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就是學習者把學到的新知識和自己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結構、心得體會結合起來,將二者融會貫通,積極地將新知識遷移應用,不斷思考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達到高階思維階段的過程。
深圳育才中學提出了“三動課堂”模式(“三動”指問題驅動、思維靈動、評價互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設計有深度的主問題和一系列有梯度的問題鏈,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本文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課為例,展示三動課堂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
一、問題驅動,促進深度學習
問題是課堂活力之源。因此,教師必須要創造真實、具體、有價值的情景材料,以此為媒介,通過一系列逐步遞進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考,促進深層學習的發生。
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將最近備受關注的“預制食品”作為情景材料,發掘了可供利用的生活資源,喚起學生原有的知識體驗,加強他們對課程的興趣,并將課堂和實際相鏈接,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強學習的價值感和意義感。
本節課設置了4個情境整合的大問題。
問題1:預制菜行業緣何快速發展?
問題2:假如你是預制菜生產者/供應商,現有三種情況,請寫下你的行為選擇,并說明理由。
問題3:預制菜行業中的問題體現了哪些市場弊端?
問題4:就如何促進預制菜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以上4個問題,很好地融合了情境和教材,不斷遞進;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也不斷地追問、添問,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生成,補充知識。整個課堂以問題作為驅動,問題設計遵循低起點原則、邏輯鏈原則以及梯度原則,層層深入,形成完整的問題串,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順序全面分析了預制菜產業發展的問題及措施,讓學生與真實的情境和問題持續互動,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和學習。
二、思維靈動,激發深度學習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明遠表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教學就是對人的思考能力的訓練,而教室正是進行思考訓練的最佳場所。三動課堂要求通過營造真正的教學情境,設置驅動性問題,使同學們在互動中相互協作,促使思維的成長與發展,進而產生深層的思維。
本課中,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了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等。教師還將其中的“引導性問題”轉變為更加開放的“持久思考性問題”,比如“如何促進預制菜行業的健康發展”這種開放性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促進思維的靈動性,實現深度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解疑答惑”外,還要設置“激疑”“促思”等環節。通過開放性的問題,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與好奇心,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當學生在面對不同情境時,能主動、自覺、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并外化成一種具有遷移性、擴展性、實用性的能力時,深度學習就發生了,真正意義上的素養也就形成了。
三、評價互動,實現深度學習
三動課堂主張利用基于現實世界的互動式評價,促進深度學習。在本課中,教師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為學生創建一個開放式的、以任務為基礎的探索空間,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到互動學習中來。
如,教師呈現探究活動:如果深圳市場監管局面向社會各界進行意見征集,對預制菜行業健康發展開展“尋方”活動,請你就如何促進預制菜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各組抽任務卡,按照自己所抽的主體(政府、生產企業、外賣商家或餐廳、消費者各一組,評論員有兩組),小組內進行討論(3-5分鐘),再請代表回答。
本環節是課堂的重頭戲,學生活動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深入到各組,聽取學生觀點并指導學生完成任務,增加與學生之間的深度互動。本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多角度多主體全面思考,小組內交流互動,組際間完善補充。特意設置兩個評價小組,對其他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邏輯、表達、內容等方面的評價,實現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該環節組織學生研討和交流,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實現深度學習的關鍵步驟。深度學習的場域,可以是多人共同參與、深度互動的場域,大家進行對話溝通,共同思考,深度學習就體現在發表意見、討論修正、爭論辨析、結果分享等互動過程中。
在教學中,評價反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教師要建立起教學評一體化的觀念,科學選取評估方法,恰當地利用評估手段,抓住同學們的亮點,適時地給予鼓勵性的評語,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另外,要注重對教學內容的指導,強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并通過關聯多個交叉領域的知識,指導其實現知識的轉移與轉換,從而推動深度學習的產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學生需要從復制式、淺層次的學習轉向以實踐、體驗、理解、遷移為主要特點的深度學習。三動課堂通過構建真正的教學情境,設置驅動性問題,指導學生開展交互式的協作,使他們能夠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高效地轉移到現實情境中,進而達到深層次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張菡,孫崴.深度學習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3(24): 74-76+80.
[2] 許衛兵. 深度學習:從思維到素養[N].中國教師報,2016-11-02(5)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中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