互動的智能互聯體驗,“一芯多屏”成為發展趨勢,芯片本身也朝小型化、集成化、高性能方向發展。座艙SoC芯片技術壁壘高,市場集中度高,在國產替代趨勢下,國產座艙SoC廠商有望迎來發展機會。
根據財通證券測算,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推進以及自動駕駛滲透率的提升,自動駕駛芯片行業將維持較高速的增長,中國自動駕駛芯片的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138億元,到2030年達到289億元,十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可達25.1%。另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預計2025年國內座艙SoC市場規模達到112億元,CAGR為24%。(見圖二)
汽車SoC的核心壁壘在于,大算力SoC芯片的設計和制造具有很高門檻,要綜合性能、功耗、成本、車規安全等多方面因素,“深刻理解AI算法+充足的資金儲備+拿到先進制程產能+設計合適的編譯器+嚴苛的車規認證”尤為關鍵。算法架構方面需要在設計之初深入了解AI算法;硬件架構方面需要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先進制程流片;軟件架構方面后續可以通過編譯器不斷去優化芯片性能;除此之外能否拿到芯片產能也是決定量產成敗的關鍵因素。
總體而言,當前時點對國產汽車半導體企業來說集齊“天時地利人和”。機構認為2025年前為國產汽車SoC上車的關鍵窗口期,一方面因為俄烏沖突、疫情、美國對華AI芯片禁令等因素導致國產供應鏈導入在這兩年加速替代;另外一方面,各大主流車企均將2025年作為旗艦車型自動駕駛L2+/L3和智能座艙功能落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