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念不忘,終有回響。
4月28日,紹興發布一則消息:紹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紹興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修訂)》,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這天,紹興市人大代表、紹興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袁海平難抑興奮,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發到了微信朋友圈和一直關心著進展的學校退休老同志們。
這一實施意見的出臺,是袁海平用心力、腳力、筆力破解民生難題的又一次成功實踐,充分體現了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履職擔當。
用“心力”:選準履職主課題
“我是一名諸暨人,老家離楓橋不遠,對家門口的經驗有更深的體會。”袁海平如是說。
這些年來,袁海平始終堅持“方向貼民心,目光聚民意,成果惠民生”的目標,把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履職的主課題。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走深走實的過程,就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過程。”她道出了如何以“楓橋經驗”推動代表履職的新思路。她認為,無論是代表履職還是實踐“楓橋經驗”,都需要堅持“用腳步丈量民生,用眼睛觀察民情,用耳朵傾聽民聲”。
2022年盛夏,袁海平冒著酷暑,用12天時間走遍諸暨所有鄉鎮,帶領40名師生在楓橋鎮蹲點4天,圍繞“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打造新時代共同富裕地”開展實地調研,團隊獲評“全國暑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
與此同時,她充分發揮個人在“楓橋經驗”研究方面的深厚積淀,在全國首部以“楓橋經驗”為主要內容的創制性地方性法規——《紹興市“楓橋經驗”傳承發展條例》的制訂和實施過程中,積極建言獻策,提出新時代“楓橋經驗”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的“五進”思路與路徑,并帶領學生深入踐行“五進”,宣傳好“楓橋經驗”。此外,她還組織參與了多場“楓橋經驗”與基層治理的學術研討會,并研究形成了“楓橋經驗”助推發展、“楓橋經驗”與全過程人民民主、新時代“楓橋經驗”與共同富裕等一系列成果。
用“腳力”:問需求策于群眾
2023年3月,在紹興市九屆人大三次會議上,袁海平提交了《抓緊出臺政府規章,加快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建議。
其實早在2019年,紹興市政府便出臺了《關于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全市各地加裝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推進速度與老百姓現實需求、政府惠民政策初衷依然存在較大差距,日益成為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的一道“大難題”。
問題和矛盾在哪里?如何才能加快推進?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袁海平的腦海中。為此,她邁開腳步,深入一個個社區、一戶戶居民家中,走街串巷發放《關于紹興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情況的調查》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2196份。
歷時三個多月的走訪調研,袁海平將回收問卷中19類問題、105個選項的群眾意見建議,逐項進行分析比對,全面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和具體意見。其間,她又一遍遍地與相關部門、專家溝通,向身邊居民征求意見,反復核查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多輪的反復磨合、修改,最終形成了近5000字的建議稿。
“袁代表的所有建議和研究成果,都是深入一個個村鎮社區,走到一戶戶居民家中,一步一個腳印丈量出來的。”紹興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評價。
今年初,在紹興市九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前夕,袁海平又將目光瞄準了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的中小學(幼兒園)供餐標準與營養問題。通過深入走訪各區、縣(市)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學生餐供應方等,向家長隨機走訪調查,并充分依托校友資源了解其他地市的學生餐標準與主要做法,最終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小學(幼兒園)供餐機制,提升學生健康營養水平的建議》,建議制定出臺《紹興市學生營養餐指南》,探索學校多套餐供餐模式等。
“自從當了人大代表之后,我‘游遍’了整個紹興。”袁海平打趣道。
用“筆力”:當好人民代言人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寫建議和調研報告,每個字、每句話都是在為人民代言。提筆擔起了責任,落筆要體現群眾的期盼和智慧。”袁海平常常這樣提醒自己。
2023年,袁海平立足諸暨宅基地改革的創新實踐,多次赴諸暨和杭州進行實地調研、討教專家,潛心探尋“宅基地改革+‘楓橋經驗’”的“密碼”,形成的《諸暨“楓橋式”民主宅改破難促治的創新實踐與啟示》《諸暨宅基地改革“三件事”的創新實踐》等3份決策建議均獲省市領導肯定性批示。
兩年多來,袁海平的履職建議和調研報告多次獲省市領導的批示肯定,這與她把群眾呼聲和代表職責凝于筆端,對每一份建議和報告字斟句酌、精打細磨密不可分。
2022年,為加快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這一重要民生工程,她先后13次赴實地調研,并在認真梳理、比對、論證的基礎上,起草了《關于加快建設紹興市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冷鏈智慧物流中心的若干建議》。最后,該建議得到有效落實,并被評為2022年度市人大代表優秀建議。
用心聽民聲、察民情,實現從“民聲”達“民生”。袁海平一直以人大代表為人民的初心履職前行。作為一名來自高校的人大代表,袁海平還十分關注大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多次參加“局長·代表面對面”活動,圍繞高校服務地方、在紹高校畢業生創就業及幫扶、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楓橋式”平安校園建設等民生問題與市教育局負責人進行對話,積極建言獻策。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問需于民、尋策于民,提出解決問題方法、做實民眾期盼之事,袁海平樂在其中,步履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