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經歷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后,進入智能互聯網時代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7月8日,我國掛牌成立的地市級融媒體中心達到155家;在全國333個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中,地市級融媒體中心掛牌數量占比超過46%。此外,2018年以來,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掛牌數量也持續攀升,地方融媒體建設初步成形。
1983年,我國召開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會上提出“四級辦電視”的方針。四級辦電視,即中央、省、地、縣四級辦電視,是中國電視事業發展的特色。當然,在四級之外,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方也辦起了五級、六級電視。在四級辦電視的歷史時期,隨著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的發展,電視傳播理念和市場競爭格局多次發生重大變化,但是“四級辦電視”的格局延續至今。
“四級辦電視”的決策部署,客觀上推動了中國電視事業的快速發展,讓更多老百姓通過電視節目,以更直觀、成本更低的方式,獲取新聞資訊,滿足娛樂需求。我是從地方電視臺走出來的,在過去的基層工作經歷中,有許多切身體會。
融媒時代的到來,為地縣級電視臺帶來新機遇。2018年8月21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同年9月,中宣部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召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宣布2018年先行啟動600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新華社社評中提到:一個個縣級融媒體中心成為群眾“指尖上的服務窗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正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努力打通基層宣傳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中宣部、財政部、廣電總局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地市級媒體加快深度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國遴選60家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試點單位,要求“聚焦深化改革、深度融合目標,研究制定推進試點建設的具體舉措,細化建設項目,明確任務書、時間表,扎實推進,確保實效”。
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地市級融媒體的大膽創新與嘗試。僅就近期而言,5月17日,東莞廣播電視臺國際傳播中心揭牌成立,GDToday東莞頻道上線,國際傳播中心將協同東莞各方宣傳力量,優化國際傳播敘事方式,提升國際議題設置能力,廣泛運用數字技術,打造親民化、生動化、多樣化的國際傳播內容;5月29日,鄂州國際傳播中心、鄂州臨空會客廳揭牌,Open Ezhou海外賬號同步入駐海外社交媒體Facebook、Twitter、YouTube;6月26日,濰坊渤海國際傳播中心成立,將推出包括外語AI主播在內的多元化國際傳播產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濰坊聲音;7月5日,自貢市融媒體中心、自貢國際傳播中心揭牌。
過去一年,全國各地越來越多國際傳播中心掛牌成立,面向全球講好中國故事,是這個時代賦予各級媒體機構的大好機遇。
近日,人民網研究院組織編寫的藍皮書《中國智能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在京發布。這是人民網連續第13年編著出版互聯網藍皮書,此前出版的12期主題均為“移動互聯網藍皮書”,今年首次更名為“智能互聯網藍皮書”。報告稱,2023年是中國智能互聯網發展元年。人工智能特別是大語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引領互聯網變革。人類在經歷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后,進入智能互聯網時代。
技術迭代,產業變革,地方融媒體發展迎來最佳時機。
我有一位朋友在美國擔任媒體咨詢顧問,他寫過一本書叫《重塑地方電視》。在他看來,一個地方電視臺就是一個自媒體。如今,在AI等技術加持下,地方電視臺是完全可以具備全國乃至全球傳播力的。當然,要打造好的內容,特別是能夠全球傳播的內容,對于地縣級融媒體中心而言,仍是巨大挑戰。但是,正如 “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引領中國外貿平穩提質,中國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成為出口新增長點一樣,相信假以時日,踩準內容風口,地方融媒體是能夠做出全球級傳播力的。更何況,中國微短劇的成功出海,已經為地方融媒體帶來了“走出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