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讀者們應該都很喜歡《西游記》。
《西游記》中有很多用中藥治病的故事,尤其是孫悟空用馬尿治好了朱紫國國王的病,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更有意思的是,《西游記》中還有兩首包含很多中藥名的詩詞。
大家是不是也很好奇?
我們這就去看看。
內心傳聲筒—— 唐僧的“中藥詩”
在《西游記》第三十六回中,唐僧戰戰兢兢進入深山,面對莽莽群山,他吟出了一首詩:
自從益智登山盟,
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
途中催趲(zǎn)馬兜鈴。
尋坡轉澗求荊芥,
邁嶺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瀝,
茴香何日拜朝廷?
仔細讀這首詩,你會發現里面選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馬兜鈴、荊芥、茯苓、防己、竹瀝、茴香這九味中藥。在這里,它們可不是用來治病的,而是巧妙又有趣地表達了唐僧的心聲。我們選幾種來看一下:
中藥小名片
益智
有益脾胃、理元氣等功用。在詩里,它指唐僧奉唐太宗之命,赴西天取經的矢志不渝的信念。
王不留行
有活血通經、利尿通淋等功效。在詩里,它是說唐太宗親自為唐僧踐行。
荊芥
有解表散風、透疹消瘡的作用。在詩里,荊芥是“經卷”的諧音,表現出了雖然路途艱險,唐僧依然要披荊斬棘、求取真經的信念。
竹瀝
竹瀝是新鮮的竹子莖桿放在火上烤灼后,流出的淡黃色澄清液汁,有清熱祛痰的功效。詩里,唐僧希望自己和竹瀝一樣,保持心無旁騖的清澈狀態。
茴香
有祛風祛痰、散寒、健胃止痛的功效。在詩里,茴香諧音“回鄉”,表示唐僧希望成功取經返回家鄉向唐王復命的心愿。
讀完這首詩,我們會發現,這些中藥名讓整首詩變得新穎又有趣,有的準確表達了唐僧的心情和想法,如防己就代表專注的心境;有的巧妙利用字面意思來代指故事人物或情節,如“王不留行”的故事等。通過這些中藥名,詩歌完整講述了唐僧受唐太宗之命奔赴天竺,并與徒弟一起披荊斬棘去西天取經并渴望成功返回唐王朝的故事。
戰斗力爆表—— 孫悟空的“中藥詞”
上一首詩是表達唐僧的內心信念,《西游記》第二十八回里還有一首詞也充滿了濃濃的中藥味兒,這首詩描寫的主角是齊天大圣孫悟空。
石打烏頭粉碎,
沙飛海馬俱傷。
人參官桂嶺前忙,
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難歸故里,
檳榔怎得還鄉?
尸骨輕粉臥山場,
紅娘子家中盼望。
這首詞用了烏頭、海馬、人參、官桂、朱砂、附子、檳榔、輕粉、紅娘子這些藥名,把孫悟空與進犯花果山的獵戶激烈拼殺的戰斗情景描寫得惟妙惟肖。一起來認識其中幾種中藥材吧!
海馬
有散結消腫等功效。詞中指獵戶所騎的馬匹。
人參
有大補元氣、生津養血、安神益智的功效。詞中的人參諧音“人身”,指人的身軀。
官桂
可散寒祛風、治風濕筋骨痛。詞中的官桂諧音“官貴”,指達官貴人,也就是所有獵戶。
朱砂
有清心鎮驚、安神明目的功效。詞中用字面意思指被血染紅的沙子。
紅娘子
蟬科昆蟲紅娘子干燥后制成,主要功效為通淤、破積。詞中指獵戶們的妻子。
在這首詞中, 中藥名大多以諧音的方式出現, 用來描寫孫悟空激烈拼殺的戰斗場面和獵戶們的慘敗結局。詞中這些中藥的藥性都很猛烈, 有些還有毒性, 以此來表現孫悟空對獵戶們的憤怒之深。同時, 通過這些含蓄隱喻的中藥名, 吳承恩巧妙地把花果山上這場血腥暴力的戰爭轉換為意味深長的詩詞。
其實,除了這兩首詩詞,《西游記》里還有許多用中醫藥治病的故事,如我們開頭提到的孫悟空為朱紫國國王懸絲診脈,最終藥到病除,可見孫悟空也是一個中醫天才!再通過這兩首詞,相信大家可以初步感受到我國的文化瑰寶——中藥的魅力。它們不僅能運用在醫學上,還能進入文學世界,為名著增添奇光異彩。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