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化縣人大常委會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創新工作方式和載體,增強監督剛性和實效,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打好“組合拳”,讓人大監督更有力度
立足黨政所需、群眾所盼、人大所能,把監督工作與行使決定權、任免權有機結合起來,用好視察檢查、專題詢問、特定問題調查等監督手段,使人大監督更有深度、更具權威。
為全面貫徹縣委“工業強縣”決策部署,近年來,開化縣人大常委會依法作出關于“兩新”產業園建設、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在此基礎之上,先后聽取產業園建設、科創平臺建設、企業破產案件審理等情況報告。2023年,結合產業園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縣人大對縣政府及15個部門開展專題詢問,以釘釘子精神推動解決突出問題22個。2024年,又聚焦問題再發力,啟動對經開區要素保障情況的特定問題調查。
推出“連環招”,讓人大監督更有效度
第一招,“解剖麻雀”。在聽取和審議鄉村振興“一法一條例”宣傳貫徹情況報告的基礎上,適時選擇產業、文化、治理等方面進行拓展延伸,聚焦“兩茶兩中一魚”(開化龍頂茶、山茶油、中蜂、中藥材、清水魚)特色農業產業,開展“解剖麻雀”式監督助推。2023年,舉全縣人大之力開展茶產業發展專題詢問,推動政府解決突出問題25個,優化扶持政策8項,爭取省市重點項目4個,培育SC認證茶企8家。
第二招,善借外力。積極借助專業人士力量,委托第三方評估,以制度化手段推動人大監督與紀檢監察、法檢、審計、輿論等監督的貫通協同,切實增強監督工作質效。如,用好人大財經監督與審計監督貫通協同機制,扎實推動人大年度監督計劃與審計工作計劃的事前對接,同時針對上年經濟責任審計發現的問題,通過座談調研、實地查看、調閱資料等方式,對12家單位涉及的31個問題進行重點督查,推動有關方面統一思想、精準施策、分類整改。
第三招,數字賦能。為更好地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地建設,縣人大開發“共富督”特色應用,實現對共同富裕7大領域64項指標完成情況的適時監測、分析評價、監督預警。該做法獲省《數字化改革》專刊推介,省人大常委會黨組主要領導批示。
架實“連心橋”,讓人大監督更有溫度
充分發揮代表主體作用,打造“代表茶座”,泡好“親民好茶”,讓人大監督工作更好地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以代表聯絡站點迭代升級為契機,以實用、管用、好用為原則,在代表聯絡站(點)設立“代表茶座”,從功能、形態、色調等方面進行合理布局,打造親民惠民的“茶空間”。常態化安排代表進駐基層單元,與群眾同圍一張桌、共飲一壺茶,在寬松和諧、溫馨融洽的環境里,面對面、零距離地訪民情、聽民意。推動人大陣地與共享法庭、檢察服務e站有機融合,既實現資源共享又提升使用效率,既優化便民服務又匯聚治理合力。相關做法獲省人大常委會黨組主要領導批示肯定,獲評全省基層單元建設最佳實踐案例。
立足“聯、商、督、促、智”五大功能,創新推出“茶話民生”工作機制,建立“一張圖”“五步走”“五張單”的“155”工作體系,構建了群眾意見建議收集、交辦、處理、反饋、監督、評價閉環鏈條。截至目前,共組織代表進站開展活動60余場,收集民情民意230余條,發出交辦單152張,召開研商會議59場,發出民情民意督辦單41份,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
(作者系開化縣人大常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