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金屬的活動順序是判斷有關置換反應能否發生的依據,也是使學生在掌握金屬與酸、金屬與鹽溶液反應條件的基礎上,能夠解釋生活中一些常見現象。選擇試劑比較和驗證金屬的活動性,是對金屬性質的靈活運用,其知識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
一、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例題1(2023年廣西)下列金屬中,金屬活動性最強的是(
)。
A.K
B.Zn
C.Cu
D.Ag
解析
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金屬的活動性就越強,選項提供的4種金屬中鉀的位置最靠前,故4種金屬中金屬活動性最強的是K。答案:Ao
二、判斷金屬與酸反應
1.金屬:排在氫前面的金屬(K、Ca、Na這3種金屬的活動性非常強,還可以與水反應)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
2.酸:稀鹽酸、稀硫酸與排在氫前面的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濃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強,與金屬反應后不生成氫氣。
3.鐵與酸反應時,生成亞鐵鹽。
例題2 (2023年西藏)將粗細相同的X、Y、23種金屬絲分別放人質量和濃度相同的稀鹽酸中,根據如圖1所示的實驗現象,3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順序正確的是(
)。
A.Y>Z>X
B.X>Z>Y
C.Z>Y>X
D.Z>X>Y
解析
將粗細相同的X、Y、Z3種金屬絲分別放入質量和濃度相同的稀鹽酸中,X產生氣泡的速率較快,Z其次,Y不與稀鹽酸反應,則3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順序正確的是X>Z>Y。答案:B。
三、判斷金屬與鹽反應
對于金屬:排在前面的金屬(K、Ca、Na除外)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對于鹽:必須可溶于水,金屬和鹽反應的微觀實質是金屬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離子,鹽溶液中不活潑金屬離子得到電子形成金屬單質。鐵與鹽反應時,生成亞鐵鹽。
例題3(2023年懷化)向Cu(N03)2溶液中分別加入金屬X、Y,反應一段時間后在X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y表面無明顯變化,則X、Y、Cu3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A.Cu>X>Y
B.X>Cu>y
C.X>Y>Cu
D.Y> Cu >X
解析
現有X、Y2種金屬,分別把它們插入到Cu(N03)2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在X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在Y表面無明顯變化,說明X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y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弱。即金屬活動性:X>Cu>y。答案:B。
四、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實驗探究應用
要驗證金屬的化學活動性順序,可按下列方法選擇金屬和鹽溶液:先將金屬按金屬活動性順序排序;再選擇中間金屬的單質,選擇兩端金屬的鹽溶液,或選擇中間金屬的鹽溶液,兩端的金屬的單質。
例題4(2023秋洋縣期末)為比較某金屬尺與鐵、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對3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做:猜想一:R>Fe>Cu;猜想二:Fe>R>Cu;猜想三:Fe >Cu >R。
【實驗探究】方案一:完成表1探究實驗。
方案二:將經打磨并形狀、大小相同的鐵片銅片和R片進行表2所列實驗。
【得出結論】猜想一正確。
【表達交流】(3)寫出鐵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
(4)方案二中x=____,y=___。
解析
(1)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2)鐵比銅活潑,則鐵能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會觀察到鐵絲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轉變為淺綠色;(3)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