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不是惡魔也不是敵人,它像是一個過度保護你的朋友。因為它曾經看到你受傷害,所以想保護你的安全。不要粗暴地對待它,你應該向它證明,你已經強大到能處理任何事情,可以保護自己了。
—減少期待,戒掉敏感,這是快樂的黃金法則
人生充滿了“試錯”總好過人生充滿了“如果”。
—向前走,好過原地踏步
該怎樣做決策呢?最好的結果是你想要的,最壞的結果是你可以承擔的,那就是你可以去試試的。沒有什么事是“一定能成”的,你控制好了風險,就可以去多做嘗試。嘗試越多,機會越多。做事越多,成事的可能性就越大。
—作家李鲆
不要盲目認為唯有讀書高。沒目標、不系統地讀書,只是比看電視、打游戲稍微有意義一點,本質上還是一種消遣活動。對有些人來說,草草翻看一遍《人類簡史》《未來簡史》,還不如讀《手把手教你看財報》有用。
—網友@435hz
一個人給另外一個人最貴重的禮物就是時間。
—所以,“永遠”是一個程度副詞
正如食品會標榜“天然有機”或“非轉基因作物”,再過不久,人類大概會希望每件作品上清楚標注“本作品在創作時未使用人工智能”。
—22世紀最貴的是什么?大概率還是人才
不要愛人身上的某種可能性,然后期待它成型。愛人就要愛一個成型的人。
—簡單來說,討厭懶人,你就直接找個勤快的,別找個說“我會為你變勤快”的
嘬老族。
—“嘬老族”是指不完全啃老,但偶爾有點情況,就找爹媽“嘬”一口、要點小錢的人。這是一些年輕人的自嘲
正如加繆所言,欲望總是以厭倦收場,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總是渴望更多,更是因為在追求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真正對自己和他人有意義的東西。
—這種厭倦,并非是對所得之物的否定,而是對在不斷追求過程中產生的空虛和迷茫的感知
如果你真的很喜歡做一件事,那一定要養成自己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去做這件事的習慣。
—做這件事最好可以獨自享受,不用分享,即便沒有人圍觀,也會樂在其中
池 子|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