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資產管得怎么樣、用得好不好,關乎國之命脈、人民福祉。全力推進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工作,是新時代黨中央賦予人大的一項新職責。
慈溪經濟發達,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已超2300億元,各項投資總額達到519.51億元,遠超財政投資建設項目的資金規模。面對國有企業資產規模大、經營活動廣、資金投入多的現狀,持續加強對國資國企的監督,對推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現地方國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上級有要求、現實有需求,2018年伊始,我們就著手布局人大國資監督工作格局。經過這些年的探索,逐步打造形成了‘三全三化’國資監督體系,實現資產報告全面覆蓋、審議監督重點突出、監管手段智慧高效,取得了明顯成效。”慈溪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百南說。
激活特定問題調查
推進“全口徑規范化”監督
國資監督的第一步,就是徹底摸清資產“家底”。但是市屬國資在配置、使用、處置、管理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和薄弱環節,有些問題成因復雜、由來已久,必須通過非常措施和剛性手段來破解。
慈溪市人大的選擇是啟用特定問題調查。
2018年3月22日,慈溪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十二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關于提請開展政府資產特定問題調查的議案,決定對全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及市屬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房屋、建筑物及土地等)開展特定問題調查,開啟國資監督的“破冰之旅”。
在隨后的兩年半時間里,通過“動員部署、自查核查、分析研究、問題整改”四個階段,慈溪市人大常委會厘清了國有資產基本脈絡,梳理出資產監管機制不健全等四大類264條問題,并作出加強政府資產監督管理提升國有資產使用績效的決議。
“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多方印證,所有問題經被檢查單位蓋章確認,所有憑證保存完整?!眳⒓舆@次調查的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通過調查,全面掌握了市屬國資的總量、結構、使用、遺留問題等翔實數據,監督起來更有底氣了!”
市政府同樣把這次調查作為向“沉疴痼疾”亮劍的契機,先后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市屬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制定完善了國企分類分層監管、資金統籌管理等20多項國資改革配套制度。將原先分散于各部門的國有企業監管職責整合納入四大集團公司統一監管之下,所有經營性資產納入統一管理。加快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轉型,累計落地實施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13個,總投資規模3.17億元。
經過幾年的制度運行,慈溪市人大國資監督更加追求規范性和精準性。2019年3月,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出臺市政府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實施辦法,以每年“審議綜合報告+聽取審議3個(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企業國有資產、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專項報告”的形式,構建“1+3”國有資產報告體系。2020年完善國有企業主要財務指標情況,2021年增加主要自然資源分布利用和盤活處置情況,2022年又新增國有資產主要指標三年滾動變動情況。
此外,結合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典型問題和突出短板,探索設立涵蓋總量、結構、使用效率、運營效益等方面15項重點評價指標,并在監督中逐步優化完善,建立起了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至此,慈溪市人大“全口徑規范化”國資監督框架已然成型,實現人大國有資產監督“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向全體代表和廣大群眾晾曬出深度與廣度并重的國有資產“明白賬”。
打造跟蹤監督閉環
推進“全鏈條精細化”監督
2023年7月,全國人大制定出臺《關于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工作的五年規劃(2023—2027年)》,要求更好發揮審計監督對人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的支撐作用;同年11月,省人大財經委、省審計廳聯合出臺《關于建立人大財經監督與審計監督貫通協同工作機制的意見》,為各地推進人大財經監督與審計監督的貫通協同提供了科學指引。
早在2020年,慈溪市委市政府就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審計整改落實工作機制的實施辦法》,建立起多部門參與的全鏈條審計整改督察督辦制度。4年來,人大預算工委、審計、紀委監委等部門連續開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聯合督查,涉及整改單位24家,重點現場檢查20次、查閱整改臺賬資料1200余份。
為了進一步深化“人大+審計”協同貫通、聯動監督機制,加強雙方重點成果共享與運用,每年6月,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與審計部門聚焦國有企業運營質量和效益、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三方面內容,精準梳理國資國企審計情況,形成問題、責任、整改、銷號“四張清單”。
“對市政府以及國有企業的整改銷號情況,我們秉持‘三個不放過’的原則開展持續性、穿透式的跟蹤監督?!贝认腥舜蟪N瘯A算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首先是問題不整改不放過。聯合審計部門連續3年開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回頭看”行動,通過事出而為、事成為止,確保問題整改“清倉見底”。截至2023年底,109項整改“回頭看”問題事項累計整改完成108項,完成率99.1%,有力推動了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的有效解決。
其次是整改不見效不放過。組織開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專題詢問,形成了“前期調研+聽取報告+代表審議+專題詢問+跟蹤監督”的全鏈條、全過程的組合式監督機制,用“人大之問”為審計整改“把脈問診”,實現以問促改、以問增效。
最后是見效不鞏固不放過。把審計查出問題中的突出問題、普遍性問題和屢審屢犯問題,比如重大投資項目管理、平臺(園區)財政財務管理、產業園招商引資管理、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等,作為人大財經監督的重點內容。
國有資產規模大、種類多,涉及財政、國資、資規、農業、水利等多部門,絕非人大預算工委一家監督之責。為此,慈溪市人大探索構建常委會及各工委共同參與的“大監督”工作機制,即預算工委全面調研監督、相關工委重點問題專項監督、常委會會議審議監督,實現工作機構專業與資源優勢互補,形成“監督—落實—再監督—再落實”的“全鏈條精細化”監督閉環。
依托數字賦能助力
推進“全方位智能化”監督
底數摸清、整改有力、機制健全,在加速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的今天,人大國資監督面臨著更動態、更智能、更高效的新要求。
2023年,慈溪市人大督促政府啟動并試運行“全口徑國有資產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推進資產信息橫向互聯互通、縱向共享共用。人大預算工委深度參與平臺建設方案、框架內容、功能設置等研究,推動行政事業性8大類國有資產全部納入數字化動態管理,歸集資產數據近50萬條,打通財政、國資、資規等部門數字壁壘,搭建跨年度、跨部門的分析預警模型。市屬 114 家國有企業統一財務軟件管理,國企資金流納入銀企直連平臺實時監管。通過對海量資產數據整理、分析,建立“國有資產一本賬”“土地房屋一張圖”“主要資產一清單”“自然資源一張網”,實現對國有資產全時監測、模型分析、智能管理。
在此基礎上,迭代升級人大財經監督系統,完善國有資產監督平臺功能,初步形成國有資產數字化管理和人大智能化監督兩大“中樞大腦”互聯互通,實現對國有資產全景感知、智能研判、監督直達。
如今,通過人大國資監督平臺,國資使用效益提升的成績單躍然眼前:推動實現新增辦理資產權證2145宗,涉及房屋面積104.42萬平方米,土地 206.02萬平方米,82處行政事業單位所屬閑置商品房和店鋪完成公開處置,收入7800余萬元,大量政府鎖定房產通過調產安置、公開拍賣等方式實現有效盤活利用,文化、體育場館等公共資源加大社會開放共享程度。推動向市屬國有企業注入海涂地、城市停車場、管網管線、特許經營權等資產資源近250億元,“輸血送氧”助推國企做大做強。督促存量土地多路徑盤活利用,累計消化批而未供土地 2.7萬畝,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效明顯,土地資源利用質效得到明顯改善……
“國有資產是全體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孫百南表示,“接下來,我們會始終肩負起管好、守好國有資產‘家底’的重要職責,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全力推進人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工作提質增效,不斷提高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工作的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