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對卵巢儲備功能下降這個概念不太熟悉,但另一個詞——卵巢早衰,您肯定聽說過。去年年底,有關“42歲女子20天內斷崖式衰老”的新聞沖上熱搜,讓廣大女性重新認識到了卵巢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那么,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和卵巢早衰是一回事嗎?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會有什么表現?

卵巢儲備功能是指卵巢皮質區卵泡生長發育并形成可受精卵母細胞的能力,此能力取決于卵巢儲備始基卵泡的數量和質量。若卵巢內可募集的卵泡數量減少或卵母細胞質量下降,配子生成功能下降,可致生育能力下降, 即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這是育齡期女性常見的生殖內分泌疾病之一。患者抽血化驗后,結果可呈現為抗繆勒管激素(AMH)水平降低、基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等現象。如果是做B 超檢查,可能會發現竇卵泡數量(AFC)減少。
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分為高齡相關的生理性下降和與年齡不相符的病理性下降兩種。與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相關的概念有卵巢早衰、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低反應等。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 歲前出現閉經、卵泡刺激素升高和雌激素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圍絕經期癥狀,是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發展的最終結局。
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和卵巢早衰的診斷存在年齡限制,而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是根據異常的卵巢儲備功能參數來進行診斷的,沒有年齡限制。舉例來說,40歲以上的女性可能被診斷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但不會被診斷為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或卵巢早衰。所以,卵巢儲備功能下降不等于卵巢早衰。

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年齡、遺傳、自身免疫、感染,以及醫源性因素,如有婦科手術史、放化療史等。焦慮、抑郁等情緒因素,以及生活壓力大等社會心理因素,也可能影響卵巢功能。
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癥狀表現主要有生育力降低、月經紊亂,以及性激素紊亂的相關癥狀。
生育力降低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孕不育、早期自然流產、反復流產等癥狀。在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初期,患者仍能自然排卵,但懷孕的概率較正常女性下降,而且容易發生自然流產和胎兒染色體畸變。
月經紊亂的表現,不一定發生在所有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身上。患者可以有規律的月經,但也可能出現月經紊亂,如月經周期特別長或特別短、經期延長、經量時多時少等。性激素紊亂的相關癥狀有潮熱盜汗、排卵異常、失眠多夢、心臟不適、骨質疏松等,跟女性更年期的癥狀相似。
通過抽血化驗并結合患者的年齡因素,醫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卵巢儲備功能情況。當患者的檢測結果與以下任何一項相符時,就提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AMH<1.1ng/ml,兩側卵巢里的卵泡數量加起來不到5枚,連續兩次月經周期抽血檢查FSH≥10IU/L。此外,35歲以上的女性如果積極嘗試備孕超過6個月仍未成功妊娠,就要盡早進行卵巢儲備功能評估檢測。
不推薦月經規律的未婚未孕育齡期女性評估卵巢儲備功能,以免造成恐慌、焦慮的心理。有高齡(>35周歲)、遺傳、醫源性因素等卵巢儲備功能下降高危因素的女性,可以評估卵巢儲備功能。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考慮進行卵巢生育力保存。
那么,已經確診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女性可以生育嗎?答案是可以。因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導致不孕不育的患者,可以考慮以下治療方法。
性激素治療 月經不調的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女性可以嘗試性激素治療。性激素治療的原理是利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模擬人體正常的生理周期。藥物可以使患者月經規律,避免異常出血,同時提高生活質量,但在提高生育力方面效果不明顯。
促排卵及輔助生殖技術 有生育需求的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女性可以接受促排卵及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即通過人工授精、試管嬰兒等技術實現生育愿望。
中醫藥治療 中醫藥治療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基本原則是補腎,因為腎主生殖。患者口服中藥或中成藥,可有效改善卵巢儲備功能,且不良反應較少。另外,中醫針灸也對改善卵巢儲備功能具有較好的療效。
其他治療 其他干預方式包括補充維生素D、脫氫表雄酮(DHEA)及輔酶Q10等。現有研究證實,這些干預方式對改善卵巢儲備功能有一定的益處。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保護卵巢功能,尤其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議女性朋友保持規律生活,適當鍛煉,避免熬夜,不要久坐;避免接觸生殖毒性物質,戒煙戒酒;堅持健康合理飲食,控制體重;緩解心理壓力,疏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注意性健康,暫無生育需求者要合理避孕,接受性健康指導,避免人工流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