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普及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對于中華文明的發展與傳承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傳播的方式在普及傳統文化中也有著持續的突破與創新。在當代,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達,文化傳播的媒介增多,新媒體技術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交互藝術裝置賦予文化更深刻的內涵,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展示著對文化全新的認識與理解。它讓文化的普及從純粹的藝術形式轉變為科技和藝術的融合。體感交互技術給觀眾帶來不同于以往靜態的觸覺體驗,將視覺和可交互體驗融合,通過主觀的動作獲得回應,沉浸而真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從而引發更深刻的思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交互裝置藝術;體感交互技術;互聯網;觸覺體驗
中圖分類號:TP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24)22-0185-04
Abstract: Populariz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way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lso has a continuous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cultural media, new media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come into everyone's field of vision. Interactive art installation gives culture a more profound connotation, showing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both in content and form. It has transform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culture from a pure art form to a fusion of technology and art. Somatosensory interaction technology brings the audience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static tactile experience, the integration of visual and interactive experience, through subjective actions to get a response, immersed and truly feel the existence of culture, thus leading to more profound thinking.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art; somatosensory interaction technology; Internet; tactile experience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1]”它既是一種社會現象,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文化的核心是作為精神產物的各種思想,根本訴求是傳播。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普及傳統文化的方式也有著持續的突破與創新。創新不是簡單的推翻,而是古為今用,通過辯證剔除負面因素,繼承正面思想,使傳統文化與現實結合起來。
對于創作者來說,交互藝術裝置本身的多元化特征會導致觀眾對作品的解讀各有不同,這讓互動裝置的體驗更具彈性和可塑性。面對由多個視角所賦予豐富內涵的作品,創作者在表達情感時也會站在文化和觀眾的立場中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多元化,這對于觀眾和創作者來說都是一種思考上的進步。同時,這種藝術形式又具有娛樂性,是將創作者的情緒與觀眾融合在一起的橋梁。與傳統的藝術裝置相比,有些體感交互裝置能對觀眾的某些行為作出反應,這種互動方式在賦予它人性化、協調性和包容性的同時,也賦予了它更多的內涵和意義。
如果說互動敘事是在認知層面上與觀眾交流作品,那么互動裝置就是給觀眾帶來全面的體驗。用裝置所營造的場景讓觀眾和作品進行直接交流,使觀眾在藝術美感和思維上得到全面升華?;友b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將藝術與技術結合起來,為觀眾帶來豐富的體驗過程。
1 體感交互裝置的技術與特點
體感互動是眾多交互形式中的一種。體感交互技術通過用戶的行為來獲得指令,利用運算法則為用戶提供可視化的回饋。“體感語境以體感設備對用戶肢體語言的感知為基礎,這種感知體現在對用戶肢體動作的檢測和理解。[2]”現有的體感裝置一般都是采用深度相機與處理設備,只能借助電視或計算機這樣的智能終端才能完成。也就是說,利用深度照相機獲得的目標深度圖像,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傳輸到處理設備,二者相互配合來實現對體感動作的識別。隨著手指的揮動、在不接觸任何物體的情況下做出手勢,根據自己的要求發出一些信號,畫面就會作出相應的變化。觀眾通過身體、手指動作來與大屏幕的圖像進行互動。
手勢作為人與人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簡單、直觀,在很多時候起著語言無法代替的作用。體感交互的主要內容有2個方面:硬件設備與軟件系統。其中硬件設備主要包括以Leap motion等為主的傳感器、RGB攝像頭以及各類聲音、動作捕捉設備;軟件系統則是接收處理從硬件設備傳輸的用戶信息,向用戶傳遞出連續穩定反饋的計算機程序。因此,手指的識別精度和穩定性都離不開硬件和算法的支持。低成本的彩色攝像頭的使用場景局限性很大??梢宰R別指定手勢的毫米波雷達手勢自由度不夠。高精度識別手勢的數據手套使用不便且價格太貴,有效使用范圍太小。對比之下深色攝像頭中的設備Leap motion既可以達到輕松識別手部關鍵點,又價格適中,設備小巧且功能性很強,能滿足設計中需求的手勢技術,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設備的使用流程是:首先Leap motion控制器可以用來在空中創建一個虛擬的“觸摸”表面。通過觸摸這個空間,觀眾可以在屏幕上創建虛擬觸摸事件。緊接著,觀眾的交互空間被分成2個區域:懸停區和觸摸區。懸停區域用于瞄準,觸摸區域用于在屏幕上創建觸摸事件。最后,屏幕上的光標圖標會告訴觀眾是在觸摸還是在懸停。觀眾可以通過光標內空白區域的大小來判斷觸摸距離(圖1—3)。
互動裝置藝術的特點首先是多元化。從表現形式到互動手段的多元化,創作者從歷史、文化、自然和哲學等不同的視角對作品進行了豐富的詮釋,從而使觀眾對其進行不同的理解,產生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正是因為這些不可控的因素,才能創造出具有彈性和多樣性的交互裝置?;铀囆g裝置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讓人身臨其境,給觀眾帶來最深度的體驗,讓創作者想表達的內容浸入到觀眾的潛意識中。
體感互動技術可以將這種沉浸感發揮到極致。其優勢是可以無須佩戴任何感應設備,真正實現無接觸式人機互動。人機互動的形式和內容能夠吸引人們的自主參與,并能引發人們的關注,讓展位成為了參與者關注的一大亮點。通過觀眾深入地感受交互內容,增強了作品在觀眾心中的形象,并讓參與者將這種新穎的高科技體驗主動傳播,讓觀眾“流連忘返”。
2 交互裝置藝術助力普及傳統文化
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社會的發展共同提高,物質條件逐漸豐富,也出現了更高的精神需求。所以,普及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文明,是時代背景下每一個人都值得重視的?!皞鹘y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3]”
設計師們經常會通過作品的表達來將自己的情感與觀眾達成共鳴從而傳遞思想。既然普及傳統文化可以保護文化傳承和提高文化自信,那么表達形式也就成為大家反復思考的重點。
裝置藝術本身所帶來的觀念性、包容性和開放性是其在文化傳播時的優勢。大眾傳播手段作為文化傳播的媒介,對文化的擴散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表達傳統文化時可以利用反差感來進行多元化宣傳。從科技和信息性的角度來講,體感裝置比傳統展示更有優勢,可以讓大家通過互動加強深度體驗,更有興趣領悟到傳統文化的另一面。
2.1 普及傳統文化的意義與方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4]”對文化本身來說,普及傳統文化可以促進新文化的產生、發展,并與舊文化相融合,在不同的科技層面上共同發展,使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接受,同時得以保護、存儲和記錄。對人類與社會來說,普及傳統文化能促進各地區、各民族間的交往和共處,也可以促進社會的交流和溝通。它有助于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遵循客觀規律,與大自然和諧共存。它可以讓不同的社會觀念和價值觀念相互理解,并且改變觀念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加速人類社會發展與全球化的進程。
良好的普及環境可以避免由于時代的變化和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導致傳統文化的消亡。相反,當人們對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多,也會意識到,那些不曾被了解的深奧哲理不是一種認識論,而是一種潛在思想的結晶。
如何讓人們更好地走進和了解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許多國家都在進行普及傳統文化方法的探索。“在文化傳播中,普及文化是一種間接傳播,即一種文化元素傳入一個地區,引起那里人們的思考,由此引發傳入地的人創造一種新的文化。這種現象被稱為播‘刺激性傳播’。[5]”在現代,由于交通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文化的傳播媒體日益增多,文化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地傳播,主動了解和接受的觀眾也越來越多。這是世界文化的同一性日益增強的信號。
作為一種文化的交流形式,大眾傳播在文化傳播中是很重要的一種手段。大眾傳播可以為年輕人塑造正確的價值取向,了解傳統文化的背景和條件、當今時代的意義、價值的推廣等方面,從而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大眾傳媒是以群眾為中心的,受眾面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年齡、社會水平等,而是進行一種對于信念、情感和行為的廣泛影響。
2.2 裝置藝術在大眾傳播中的優勢
從字面上說,文化交流是以文化為內容,以多種形式的大眾傳播途徑,將不同的文化特征通過不同的人群進行傳遞?!拔幕且环N由特定的社會群體創造的想象和意義的集合。[6]”在大眾傳播的過程中,傳播主體、傳播媒介、傳播對象構成了三大要素。詹姆斯·凱瑞說:“傳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傳遞,而是建構并維系一個有秩序、有意義、能夠用來支配和容納人類行為的文化世界。[7]”在他看來,媒體并不只是一種技術,科技的發展和運用會使文化的傳播路徑得到優化,而其自身又是一種文化形式。與一般傳播媒介不同的是,互動裝置藝術在傳播者和傳播目標之間,通過裝置增加了互動,也就是交互設計。作為一種新型的藝術類型,裝置藝術逐漸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視覺文化形式。通過表現形式的創新會賦予傳統文化新的內涵,成為一種蘊含著更深層次精神旨趣的藝術創造和展示方式,比傳統的展示方式更有優勢。
裝置藝術本身所帶來的觀念性、包容性和開放性更是其在文化傳播時的優勢。如今,藝術注重的不僅僅是關于創作技巧,更多的是關于藝術家的想法和觀念。當藝術逐漸從技術性向概念性轉變時,技術性技巧的展示反而會阻礙概念的純粹表達。裝置藝術更多的是傾向于現成的物體而不是強調傳統的手工技術的塑形來創作,更多的是表現藝術家的自我張力,強調思想內涵上的交流。這就和傳統拉開了距離。在傳統的靜態藝術作品上,空間是其最基本的藝術語言,其極大地影響著作品的藝術效果和表達方式,而對于裝置來說,空間只是一種載體,承載著某種思想和思想,其所需要的只是一種表現形式。在材料上,相比于經常用傳統藝術表達的繪畫雕塑等藝術而言,裝置藝術擁有更加自由的包容性和跨界性。不局限于材料和形態,通過隨意的造型和收集的素材進行擴展和變化,從而形成一個人人都能自由進出、參與、產生交互作用的空間。在對于文化的藝術表達中,除了純藝術以外的其他藝術類表達都是需要技法的,插畫和動畫靠的是繪畫技巧,平面設計和視覺傳達靠的是審美及軟件的掌握。這種依賴形成了專業的門檻,為大家對文化輸出的欣賞與理解增加了一層屏障。裝置藝術不局限于不同的藝術類別,其自由綜合地使用視覺、聽覺、觸覺等任何表達方式。因此裝置藝術最大的優勢就在于不被表達媒介和主題所限制,是一種開放的藝術手段。
3 交互裝置傳播傳統文化的特點與方法
交互裝置首先是一個讓觀眾能夠置身其中的“環境”。不同類別的交互裝置作品對展出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好的展出環境不僅能完美呈現藝術作品,也能讓參觀者有更好的交互體驗。
裝置藝術需要藝術家在一個特定的場所,對空間進行特殊的設計和創造。裝置的完整性需要一個與之對應的空間,使其在視覺與聽覺上獨立于其他作品。在裝置藝術中,觀眾的參與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交互裝置為觀眾營造了一種環境,能在有限的空間中從被動的觀賞轉變到積極的體驗。因為現代的互動設計不再局限于視覺,其可以擴展到觸覺、聽覺、沉浸式體驗、虛擬現實和體感,從而創造出更加復雜、多樣的互動設計原型。這就要求設計者緊緊地抓住觀眾的精神需要,發掘其內心深處的需求。隨著國內市場的日益增長,現代藝術的流行趨勢就是把互動設計融入到觀眾所熟知的傳統文化中去。
用交互裝置來傳播傳統文化,首先要從感官上來說。在文化習慣方面以觀眾的視覺、聽覺和觸覺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設計出與觀眾感知水平相適應的媒體界面。同時,還要考察觀眾對文化元素的認識和形成的原因。深入了解來源后,就可以運用這些傳統文化的風格來進行設計,使之更能滿足觀眾的需求。這些互動設計不只是平面設計,更配備具有多媒體界面設計的動畫影像,對聲音有著一定的要求,所以設計師要與整體的藝術設計相結合,在觸覺、視覺、聽覺等各方面都要做得更好。
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觀眾對人機交流的需求也需要設計師不斷創新,所以裝置的造型與互動設計對文化的傳播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傳統的文化在展出時通常會選擇一種委婉而又真實的互動方式。這些文化是一個民族數千年來的文化與智慧的結晶,其包含了豐富的感情與傳統的經驗。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潛意識理解正好與互動設計的行為習慣相一致。人的行為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潛意識,使用的大部分設備和工具都經歷了數百年乃至數千年的發展,所以,它們的外形、觸覺、感受,以及它們的使用方式,都在人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意味著,只要設計工具與設計規范相符,那么,用戶就能夠了解其是何種工具,并且能夠推測其使用方法。如果要把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入到裝置的設計中,就必須從細微的文化習慣入手,這樣才能在互動設計時把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意識與理解融合進來。同時,裝置和媒體界面影像的融合也十分重要。在進行裝置的設計時,并不只是采用了傳統的樣式或者工具,這些要素就被稱為融入了傳統文化?;友b置設計的核心要從用戶體驗帶來的情感入手,因此可以將影像的細節在裝置上進行展現,讓觀眾一看到裝置就會與影像關聯,增強體驗感。
4 結束語
創新有趣的互動形式也可以吸引觀眾,并為觀眾帶來新鮮感,從而潛移默化地將傳統文化進行輸出傳播。“參與性的交互操作需要避免傳統交互裝置中單方面接收信息的情況,提高用戶的參與度,根據用戶不同的操作提供靈活的反饋。在制作流程結束后,提供記錄與分享功能,符合當下大眾的行為習慣,提高交互裝置的內容參與性,行為參與性與社交參與性。[8]”體感交互式系統可以把運動和娛樂活動結合到觀眾的日常生活中,用觀眾的身體活動和肢體動作使系統發生相應的改變。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交互設計已經被越來越多地運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體驗之中,而傳統文化則成為人類在長期生存環境中所形成的一種內在精神,對人們的價值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敖换ピO計主要以用戶的行為動作為主要研究內容,行為就是一系列動作的組合,動作又是人機進行交互的基本語言,創作一個包絡廣泛的動作集合是進行體感交互分析的基礎。[9]”基于操作邏輯和界面的美觀,增加體感互動,通過對動作的設計,增強互動設備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便更好地表現出界面的互動性與親和力。通過不同的動作來進行區分和記憶,增強沉浸感。
參考文獻:
[1] 李子嘉.論新媒體對傳統文化傳播的影響[J].中華文化論壇,2015(9):156.
[2] 翟明輝,王靜怡.一種簡易手勢識別裝置[J].山東工業技術,2019(12):154.
[3]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展工程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4] 文化傳播[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5%8C%96%E4%BC%A0%E6%92%AD/6402026.
[5] [澳]杰夫·劉易斯.文化研究基礎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15.
[6] [美]詹姆斯·凱瑞.作為文化的傳播——“媒介與社會”[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7.
[7] 張瑋軒,竇樂樂.交互裝置展館的功能需求分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1(2):30.
[8] 劉子龍.體感語境下的交互行為設計[J].工業設計,2016(6):131.
[9] 譚宇菲.新媒體場域中傳統文化傳播儀式建構研究——以《我在故宮修文物》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9):114.
作者簡介:張子煜(2000-),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