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杭州市拱墅區浙工新村施工現場,只見塔吊高聳,挖掘機轟鳴。這里是全省首個以居民為出資主體的危舊房改造項目。2023年,548戶居民經過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最終達成共識,“自掏腰包”實施小區內13幢老舊住宅拆除重建,為城市老舊小區自主更新蹚出了一條新路。
今年4月,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穩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自主更新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意見于2024年5月1日正式施行,該項目受到全國及省市媒體的廣泛關注。首個老舊小區自主更新的背后,有拱墅區人大常委會朝暉街道工委和人大代表的一份努力。
代表訪民解困送上“及時雨”
浙工新村內有13幢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住宅,臺風天氣,居民就要連夜轉移入住酒店。為此,拱墅區相關部門曾嘗試進行改造,但居民一直未能對方案達成共識。
2023年4月,拱墅區委、區政府牽頭再次對浙工新村全體居民開展拆改意愿征詢問卷調查。
“黨委、政府正在研究城市危舊房居民自主更新的試點方案,以一幢樓一代表為原則成立居民自愿更新委員會,代表多數居民行使權利,采取委托政府部門的形式實施項目改造……”拱墅區人大代表、朝暉街道大木橋社區公共服務站站長宮艷,正在向居民詳細解釋著試點方案。而像宮艷一樣,在浙工新村全程“駐點辦公”的人大代表共有7位。
在項目征求民意之初,人大朝暉街道工委就迅速行動起來,創新建立由屬地人大代表、浙江工業大學及工程領域工作的代表組成人大代表工作組,在現場每日駐點辦公,同政府工作人員一起入戶收集民情民意,幫助居民協調解決了過渡房、家庭財產糾紛等問題30余件。工作組還在現場專門設立人大代表接待點,半年接待群眾上百人次,收到意見建議20余件。
在人大代表助推下,居民對自主更新方案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創造了85天完成99.82%簽約率,66天完成騰房的“奇跡”。
人大協商議事搭好“民主平臺”
“從多層住宅變成小高層,公攤面積增加了,如果按照現有方案通過建筑面積折算,新房的套內面積會小很多,建議通過套內面積折算。”宮艷在參加“居民自更會”協商時,將居民這一呼聲記錄下來,帶到了第二天的專班會議上研究,最終把民意寫進了方案。人大代表工作組還與“居民自更會”建立“定時通報、定期例會、定向聯系”等工作機制,確保信息暢通、運轉高效、協同作戰。
為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一直延續下去,人大朝暉街道工委還創辦了“新村新未來”議事平臺,組織人大代表、居民“自更會”代表、居民代表一同就居民關切的問題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共召開各類別、各層面議事會議10余次,有效構建民情民意“收集—議事—解決—反饋”閉環機制,讓項目方案更符合居民利益,更滿足居民需求。
2023年11月28日,浙工新村城市危舊房自主更新(試點)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人大代表的履職也隨之進入新階段。“項目實施推進、民情訴求收集、開展協商協調這三個方面將是我們今后發揮人大作用的重點。”人大朝暉街道工委負責人說。 宋玉鳳 裘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