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是培養高素質、全方面人才的重要措施,更是新時代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食品營養與安全是食品類專業的重要課程,其思政元素豐富,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任務,深挖課程思政要素,智育與德育并抓,為培養專業素養高、職業道德素質強、“德、規、技”兼備的新時代食品專業人才奠定基礎。
教育部2020年5月制訂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價值塑造更是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務。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在于價值觀的塑造。高校不僅承擔著培養專業應用及研究人才的重任,更肩負著學生的價值塑造及思想引領。因此,除思政課程外,高校中專業課程也需實現“課程思政”,以專業課程為載體,融合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在教授專業知識同時,實現“價值引領”。本文以食品營養與安全課程為例,探索課程思政教育必要性及實踐路徑。
1.食品營養與安全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順應發展趨勢
2019年全國營養調查顯示,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及肥胖等慢性疾病發病率迅速上升且呈現年輕化趨勢。同時,食品安全問題如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有害化學物質超標、生產過程不衛生等頻發,影響國民身體健康?!秶駹I養計劃(2017—2030 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強調,營養對于維持人體生命、促進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國民營養健康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也指出“健康是促進人體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食品的營養健康已成為人們日益增長的新需求,食品營養與安全的研究也將是未來食品產業發展的新引擎。因此,培養系統掌握食品營養衛生知識,同時具有較高職業道德素養的食品專業人才將會對未來食品產業發展產生極大助力。
1.2 高度貼合食品營養與安全課程特點
食品營養與安全是研究食物營養、食品衛生與人群健康的綜合性課程,內容涵蓋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營養素功能及來源、不同食物營養價值、食品及環境中有害因素及其預防、各類食品衛生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等,該課程教學目的是改善人們營養狀況、保障人體健康,是食品類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發展現代食品工業及培育食品從業人員的重要課程。食品營養與安全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及綜合性,與實際生產和生活緊密相關,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將該課程作為思政教育的載體,深入挖掘課程知識中的思政元素,并結合課程知識融入教學設計,實現專業課程與德育的有機結合,加強課程育人功能,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與能力培養“三位一體”人才培養目標。同時也為培養專業素養高、社會責任感強、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堅守食品安全的新時代食品專業人才奠定基礎。
2.食品營養與安全課程思政實踐路徑探索
2.1 細化教學目標
食品營養與安全課程的綜合目標是培養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牢記安全紅線、具有系統營養安全知識與技能、較強社會責任感和較高職業素養的“德、規、技”兼備的創新型應用人才,可細分為智育目標和德育目標。
智育目標:系統掌握食品營養理論知識;掌握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及評價標準;掌握不同人群營養特點;掌握食品危害因素的預防控制;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通過該課程學習,學生能夠科學獨立分析食品營養與衛生,能夠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其今后從事食品生產及質量管理、食品營養與安全評價、營養健康指導或科學研究等奠定基礎。
德育目標:將工匠精神、創新精神、誠實守信、責任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中國傳統文化等元素融入專業知識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求實創新的工作態度、科學的研究思維、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等職業道德素養,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
2.2 課程知識與思政元素融合設計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將其與專業知識相融合是思政建設重中之重。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從教學內容出發,探尋與專業知識相融合的思政元素,建立食品營養與安全課程思政資源庫,見表1。
2.3 強化師資力量
教師是推進“課程思政”、實現“立德樹人”的關鍵力量。思政教育屬于隱形教育,教師要主動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及時關注學科前沿的創新研究成果、社會熱點及食品行業動態,不斷豐富專業知識,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科學性;教學團隊要充分發揮組織作用,定期組織教師研討交流,進行集體備課、磨課及課程競賽,提高教學水平;充分整合專業課教師和思政教師資源,可通過“結對子”加強專業課教師與思政教師的交流學習,開展“課程思政”專題討論,豐富思政理論知識,優化思政融合點,增強課程思政育人能力。此外,教師在思政教學過程中,要“言傳身教”,通過言行舉止展示良好的師德師風及人格魅力,傳遞正能量。
2.4 創新教學方法
思政專業知識理論性強,內容相對枯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避免“填鴨式”說教,創新多元化教學方法,多采用案例分析、主題研討、小組討論、社會實踐等靈活有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潤物無聲中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講授營養食品制作內容時,將班級學生分成營養配餐小組,每組為不同人群(如正常成年人、糖尿病人群、高血壓人群等)配制一日或一周營養食譜,各小組進行食譜匯報,小組間進行營養食譜評價分析,最后教師總結,引導學生認識平衡膳食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在講授食品安全知識時,結合社會熱點和食品安全問題如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引導學生思考安全問題產生原因、解決方法、制度缺陷以及如何預防等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遵紀守法、牢守安全紅線、為人民群眾食品安全負責的意識。
2.5 拓寬教學渠道
拓寬教學渠道,理論實踐結合,線下線上并行,課內課外聯通,校內校外融合。充分利用線下課堂主渠道,拓寬線上授課新方式,發揮超星學習平臺、慕課及翻轉課堂等線上平臺優勢,將課程資源庫、授課PPT、視頻和案例、課程測試等內容引進線上授課系統中,方便學生獲取資料。邀請校外食品專家及企業高管與專業課教師形成合力,將校內資源與社會資源充分整合,使學生了解食品行業新動態及新技術,增強知識儲備,以適應未來行業發展。此外,實踐活動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通過建立食品營養與安全相關社團與社會實踐團隊,定期開展“食品營養安全進社區”等活動,向人們普及食品營養基礎知識、慢性病預防的飲食模式、安全食品的選購及鑒別方法等內容,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入理解理論知識,同時提升食品營養安全知識的普及程度,實現“學社融合”,構建課程思政新形式。
結語
食品營養與安全是食品類專業的重要課程,該課程思政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通過細化課程思政教育目標,深挖課程思政元素,將其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同時借多元化教學方式和教學渠道,將專業知識和德育元素傳遞給學生,初步探索了食品營養與安全課程思政建設實踐路徑。但食品營養與安全課程思政建設仍面臨很多挑戰,在今后教學活動中,還需繼續豐富課程思政資源庫,提升教師思政素質和課堂教學效果,完善學生考核方式及課程思政評價方法等,以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營養與安全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與能力塑造,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基金項目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校級重點課程XJXK202203。
作者簡介
羅亞惠(1996.04-),女,漢族,河南開封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天然產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