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解說是一種特殊的環境教育交流方式,通過實物、模型、文字、圖示和解說人員將特定環境信息傳遞給受眾,并期望引起受眾等方式的解說環境意識、情感、理解、態度及行為的改變,這種方法在推動社會環境教育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相較于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等,環境教育基地的類型更為廣泛,覆蓋領域更大,承載著更為豐富的環境教育功能。因此,依據基地自身的資源優勢與特點,積極發展特色解說,是構建高效解說體系、發揮環境教育功能、實現基地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本文從廣東省生態保護類、環境治理類、綠色創建類、展示場館類四類環境教育基地的資源優勢出發,分析出四類環境教育基地的典型特征為“親”“踐”“行”“整”,以此為依據,提出了“融”“警”“范”“現”這一對應的特色解說方向,細化提出了每類基地的特色解說內容平臺和發展特色解說產業的具體策略,旨在通過構建系統、專業的特色解說體系,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環境教育基地建設提供實際可行的借鑒與指導。
一、生態保護類:“親”“融”
“親”即親近,象征親近自然,參訪者可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體驗自然之美,是此類基地的獨立魅力所在;“融”即融合,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愿景,是基地在打造特色解說及產業時的關鍵指向。
一是自然教育徑。自然教育徑是一條在自然環境中精心鋪設的小徑,是自然中的學習之路,沿途設有科普說明牌和植物名牌,讓參訪者在享受大自然陽光、空氣、流水和鳥鳴的同時,探索自然的奧秘,設計理念是將大自然的魅力與科普知識完美融合。沿著小徑漫步,參訪者仿佛置身于一個生動的植物或動物博覽會,親身感受大自然的陽光、呼吸清新的空氣、聆聽潺潺流水聲和鳥兒的歡歌,享受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愉悅。自然教育徑的設計富有多樣性和教育性,根據不同的教育主題,可以設置多種類型的路徑。如自然觀察徑讓參訪者深入觀察自然界的細微之處,探索自然的奧秘;自然教育走廊則提供了一個系統學習自然知識的空間,讓人們在行走中汲取知識;森林體驗步道帶領人們深入森林,感受大自然的原始魅力;觀鳥步道則為鳥類愛好者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觀鳥場所。
二是自然教育工作坊。自然教育工作坊是以資深自然教育專家為核心,匯聚10-20名學員,共同探索自然教育的奧秘。在這里,學員們將在主講人的引導下,通過體驗式、互動式、啟發式、游戲式等多種形式,開展與自然教育緊密相關的活動,使對自然的認知更加深入和具體。無論是熱烈的討論、生動的演講,還是互相評價,都能讓學員們在自然教育的海洋中暢游,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之情,是一種小團體、深層次的交流方式。
二、環境治理類:“踐”“警”
“踐”即實踐,表示環境治理類基地在環境保護與環境治理方面的實踐,是此類基地的典型特點與優勢;“警”即警示,表示通過現場展示環境治理過程,警示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以達成教育目的。為創建特色解說,可重點圍繞這兩點展開:一方面,展示企業環境治理的實踐經驗與成果,讓公眾直觀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過現場警示教育,加深公眾對環境污染危害的認識,激發其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一是環境治理解說。環境治理解說作為環境治理類企業的重要服務內容,在直觀展示治理過程和治理設備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解說系統。這不僅涉及基地的開放程度,還需注重解說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以及解說媒介的多樣性。通過環境治理解說,企業能夠向公眾傳達治理原理、過程以及設施設備的運作機制,同時強調企業安全運行的重要性和科學性。此外,還需強調環境設施在設計、安裝、檢維修等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如廢水處理設施中廢水的收集處理、化學試劑的儲存使用、設備的停運拆除等環節的風險點。通過構建解說體系,企業不僅服務于自身的生存發展,更可履行社會責任。
二是公眾關系解說。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核心,通過闡述人的行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與相互影響,增強人們的環境意識和有效參與能力、普及環境保護知識與技能、培養環境保護人才。環境問題是由于人口增長、現代科技和現代生產力迅猛發展所產生的問題。環境治理企業在前期展示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公眾關系的解說,讓公眾意識到人類的行為對環境影響的結果。
三是特色解說產業:研學解說。研學解說作為特色解說產業的重要一環,是學校教育的有效拓展。它強調以真實問題為導向,進行跨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對于培養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環境治理類企業憑借其專業技術和實踐經驗,能夠為研學解說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專業的指導。通過研學解說,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中,深入了解環境治理的復雜性和挑戰性,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三、綠色創建類:“行”“范”
“行”即踐行,在此表示綠色創建類環境教育基地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實現綠色發展,是此類基地的典型特點與優勢;“范”即示范,在此表示此類基地示范自身綠色踐行的行為示范,從而能在理念上引領,行為上指導參訪者綠色踐行,是此類基地在構建特色解說與特色解說產業的重點方向。
一是綠色創建歷程解說。綠色創建類環境教育基地是綠色發展的先行者,綠色創建的歷程是行為過程的展示,但更重要的是理念變更的支配,因此歷程的解說是基地用實際行動向公眾展示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示范性更足、教育性更強。具體可通過大事記、案例分享等方式進行綠色創建歷程的解說,在此過程中也展示了綠色生活規范的具體做法與內容。
二是綠色發展理念解說。綠色創建類環境教育基地是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和展示平臺,綠色創建的過程,不僅是行為的示范,更是用實際行動對綠色發展理念深刻變革的生動詮釋。基地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取向,以綠色低碳循環為主要原則,不僅關注環境教育的實施,更重視在教育過程中融入綠色發展的思想。可通過舉辦各種綠色活動,如綠色講座、綠色論壇、綠色展覽等,推動綠色發展理念的傳播和實踐,不僅吸引了公眾的關注和參與,也促進了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動綠色發展的進程。
三是特色解說產業:勞動與職業體驗解說。綠色創建類環境教育基地為參與者提供了獨特的勞動與職業體驗機會。通過親身參與綠色創建中資源循環利用等環保實踐活動,參與者能夠深入了解綠色發展的實際操作和重要性。若體驗者是學生,則成為學生步入社會成為真正的勞動者的重要教育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現實問題的探究中得以應用并完成知識的重新構建。基地可設計具有開放性、探究性、挑戰性的項目內容,引導學生通過系統統籌、分工協作等項目化學習的方式,以勞動項目為載體,完成特定內容的學習,在真實的場景中提升環境素養。
四、展示場館類:“整”“現”
“整”代表整理、歸納、總結的意思,即展示場館類教育基地通過系統梳理、歸納、總結環境教育的優秀案例或實踐歷程并通過專門的場館進行展出,是此類基地的典型特點與優勢;“現”代表展現、再現之意,在此表示展示、在線經系統整理過的史料或案例,可達到系統教育的目的,是此類基地在構建特色解說與特色解說產業的方向。
一是主題展覽解說。即圍繞特定環境教育主題設計的展覽所進行的專業解說。在策劃這樣的展覽時,基地需要融入環境教育的核心理念,通過展覽的各個細節來傳遞環境保護的信息。比如,在博物館展廳的設計中,基地可以巧妙地將環境教育的元素融入其中,利用獨特的空間設計、色彩搭配和光源效果,打造出一個直觀、引人入勝的環境教育展示空間。這樣的展覽不僅讓參訪者能夠欣賞到精美的展品,更能夠在參觀過程中深入了解和接受環境教育的信息,從而提升他們的環境意識和保護自然的責任感。
二是沉浸式體驗解說。這是一種創新的環境解說方式,它借助虛擬現實(VR)等技術,為參訪者營造出身臨其境的自然環境。參訪者戴上VR眼鏡,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茂密的熱帶雨林、廣袤的沙漠或深邃的海洋之中,感受不同生態系統的獨特魅力,輔以精心設計的環境教育解說詞,使參訪者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時,提升環境素養。
五、結語
為了適應廣東環境教育基地的高質量發展需求,基地應系統布局多元化發展,實現特色對標,并推動多元跨界合作,形成獨特的發展亮點。各基地需強化差異化發展理念,以環境解說為突破口,深入挖掘基地特色,走“環境教育+”的創新之路。
在解說系統構建上,應基于通用體系,結合資源特點開發特色解說項目,優化解說質量,讓參訪者在休閑中有所學、在娛樂中有所得,從而增強公眾的環保興趣,提升基地吸引力,強化環境教育功能,推動基地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同時,各基地間應優勢互補互通,將解說體系互鑒互學,共同促進環境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王芳芳單位系廣州現代青少年發展研究,王波單位系廣東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黃秀軍單位系華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