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到啦!你是不是想酣暢淋漓地玩一整天?
玩,每個人都會。但是,你知道這些游戲背后蘊含著哪些科學知識嗎:風箏為什么能飛上天?降落傘為何能救人性命?
冰刀有什么作用?過山車為什么刺激又安全?
千百年前的古人閑暇時都玩什么游戲?
未來的游戲會是什么樣的……
Pa r t .1
小游戲與硬知識
輪滑與摩擦力
神話傳說中的哪吒腳踏風火輪,身纏混天綾,手拿火尖槍,那形象絕對是威風凜凜。尤其是風火輪,可以幫助他日行千里,瞬間飛到任何想要抵達的地方,是他必不可少的武器。在看神話傳說時,相信很多人都幻想過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擁有風火輪這樣的瞬移神器。現實中雖然沒有神話傳說中那樣厲害的武器,但輪滑鞋可以幫助我們體驗一把哪吒腳踏風火輪的感覺。
輪滑是一種古老又具有活力的運動,也是很多人都喜歡玩的項目。為什么穿上輪滑鞋,我們就可以滑行起來呢?這就要說到摩擦力了。
輪滑鞋能幫我們滑動起來的關鍵就在于輪滑鞋底部的輪子。我們平時穿的鞋子的底部都是平整的,但輪滑鞋的底部安裝了雙排或者單排的滑輪。我們穿普通鞋子走路時,鞋底與地面產生靜摩擦力,這個力的方向和我們運動的方向是相同的,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路,并不會滑起來。回想一下:我們平時穿的鞋子的鞋底是不是有許多凹凸不平的花紋?其實這就是為了增大摩擦力,從而使我們走得更穩更輕松一些。
而穿上輪滑鞋后, 身體的重心會通過鞋底傳遞到輪子上,輪子和地面接觸產生了滾動摩擦力。當我們穿上輪滑鞋站起來時,這個滾動摩擦力會推動輪子向前或向后滾動,從而帶動我們滑行。
摩擦力有時是阻力,有時是動力。還是以輪滑鞋舉例,鞋底的輪子和地面產生的摩擦力,就是推動輪子向前的動力,我們能向前運動還要感謝摩擦力呢!但當你在推箱子的時候,箱子和地面產生的摩擦力就成了阻力,讓我們推箱子十分費力。
摩擦力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可以說如果沒有它,許多游戲都無法進行了。例如,拔河時,手掌和繩子會產生摩擦力;打籃球時,手和籃球表面也會產生摩擦力。
摩擦力能夠幫助物體保持穩定,正是有了摩擦力,我們才不用擔心放在桌上的東西會滑走。你可以大膽想一下: 這個世界如果沒有摩擦力, 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如果摩擦力消失了, 任何物體都將無法相互支撐, 我們生存的地球會像流動的海洋,墻上的釘子會自己掉下來,我們的手也拿不住任何東西,人們甚至無法走路和跑跳,如果開始刮大風,風將永遠不會停息……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要說:幸好有你——摩擦力!
滑冰為什么要穿冰刀?
剛才我們解釋了輪滑鞋底部的輪子是如何幫助我們滑行的,現在我們來看另外一種滑行——滑冰。顧名思義,滑冰就是在冰上滑行。冰刀被安裝在冰鞋的下方,當我們穿冰鞋時,冰刀直接和冰面接觸。為什么冰刀可以幫助我們在冰面上滑行得更順暢呢? 這就要說到壓強了。
當壓強足夠大的時候,冰塊會融化,只不過由于溫度低于0 攝氏度,融化的冰又會迅速地凝結。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人們可以在冰上滑行。當滑冰者把自身的體重壓在冰刀上的時候,冰刀下的冰在壓強作用下就會融化,并起到潤滑的作用,于是,冰刀就滑行了起來。當冰刀滑到下一個地方,冰也會隨之融化,冰刀會繼續滑下去。滑冰者所到之處,冰刀所接觸的薄冰層都會融化成水。但是,一旦冰刀滑過去,剛剛融化產生的水又會結成冰。所以,雖然嚴寒的時候,冰是干的,但在冰刀的作用下,卻能融化成水,冰刀和冰面在水的潤滑下減小了阻力,于是我們就可以穿著冰刀順暢地向前滑行。
風箏如何飛上天?
春天,很多人都喜歡到戶外放風箏。放風箏時,要逆著風跑才能把風箏放起來,如果順著風跑動,無論你多努力奔跑,風箏都無法升到天空上去。這是為什么呢?這就要說到壓力差了。
壓力,我們就把它簡單理解為一種力,當我們拿著一只風箏時,風箏的面就把空氣分成了兩部分,于是,風箏面上和面下分別有了兩種壓力。當我們順著風跑的時候,風箏面上的壓力大于面下的壓力,風箏就會向下掉落,不能飛上天空。當我們逆著風跑的時候,風箏面上的壓力小于面下的壓力,上下面之間形成了一個向上的壓力差(又叫舉力),風箏本身的重量又很輕,這個舉力就可以把風箏托上天空。
飛機能飛起來也是同樣的道理,飛機翅膀上方的壓力小于下方的壓力時,飛機就會被這個壓力差(也叫作升力)托起來,直沖云霄。
降落傘為什么可以救人性命?
在很多電影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一個鏡頭:主角從萬米高空縱身一躍,在危急時刻打開降落傘,“砰”一聲,降落傘打開巨大的傘面,幫助主角緩緩降落到安全的地帶。降落傘為什么可以救人性命呢?這就要說到空氣的阻力了。
當人從高空下落時, 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空氣阻力兩個力的作用。降落傘完全打開時,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傘面,傘面增加了下降的阻力。傘面的表面積越大, 空氣阻力就會表現得越明顯。降落傘在空氣阻力作用下減小了人下降時的速度, 從而使人可以安全落到地面。
蹺蹺板為什么會一上一下?
很多人都玩過蹺蹺板,兩個人分別坐在兩端,一上一下,好不愜意。蹺蹺板為什么能一上一下呢? 這其中也涉及了許多的物理知識,我們今天就來了解其中的一個——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也就是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這樣聽起來好像有點深奧,我們把它放在蹺蹺板上來理解就簡單多了。
蹺蹺板的中間有一個支撐點,兩個人分別坐在橫置于支撐點上的板面兩端,這個橫置的板面就是杠桿, 人的體重就是向下的力, 人們坐的位置到支撐點的距離就是力臂。由于每個人的體重不同,所以兩端產生的力矩也不同,這樣杠桿就不能平衡,所以就會一端下降一端上升。當下降的那一端的人腳觸碰到地面后,腳掌向下蹬,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面會對腳施加一個向上的力,于是兩邊的平衡又發生了改變,蹺蹺板就這樣一上一下運動起來了。
公園里的游船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當你聽到這句歌詞時, 腦海里是否會浮現出乘坐游船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游玩的情景? 船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了解浮力。公元前245 年,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原理。浮力指物體在液體和氣體等流體中,各表面受流體壓力的差。船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船與水面接觸的底面積越大,下沉越多,排開的水的重力也越大,因此,船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就會越大。當浮力等于重力時,合力為零,此時,船就可以安全地漂浮在水面上了。
Pa r t . 2
游樂場里有奧秘
游樂場是孩子們的天堂,里面各種大型游戲設施刺激又驚險:瘋狂魔盤、過山車、海盜船……
很多人不敢挑戰這些項目,因為這些項目會讓人感到特別刺激。這種刺激是源于怎樣的生理反應?
這些令人尖叫的項目是怎樣保證其安全性的呢?
我們在體驗時又應該注意些什么……
過山車的驚險刺激來自哪里?
過山車是游樂場中的一種大型娛樂設施,乘坐者在高速行駛的軌道上,經歷高低起伏、急速轉彎等刺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會受到很強的、與平常生活中極為不同的刺激,這種刺激會讓人產生緊張、心跳加速、暈眩等感覺,很多人對此欲罷不能,也有很多人對此避之不及。
過山車給人帶來的恐懼感是由于生理和心理許多機制共同造成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其中兩個:一個是深度知覺, 一個是危機快速反應機制。這兩個名詞聽起來很專業,我們用簡單的語言來解讀一下就會明白了。
深度知覺又稱距離知覺或立體知覺,是指人對物體遠近距離即深度的知覺。這是個體對同一物體的凹凸或對不同物體的遠近的反映。這種感知是人在嬰兒時期,甚至是剛學會爬行的時候就具備的。人的眼睛可以探測物體距離,從而對過高的高度進行本能回避。
想象一下:當你走到懸崖邊上時,看到萬丈深淵,是不是會進行本能回避?你是不是會瞬間緊張起來?這種緊張是我們身體的一種自然應激反應:當我們感知到自己處于高空時,交感神經開始興奮起來,這會讓我們的大腦運轉速度提升,呼吸也隨之變得急促。
但如果僅僅是高度的變化,我們可能會害怕,但不至于產生恐慌。當過山車慢慢爬升的時候,你會很緊張,但最令你害怕的是接下來的快速下降、俯沖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危機應對機制開始啟動了——在快速下落的過程中, 失重感被探測到,大腦經過與我們曾經跌倒時的感覺一比對,再結合視覺影像,很輕易就能判斷我們正處于下墜的危機狀態,于是恐慌就開始了。恐慌過程中,我們的求生本能會啟動,以防止我們在過度緊張的狀態下忘記求生動作。這時,你會發現你已經不由自主地抓緊了座位上的護欄,甚至用力得指關節發白都不知道。
如果你見過飛行員的日常訓練, 就會發現他們的很多訓練項目和坐過山車高度相似,因為火箭在發射升空時,飛行員的生理感受和坐過山車時某些感受類似,這也說明這種危機應對機制帶來的恐懼是可以通過訓練克服的。當飛行員已經習慣了這種感覺后,大腦皮層就會將這些數據記錄下來,等要處理類似的危機時,直接調用大腦皮層的現成數據,數據會告訴你,你現在是安全的,你已經經歷過無數次這樣的情況了,于是警報解除,你可能會有點不舒服,但不會感到那么恐懼了。
游樂場中的安全保障有哪些?
游樂場中的大型娛樂設施吸引了無數游人,在游樂場中,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過山車、海盜船載著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體驗速度與激情。在開心之余,我們最關心的就是這些設備的安全問題,畢竟如果過山車發生事故,那后果絕對是不堪設想的。那么,過山車如何保證運營的安全呢?
step1安全測試
一般來說,大型游樂園在每天正式迎接游客之前,所有過山車都是要空車運行一遍以測試它的運行狀態。停了一晚上的設施會在早上被重新喚醒,看看是否一切正常,如果有不正常之處,就需要工程師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并再次進行測試。
step2測量身高
游客在乘坐設施之前,第一關就是要測量身高。像大型過山車這一類的設施對乘客有一定的生理要求,例如,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患者不能乘坐,孕婦也不能乘坐。不同的設施對于乘客的身高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有些設施要求乘客身高要高于110 厘米,有些則要求超過14 0 厘米。這是因為如果身高不達標,那么座椅上的安全帶可能無法有效地對乘客進行保護。
step3存放物品
順利通過身高這一關,接下來就是存放物品。游客要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把自己的包、眼鏡、水杯等易掉落的物品存放在柜子里。在過山車高速運行時,這些物品很容易飛出去,不僅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還可能帶來其他潛在的危險。
step4分配座位
很多喜歡驚險刺激、想要挑戰自己感官的人會搶占前排座位,因為前排沒有遮擋,在上升和下沖時,視覺上會有更強的沖擊力。不過有些設施會規定兒童不能乘坐第一排,這也是為了安全著想。
step5檢查安全帶
不同過山車的安全帶樣式可能有所區別,有的是老式腰部安全帶,有的是前包式安全帶,但相同的是必須要按要求系好。乘客自己系好安全帶后,會有操作員從車頭和車尾檢查。因為事關運營安全,操作員會認真拉一拉每一個人的安全帶,看看是否真的卡緊了,絕對不能看一眼就算了。
完成上面的這些環節后,接下來的流程就相對快速一些了,當所有安全帶都卡扣完成鎖死后,操作臺面上綠燈亮起,操作員先關閉軌道兩側入口,用麥克風發出開車通知,看兩側操作員發出安全手勢,最后發車。
隨著工作人員按下操作臺面的按鈕,一趟精彩的過山車之旅就正式開始了,在同伴的尖叫聲中,好好體會急速上升、下降、旋轉帶給你的獨特感受吧!
全球過山車博覽會
世界上最長的鋼制過山車
名稱:鋼龍2000
地點:日本長島溫泉游樂園
建造時間:2000 年
位于日本長島溫泉游樂園的鋼龍2000 全長2479米,是全世界最長的鋼制過山車。“鋼龍 2000”的名字很有意思,因為它落成于2000 年,這一年是中國農歷龍年,這座過山車又是鋼制的,因此被命名為“鋼龍 2000”。在全程3.5 分鐘的時間里,游客可以感受到近百米的高度落差,有自由落體一般的感受。它也被很多過山車愛好者稱為“尖叫機器”。
世界上最高的過山車
名稱:京達卡
地點:美國新澤西州首府杰克遜的六旗大冒險游樂園
建造時間:2005 年
位于美國新澤西州首府杰克遜的六旗大冒險游樂園的京達卡過山車是世界上最高的過山車,有139.5米高,它還是世界上速度第二快的過山車,既有高度又有速度,因此被稱為“全球過山車之王”。京達卡過山車啟動時,時速瞬間由零加速至206 千米,到達139.5 米高的頂點后再猛地垂直向下俯沖41 層樓的高度,還有一次270°的扭動。
世界上最快的過山車
名稱:羅薩方程式
地點:阿聯酋阿布扎比法拉利世界主題公園
建造時間:2010 年
位于阿布扎比法拉利世界主題公園的羅薩方程式于2010 年11 月4 日開放。盡管它的高度只有52 米,但它能在5 秒內從0 千米/ 小時加速到240 千米/ 小時,重力加速度可達到4.8G,也就是說它的超速加速比自由落體快4.8 倍,游客須佩戴防護鏡才能乘坐。
世界上最陡的過山車
名稱:高飛車
地點:日本富士急游樂園
建造時間:2011 年
位于日本富士急游樂園的高飛車是現今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過山車。高飛車于2011 年7 月開放運營,全程1000 米,最快速度可達100 千米/ 小時,在垂直上升到43 米高的塔上之后,迅速向下墜落,途中還會經過七次翻轉。高飛車以121°的最大墜落角度創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被稱為全球最陡的過山車。
Pa r t . 3
古人都在玩什么
古人玩游戲嗎?他們玩什么游戲?哪些游戲流傳至今?
傳說中的斗草、投壺都是什么?
古人還有哪些有趣的游戲……
今天,我們就穿越到古代,看看古人那些有趣的游戲。
一 歡天喜地來斗草
斗草是古代兒童喜歡玩的游戲之一,又稱為斗百草或踏百草,是中國民間的一種游戲,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區和中原地區,屬于端午民俗。斗草起源于何時已無法考證,但最早關于斗草的記載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也就是說,端午節人們外出野游,順便進行斗百草的游戲。
斗草通常的比賽形式包括“文斗”“武斗”和“巧斗”三種。文斗主要是比拼大家對花草名的掌握程度,兩方輪流報出花草名,要求必須是對仗的,看誰能報出更多或更獨特的草名就能獲勝。武斗是比試草莖的韌性,兩人將草莖相勾結,然后用力拉扯,不斷者為勝,武斗在現在許多地方還很流行。比如,某些地區每年落葉時分,人們會撿楊樹落下的葉子,把葉面的部分都去掉,只留下葉柄,雙方以葉柄相勾連呈十字狀,各自用力向后拉扯,斷者為負。巧斗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就像這個名字似的,更需要一點兒巧勁兒,雙方將草稈折成之字形,然后互相勾掛,看誰能掛得更多。
在古代, 斗草之風可謂風靡民間,不少達官顯貴亦游樂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五代時南漢的最后一位君主劉(chǎng),也非常喜歡斗草。他在皇宮后苑廣種花草, 每逢百花盛開, 就集合宮女, 于凌晨時打開后苑的門, 任宮女進去采摘。規定時間到后,就命所有人在金殿中集合, 比拼誰采摘的花草多。輸的人要罰錢,并用罰來的錢開宴會。
歷史上很多詩人都描寫過斗草的場景。唐代詩人貫休《春野作》中有這么一句:“ 牛兒小, 牛女少, 拋牛沙上斗百草。”這句詩生動描繪出小孩子歡天喜地玩斗草游戲的場景。司空圖《燈花》中“明朝斗草多應喜, 剪得燈花自掃眉” 寫的也是想象贏得斗草游戲的喜悅。唐代白居易在《觀兒戲》一詩中,寫他七八歲大的兒子“弄塵復斗草, 盡日樂嘻嘻”, 陸游也在詩中寫道:“懶隨年少愛花狂,且伴群兒斗草忙。” 可見斗草是上到宮廷貴族下到普通百姓都愛玩的游戲。
二彬彬有禮來投壺
如果你經常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可能會看到一種常出現在古人宴會中的禮節性游戲——投壺,投壺是“投箭入壺”的簡稱。
關于投壺的文獻記載最早出現于《左傳》。《左傳·昭公十二年》載:“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說魯昭公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30 年的時候,投壺活動已為統治階層所熟悉。
投壺的游戲規則和現在的很多游戲都很接近,游戲中放置特制的一只壺,壺口向上打開,參與游戲的人站在離壺一定距離之外,輪流將手中的箭扔向壺中,能準確扔進壺口的就算中。游戲結束時,投中次數多的人就獲得勝利。古代的大人們玩投壺時,輸的一方要喝酒,孩子們玩的時候,當然不用喝酒,只是比誰投中最多。
投壺游戲主要比拼的是手部的穩定性和力量,要在一定距離外把箭扔進小小的壺口并不容易。為什么說投壺是一種禮節性的游戲呢?在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中,成為君子必須要掌握六種技能,即禮、樂、射、御、書、數,這也被稱為“君子六藝”。這里的射就是射箭,投壺在形態、意趣、方法、規則等方面都與射禮有諸多相似之處,因此,很多人把投壺看作是射禮的簡化,是一種禮節性的游戲。
隨著時代的變遷,在宋代時,由于統治階級倡導游戲休閑,投壺從士大夫宴會時的禮節性游戲,逐漸融入市民文化而成為普通民眾熱衷的娛樂項目。很多文人墨客寫下了有關投壺的詩詞,比如,宋代的李壁寫道:“彎弧力不任,棋局思慮費。不如習投壺,閑暇可觀禮。心精手斯應,古謂射之細。無寧真巧得,近取直如矢。”在他看來,射箭太費力氣,下棋太費腦子,什么都不如投壺有意思。同樣生活在宋代的朱翌(yì)也以《投壺》為題寫過:“誰可忘憂慰寂寥,夏長惟以一壺消。”在他心中,只有投壺可以安撫慰藉他的憂傷落寞。
三蓬頭亂發去捉魚
城市化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遠離了田間池塘。在古代,捉魚和釣魚都是炎熱的夏天里人們喜歡的一項活動。相比屋里的高溫,池塘中的水讓你無比清涼,找準機會捉到一兩條小魚,既是晚餐的美味,又能帶來許多樂趣。
唐代詩人胡令能寫過一首詩《小兒垂釣》,描寫的就是一位專心致志釣魚的古代小朋友。全詩一共四句:“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詩中描寫的這個主角頭發蓬亂、面龐稚嫩,一看就是幼稚頑皮、天真可愛的小孩子。詩人路過的時候,他正在河邊學釣魚, 側著身子隨意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但仍然可以看出他聚精會神的樣子。胡令能走到這兒,可能是忘記了朋友的住處,于是上前問路。聽到有人說話,這個小孩急忙對他擺擺手,示意他不要大聲說話,以免嚇跑了正要上鉤的魚兒。
這首詩生動地再現了釣魚小童的模樣, 神形兼備, 充滿童真的樂趣。
看過上面提到的3 個古代游戲,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游戲現在已經很少看到了,如投壺;而有些游戲還延續至今,如捉魚。還有一些游戲,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變成了其他的樣子,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足球就是由我國古代的蹴鞠(cùjū)演化而來的。那么, 現在還有哪些游戲是從古代演化來的呢?我們不妨來看看。
踢毽子
大家一定想不到,我們日常玩的花花綠綠的毽子起源于漢代,而它還有更遙遠的源頭——蹴鞠。這么一看,毽子和足球還有些“親戚關系”。毽子古稱拋足戲具,到了南北朝和隋唐時期,踢毽子風靡一時。
由于毽子簡單易學,也不需要太大的場地,在亞洲其他國家和歐洲等地,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高爾夫球
相信大家一定在生活中或電視劇里看過高爾夫球,小小的一顆白球需要大大的場地。然而,大家知道嗎? 我國古代就有了高爾夫球——捶丸。捶丸,從字面解釋,就是打擊小球,最后,小球也要進入球洞,和現在的高爾夫球是不是很像?關于捶丸的最早記錄見于成書于元代的《丸經》,里面記載,宋徽宗和金章宗“皆愛捶丸”。
我們現在從元明時期的一些畫作中,就能看到捶丸的盛行,而且很多女性和兒童也參與其中。
Pa r t .4
未來游戲什么樣子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玩的游戲也在不斷迭代更新:現在的游戲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放風箏、捉迷藏,其概念已經被擴大了許多,比如,現在當我們聽到“游戲”二字時,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電子游戲。電子游戲也是游戲的一種,作為一種復合型電子產品,它吸引著各個年齡段的玩家。
那么,在不遠的未來,游戲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1VR/AR/MR 傻傻分不清?
VR 是Virtual Reality 的簡寫,翻譯過來就是虛擬現實技術。這項技術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在這個空間中,你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都可以被模擬,還可以即時與虛擬空間中的事物交互。雖然這項技術創建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VR 游戲可以達到720°全景無死角,就是說無論你抬頭還是轉身,你所看到的畫面都會跟著你的動作改變,就像是在現實里一樣,可以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了VR 游戲的專門體驗場館,穿戴專門的VR設備后,玩家就可以瞬間進入一個完全仿真的虛擬環境, 玩家可以選擇刺激的斯巴達斗獸場, 也可以選擇神秘的樓蘭古城, 在游戲中跟隨提示完成你的主線任務即可通關。
AR 是Augmented Reality 的簡寫, 翻譯為增強現實技術。與模擬現實世界的VR 技術不同,它將虛擬物體與真實世界實時巧妙地疊加到一起同時存在。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穿戴了AR 設備走在你平時上學的路上,那些道路依舊還是存在的,不過虛擬的物體也會同時存在,例如,你在虛擬世界中養的寵物小狗也會同時出現。
MR 是Mixed Reality 的簡寫,意思就是混合現實。它是指通過在虛擬環境中引入現實場景信息,在虛擬世界、現實世界和用戶之間搭起一個交互反饋信息的橋梁,從而增強用戶體驗的真實感。MR 技術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它能跟現實世界進行實時互動。還是用上面的例子來說,如果你穿戴MR 設備來上學,你在虛擬世界的寵物不僅可以跟著你一起走進教室,當你正常上課時,它還可能跑到教室外去追逐一只現實世界中飛過的小蝴蝶。
看過電影《頭號玩家》的人可能會對里面的那款VR 游戲記憶猶新, 雖然現在的VR/AR 游戲還遠遠達不到電影中那么完美,不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技的發展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更有趣的多元游戲體驗。
2人工智能陪你玩
電影《超能陸戰隊》中,主角天才少年小宏的哥哥為他制作了一個充氣機器人,名叫大白。這個叫大白的機器人原本只是一個醫療機器人,后被小宏改造成為超級英雄。電影中小宏和大白之間的友情打動了許多觀眾,不少人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擁有一只自己的大白。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溫暖治愈的“大白”很可能走進現實,成為人們的專屬好朋友。
人工智能的英文A r t i f i c i a lI n t e l l i g e n c e , 縮寫為A I ,是指通過普通計算機程序來呈現人類智能的技術。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已有之, 在近幾年, 更是隨著ChatGPT 的橫空出世而被大家廣泛關注和討論。人工智能得以迅速發展的基礎是它驚人的學習速度, 正常人需要吃飯睡覺, 可是人工智能可以一天24 個小時不間斷地學習。
它可以學習人類語言、模仿人類說話等,很多人工智能應用都已經初步具備了與人交流的能力。
在未來,你的玩伴可能不是同齡的小伙伴,而是人工智能。它將以很多形式存在:可能只是一個電腦應用,也可能擁有人類的樣子,當你想玩游戲時,它可以隨時陪你玩,還可以保護你的安全……這是不是很棒呢?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