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色試驗”就是運用各種材質和手段,使金屬元素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火焰呈現不同顏色,讓學生通過觀察各種特征焰色來判斷元素是否存在。一般用于鑒別溶液是否含有某種堿金屬、堿土金屬元素。例如,鉀鹽、鈉鹽均可溶于水并且沒有顏色變化、氣體放出等特征,所以鉀、鈉元素一般利用焰色試驗來進行鑒別。該文對我國新人教版(2019版)高中化學(必修)和美國高中化學主流教材《化學:概念與應用》(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中焰色試驗的處理方式進行對比研究,探索中美在知識點引入以及實驗設計上的差異,以期借鑒并促進教學。
一、中美教材有關“焰色試驗”的實驗設計比較
1.中國實驗設計
中國“焰色試驗”設計見新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40頁[實驗(2 -6)]。(略)
2.美國實驗設計
實驗步驟:
(1)從老師那兒領取6根帶有標記的小木條,這些木條已分別在氯化鋰、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鈣、氯化鍶、氯化鋇的飽和溶液中浸泡處理過。
(2)點燃燃氣燈,調整進氣口,直到出現溫度較高的藍色火焰。
(3)用夾子夾持浸過溶液的木條的一端,將其在火焰上方保持片刻,觀察并記錄火焰的焰色。一旦火焰中不再有焰色出現時,就將木條熄滅。
(4)從老師那兒領取1根浸有未知溶液的小木條,重復上述的焰色實驗,嘗試識別這種未知的金屬元素。
分析與討論:
(1)6種金屬元素各具有什么焰色的火焰?
(2)未知元素是什么?
(3)如果你碰到一類未知的晶體物質,你將如何確定它是否是食鹽?請注意,對于未知化合物,我們禁止用味覺測試的辦法進行識別。
二、中國教材新人教版“焰色試驗”特點分析
新人教版教材設計的實驗過程,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實驗方法有一些不足之處,學生不易操作,現象的觀察不夠明顯。在實驗器材的選擇方面使用了鉑絲,考慮到鉑絲的一些瑕疵,比如:價格昂貴,附著面很小,很難灼燒出較大、便于觀察的火焰,在反復灼燒、彎曲的情況下,容易折斷、使用壽命短等,教材又給出了備選物質(光潔無銹的鐵絲),但沒有說明實驗的注意事項,也沒有安全提示。編寫方式偏重于學術特色,具有較濃的學究味,顯得過于嚴肅,使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感。理想化的實驗設計是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化學知識、科學研究方法可以遷移到生活與生產中,體現了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通過實驗試做發現人教版教材實驗的特點見表2。
三、美國焰色試驗的特點分析
1.實驗設計可行性強,以學生為主體
在設計焰色試驗實驗時,從實驗原理、藥品、實驗過程到實驗結果,在實施時切實可行,在普通巾學實驗室能夠得到滿足。實驗設計突出了學生活動為中心的特點,操作簡便,現象明顯。通過實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認真思考和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
2.實驗設計的遷移性,由已知元素焰色到未知元素焰色
實驗設計突出了“情境一問題一探究一結論一應用”的實驗探究模式,有助于科學方法的培養。實驗第(4)步讓學生嘗試識別未知的金屬元素,體現了知識的應用性,學生直接參與研究,并最終使問題得以解決。在分析與討論中進行遷移應用,如果你碰到一類未知的晶體物質,你將如何確定它是否是食鹽?使學生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探索性活動,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分析與討論中,進行安全教育
做實驗首先要保證實驗的安全性,在設計實驗方案時必須考慮實驗過程中的安全,盡量避免使用對師生身體有害的藥品和進行具有危險性的實驗操作。美國教材在設計焰色試驗實驗時,專門強調“請注意,對于未知化合物,我們禁止用味覺測試的辦法進行識別。”體現了實驗設計的安全性原則。
四、對比中美教材中的“焰色試驗”的啟示
人教版教材與傳統化學教材相比,比較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及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但與美版教材相比,依然存在一些不同之處。
1.以學生為本,注重能力培養。美國實驗偏向于對身體無害的材料作為實驗素材,從學生本身出發,實驗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啟迪學生思維。從我國的教材來看,優點是比較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重視操作技能的訓練,教材編寫者嘗試設計或改進了一些實驗,體現了對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視。
2.現行高中化學人教版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編寫,但由于條件限制,個別實驗對學生探究能力要求不高,學生的實驗技能無法得到訓練提升。設計實驗除了要考慮科學性,還要注意:實驗材料易得、實驗藥品便宜、實驗裝置簡化、實驗操作簡便、實驗步驟簡單和實驗時間短等問題,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實驗的可行性。
3.美國教材整體上非常重視實驗安全性教育,注重對學生安全的保護,對于實驗安全性的考慮面面俱到。把相關的安全注意事項、安全警示圖標融人到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地預習,熟悉做實驗之前相關的安全問題,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做好實驗的信心,也提高了學生在實驗中的主動性和探究能力。我國教材也很重視實驗安全,在實驗設計過程中加大了對實驗安全的關注,涉及實驗規則、實驗安全以及儀器的使用方法等。
4.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適當對教材所選實驗進行取舍,改進一些不適合學生完成的實驗。在使用人教版教材時,可以借鑒美國教材實驗的內容,將實驗設計的思想、方法引入到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可以嘗試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不斷拓寬學生實驗的時空,密切聯系實驗與生活的關系,改變實驗遠離生活的現狀,讓科學探究走進學生生活,使科學探究成為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法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