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是一種健康自然的運動方式,同時也是一種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由此獲得不少人的青睞。近年來,隨著健康理念不斷普及、城市道路不斷完善、城市運動休閑功能逐步提升,城市騎行文化日益興起,這是城市文明不斷進步的標志。在城市騎行,除了鍛煉身體、磨煉意志,還可“打卡”城市景區景點,正如網友所說,“步行太慢,開車太快,騎上單車游覽一座城,才不會錯過美好的風景”。同時,城市騎行還符合當下年輕人的社交娛樂需要,幫助他們擴大社交圈。這些因素疊加,使得城市騎行從小部分人的專屬運動走進大眾視野。
近年來,不少地方積極回應群眾需求,出臺措施支持騎行。比如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多舉措保障自行車路權,提升與明確騎行空間,優化非機動車通行條件,確保非機動車道連續順暢,甚至打造自行車專用道,營造騎行友好型城市環境。然而,隨著城市騎行族不斷壯大,騎行團隊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不斷出現,突出表現為橫沖直撞、闖紅燈、占用機動車道且肆意變道、追逐競速等。騎友們大多有屬于自己的興趣社群,在騎行群中相約騎行,“仗著人多勢眾,把整條機動車道占滿是常事”。
當騎行團變成不管不顧的“暴騎團”,所謂的鍛煉身體、社交“打卡”等,都是建立在違反交通法律法規、給城市管理秩序造成混亂甚至為自身和他人安全埋下隱患的基礎上,這樣的騎行顯然變了味。試問拿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開玩笑,健康又何從談起?各地可參考上海的辦法,針對違法騎行行為開展專項整治,對違法者給予相應處罰,倒逼道路騎行行為安全合規合法。同時要疏堵結合,針對“暴騎團”需要長距離騎行鍛煉的新需求,積極增設專用騎行道路,給騎行者建設更多的場地空間,讓非機動車騎行者慢下來、更守法。
管理和引導騎行團安全合法騎行還需精耕細作,從組織者入手落實好安全責任。據介紹,自發組織的騎行團一般缺乏對騎行愛好者的引導,導致違法違規情況時有發生。可見,應該對騎行團組織者、騎友俱樂部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讓他們遵守交通法規,增強安全意識,在活動中引導騎友自覺避免違法騎行,在享受騎行帶來的健康快樂的同時,也為道路交通安全秩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