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明確指出,要提質建設立體全面開放通道,不斷增強內暢外聯的樞紐通達能力。成都將如何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通道,提升門戶樞紐通達力支撐力,以及增強現代物流和口岸平臺服務能級?
成都市口岸物流辦黨組書記、主任曾虎表示,近年來,市口岸物流辦持續用力推進國際通道拓展、樞紐能級提升、口岸平臺建設、產業建圈強鏈、低空經濟發展等重點工作,為成都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下一步,市口岸物流辦將緊緊圍繞市委全會明確的目標任務,重點做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產業有關工作,發揮“兩場兩港”樞紐優勢,支撐高水平對外開放。
提升位勢能級建強國際航空鐵路樞紐
成都作為中國內地第3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已形成通達五大洲的骨干航線網絡。曾虎表示,下一步,成都將深度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天府國際機場、雙流國際機場“兩場一體”協同高效運營,構建以天府國際機場等為核心樞紐的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構筑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
6月2日,航班CA1003從雙流國際機場起飛,歷經10小時抵達巴黎戴高樂機場,標志著由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開行的“成都-巴黎”貨運航線正式開通。這一航線的開通,將進一步拓寬亞歐地區的物流渠道,推進我國西部地區與歐洲之間的產業協同發展,積極促進“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為“空中絲綢之路”建設提供助力。
成都還將不斷優化國際客貨航線網絡結構,“我們將會同民航管理部門、省機場集團、駐場航空公司、口岸聯檢單位等形成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良好合力,增強成都國際航空樞紐航線網絡廣度和厚度,共同打造高質量航班波。”曾虎介紹,成都將進一步織密國際客貨運航線網絡,在推動歐美樞紐航點恢復拓展的同時,結合國際航空市場結構變化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新興市場航線,加密重要樞紐航線航班頻次,提高與全球主要城市和國內城市之間的通達性,形成功能完善、覆蓋廣泛的國內國際客貨運航線網。
同時,培育壯大航空樞紐運營人,推動加大成都機場運力等資源投放力度,深入開展“國際通程航班”工作,用好144小時過境免簽、24小時直接過境免辦邊檢手續等政策,積極擴大航空中轉業務規模及國際業務占比,提升航空樞紐服務水平,更好地促進“拓市場、促交流”活動的開展。
天上飛機翱翔,地上列車飛馳。
成都國際班列經過11年的穩定運行,已構建西至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四向拓展”國際班列線網體系,累計開行近3萬列,聯通境外112個城市。曾虎表示,推動中歐班列(成渝)高質量發展,成都將做強中歐班列(成渝)品牌,圍繞制造型、貿易型企業適鐵跨境運輸需求,持續推動中歐班列(成渝)提質增效,加強外貿“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及跨境電商等班列運力保障,提升中歐班列(成渝)境外服務能力,保持中歐班列(成渝)開行規模全國首位優勢,打造亞歐大陸橋上運輸最穩定的“鋼鐵駝隊”。
曾虎表示,在增強“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成都集結中心功能方面,將優化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線網體系,加大與東盟國家鐵路及海鐵聯運班列開行力度,完善跨境鐵路通道運行線路網絡,加密班列運行頻次,拓展新線路和新站點,進一步提升國際班列通達性和覆蓋面,加快構建“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系,做優做強“蓉歐速達”“中老泰馬”“瀾湄蓉歐”等特色快線品牌,有效促進成都與歐洲、東南亞、中西亞等國際消費市場的銜接互動。
提質現代物流服務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成都是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具備陸港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國家級試點示范,擁有物流企業7800余家,其中全球物流100強23家、中國物流50強33家。
下一步,圍繞建強物流港(中心)樞紐功能,曾虎表示,成都將做優做強國際空港陸港片區功能,加快建成順豐西部航空貨運樞紐、DHL西南轉運中心、玉湖冷鏈西南供應鏈基地;突出電商快遞、鐵公聯運、汽車物流等專業物流服務優勢,加快布局建設簡陽菜鳥智能骨干網、新津云港物流園、成都經開區無水港等區域型轉運分撥基地項目;引導簡陽產業物流中心、新津鐵路物流中心、龍泉公路物流中心差異化協同,打造區域物流服務品牌。
推動物流供應鏈企業提質升級,成都將圍繞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建設,聚力提升“樞紐對樞紐”“門到門”全程供應鏈服務能力,分類開展補鏈強鏈精準引育。圍繞順豐、川航物流、國貨航等航空承運人和準時達、遞四方等航空貨代企業,打造航空貨運“超級承運人”和國際供應鏈綜合服務商。引導鏈主型企業及5A級物流服務商在境外設立分銷服務網點和貨運服務節點;加快推動物流服務深度嵌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低空產業等重點領域,推廣“主輔分離”“一產一鏈”等供應鏈創新模式,促進物流產業和產業物流協同發展,提升物流、經貿、產業協同水平。
成都現有2個開放口岸、5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及場所、14個進境指定監管場地,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口岸開放平臺基本形成。曾虎表示,在提升口岸開放平臺能級方面,積極優化全市綜保區布局,爭取天府空港綜保區及早獲批設立;結合全市綜保區區位交通和產業基礎條件,與經信、商務、科技等部門形成合力,在穩定加工制造、物流分撥業務的同時,加快檢測維修、銷售服務、研發設計等新業態發展;學習借鑒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建設經驗,依托天府國際機場和天府空港綜保區,積極探索申報設立天府國際商務合作區,推動“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制度從貨物向自然人拓展,進一步提升全市對外開放平臺能級。
在強化通關服務保障能力方面,優化天府機場國際旅客中轉業務流程,在前期開通國際轉國際、國際轉國內通程航班的基礎上,推動國內轉國際通程航班盡快開通,提升旅客中轉效率和體驗;優化天府機場國際貨物通關作業流程,探索創新“卡口運抵”“多點交運”“空空中轉”等通關模式,提升貨物通關效率;針對進口生物醫藥、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肉類等特殊商品的特點,協同海關做好快速通關服務,促進關聯外貿企業引育和進口規模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