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村的李德志和鄰居王曉明兩家是多年的冤家對頭,最近卻握手言和了。
這天,正在工地組織施工的李德志突然接到鄰居打來的電話,說他九歲的兒子小亮被車撞了,叫他趕快回家。
李德志開上車風馳電掣地趕回村,老遠就看見一幫人圍在家門口。
到了家門口,他顧不得下車,急忙問是怎么回事。鄰居告訴他,得虧王曉明出手相救,要不然小亮麻煩可就大了。
原來,這天是周日,小亮和幾個小伙伴在街上玩砸紙片子的游戲。
突然,一匹高大的棗紅馬拉著一輛馬車拼命地飛馳而來。幾個孩子四下逃散,小亮正要跑,只見馬車直沖他而來。他立時驚呆了,直愣愣地站在路中間。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王曉明正好從院子里出來,奮不顧身地沖上去,一把拽起小亮的胳膊奮力甩到了路邊,他自己卻被撞倒了,傷得很重。
小亮昏迷不醒。鄰居們急忙打120把王曉明和小亮送進了醫院,村支書楊華陪著去了醫院。
李德志急忙開車趕到了醫院。他氣喘吁吁地來到急救室,楊華告訴他,小亮只是驚嚇過度,胳膊脫臼,輕微擦傷,人早就清醒了,胳膊已經復位,沒有大礙。
王曉明的兩根肋骨骨折,面部擦傷,已經住院了。醫生已經給他做了手術,估計得恢復一段時間。
最后,楊華說:“看來遠親不如近鄰啊,王曉明是好樣的,村里得給他申報見義勇為獎。”李德志忙說:“是啊,沒想到,他真夠意思,唉!”
李德志在楊華的陪同下領著小亮來到病房,看到躺在床上的王曉明半邊臉貼著紗布,正在輸液。李德志拉過小亮,說:“快來謝謝救命恩人。”
小亮怔怔地問:“叫啥?”
“叫叔叔呀!”
小亮上前鞠了一躬:“叔叔,謝謝您!”
王曉明說:“謝什么,都是鄰居,孩子沒事就好。”李德志聽了,心里七上八下的,說不出是什么滋味……
說來李德志和王曉明本是鄰居,李家住在王家的東面。可是兩家卻多年不相往來。
其實也沒有什么深仇大恨,起因是李家在院子靠西墻根栽了兩排楊樹,樹小的時候誰也沒在意,可是過了幾年,隨著楊樹越長越高,更加枝繁葉茂,擋住了陽光,王家院子一個上午都見不到陽光,陰森森的。
王曉明希望李德志把樹砍掉,李德志當時答應了,可是因為有人給李德志的弟弟介紹對象,兩人本來相中了,可是到定親那天,不知道為什么女方卻打了退堂鼓。
原來,女方是王曉明的叔伯小姨子,李家就懷疑是王家說了壞話,兩家人為此吵了一架。李德志還動手把王曉明打得鼻口出血。因此,兩家就結下了梁子。樹自然就沒砍。王家沒辦法,就搬到門房住。
后來,王曉明靠東院墻蓋了一個大豬圈,養了二十多頭豬。
這下李家可就倒霉了,豬圈臭氣熏天,特別是到了夏天,西南風一刮,臭氣直往李家屋里鉆,鬧得李家人寢食難安。
實在沒辦法,李家也蓋了門房搬進去住,六間寬敞明亮的大房子就長年空在那。
就這樣輪番較勁,平時誰都不接言,怪不得小亮都不知道管王曉明叫啥。李德志做夢也沒想到王曉明會舍身救他兒子。此時,他自然是百感交集。
第二天上午,楊華叫上李德志到王家,問一下家里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他們在院子里站了一會兒,楊華指著陰沉沉的院子說:“陰暗,壓抑。”李德志臉紅了。
王曉明住院期間,李德志隔三岔五往醫院跑,每次都買一大堆營養品。一天上午,他提著水果剛走到病房門外,就聽王曉明說:“當時情況緊急,我也沒多想。我想,就是換誰都會毫不猶豫沖上去的。”
又聽楊華問:“據說以前你們兩家的關系不太和睦,為啥?”
“沒啥大事。也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我也有過錯。”
“生活中,鄰里之間發生點矛盾糾紛在所難免,但只要忍一忍就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鄰里和睦,百事方便。”
“楊書記你放心,我和德志哥會和好的,一定為建設美麗鄉村做貢獻。”
李德志悄悄來到醫院樓下的小公園,坐在長椅上抽煙。楊華和王曉明的話一直回響在他的耳邊。他想:兩家鬧矛盾主要責任在自己,大樹遮擋了人家采光本來就不對,弟弟說親不成說人家從中作梗也只是懷疑,自己還動手打人,現在想想真后悔。
王曉明出院回家慢慢養著。出院那天,艷陽高照。他一進大門,感覺院子特別亮,仔細一看,東院高大的楊樹不見了,火紅的太陽照得院子亮堂堂,他感覺心里特別敞亮。原來,李德志把樹木都砍了。王曉明握著李德志的手說:“哥,讓我說什么好呢?”一旁的楊書記說:“說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冤家宜解不宜結,只要互諒互讓,自然冰釋前嫌。你倆這不握手言和了嗎?”大家一聽都笑了。
過了半個月,人們都在搶收玉米,只有王曉明家還沒動靜。他家有四畝多玉米早就該收了,莊稼有的已經倒伏,獾子、老鼠糟蹋糧食叫人心疼,可是他家得雇人收,最近人難雇。
這天晚上,皓月當空。王曉明家玉米地里,兩輛三輪車拉來十幾個人,有的掰玉米,有的裝袋子。這一切被鄰村一個晚上出來看地的人發現了,知道這是王曉明家的地,懷疑是偷玉米。于是他躲在暗處給王曉明打電話:“喂,有一幫人正在偷你家河東地里的玉米,快收一大半了。”
我沒在家呀。我和媳婦都在我姨家參加婚禮呢,謝謝你。”王曉明立馬給鎮派出所打電話報了警,然后就打車往回趕。他剛到地頭,警察也到了。一個警察說:“這不對呀,賊偷糧食,怎么還把秸稈割了?不像是盜竊。咱們回村查一下吧。”
他們趕到王曉明家,進院一看,一大垛玉米棒子整整齊齊地碼在院子里。
李德志家的燈還亮著,聽著有動靜,他就出來了,趴墻頭一看,來了警察,就笑著說:“這賊是我。”
王曉明全明白了,是李德志白天做工程沒空,晚上帶工友們幫著收秋呀,實際人家完全可以不管,因為肇事車主已經給了醫療費和誤工賠償費。
一天上午,王曉明收到村里發的一張《建設美麗鄉村倡議書》,要求村民講究環境衛生,鄰里和睦,共建美麗鄉村。他看后,心想自己家這豬圈應該拆除。他找到楊書記,說他要建一個大一點的養豬場,一來搞規模養殖效益好,二來……
還沒等他把話說完,楊書記搶著說:“不臭鄰居了?”他紅著臉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請您幫我找一個適當的地方建場。”
“基本農田不允許建房,只能在河灘開荒地上調換,還得人家自愿。”
過了幾天,楊書記樂呵呵地給王曉明打來電話說:“那塊地調換成了,你馬上寫申請報批,好趕在上凍前把豬場建起來。”
時間不長,王曉明就在村河灘地建起了一個養豬場。村子里的空氣清新,人們拍手稱快。從此,李王兩家人握手言和,你來我往,親如一家。
原來,楊華一直想緩解李王兩家的矛盾,只是沒有機會,當王曉明救小亮以后,他不失時機做工作,先是領李家父子謝王曉明,再帶李德志到王家體會“陰暗”之苦,砍伐了遮陽的樹木,又發倡議倡導愛護環境,促使王曉明拆豬圈,李德志幫王家收秋,并為王家建豬場換地,最終使兩個冤家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