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在北京女兒家過的。女兒女婿也難得放假,天天陪著我在北京逐個旅游景點游玩。很快,假期到了。明天女兒女婿要上班,我也要坐車回家了。晚上在整理行李時,我才想起一個任務還沒有完成。什么任務呢?我們灣沚熱線百花深處文學沙龍每次文友聚會時,都得有人先講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然后大家圍繞這個故事是否感人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大家輪流進行,這次聚會正好輪到了我講故事。可這幾天光顧著玩,還沒動筆,明天回家,晚上就要聚會了。如果失約,就得在飯店擺上一桌。其實,對于請客,倒不是問題,問題就怕丟了面子。我開始焦急起來。
我坐到桌旁,拿起了筆。可思緒還是停留在白天游玩長城那壯觀的場景里。我放下了筆。站起來去衛生間,想洗個臉清醒一下腦袋。我拿起肥皂準備擦毛巾,突然有了靈感。心想,就寫這個!我立即回到桌旁,抓起筆就在紙上唰唰地寫下“媽要的禮物”幾個字。
女兒女婿來到房間,問行李整理情況,看見了草稿紙上的幾個字,女兒不解地問道:“媽要的東西已經買好了,還買什么禮物?”我怕女兒女婿誤會,就把文友聚會的事情原原本本說了一遍。女婿好奇地說:“請爸爸把故事先說給我倆聽聽。”
女兒立即給予支持,說:“爸,快講。”
無奈,我只有向他倆講起來。
那是在計劃經濟年代,物資嚴重缺乏,很多商品都要憑票供應,就連肥皂也要按人頭分配。我家八口人,一年只有兩條肥皂,姐姐下放農村,起碼要分給她一塊帶去,僅剩一條半了。我母親是個愛干凈的人,床上的被子過不了幾天就洗一次。我們每個人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干干凈凈的。就這一條半肥皂怎么夠用呢?沒辦法,母親采取能不用肥皂就不用,實在不行就用開水燙和用板刷刷,所以,我們家經常換板刷。衣服的領口和袖口也容易起毛。母親發現了就拿來針線,一針一線把縫補好。我們從沒有穿破了的衣服出門。
隆冬的一天,母親起床后,看是個好天氣,決定洗被子。為了不耽誤去糧站做小工的時間,母親叫我抓緊去生煤爐,燒開水燙被子。不敢怠慢,我立即把煤爐拎到門外,向爐內填入茅柴和碎木塊,加上煤球,用火柴點燃后,拿著蒲扇兩只手輪流使勁地搧。一會兒,火苗躥上來了。我就把昨晚已盛滿水的陶土水壺放上去。我繼續不停地搧著。就在爐火燒得正旺時,突然,陶土水壺碎成兩半,壺里的水把爐火給澆滅了。母親早已把被子拆好放在大木盆里,等著開水燙呢。見壺碎火滅,急得直跺腳。看母親當時的表情,我在心里發誓,長大以后一定當一個造肥皂工人,多造肥皂,滿足她的需求。
當時我不知道,后來聽老師上課才明白了這個道理。任何物體都是熱脹冷縮。水壺里的水已凍成了冰,經過爐火加熱,冰受熱膨脹,用陶土制作的水壺自然承受不起了。
命運的安排沒有讓我當肥皂廠的工人,而是去部隊戍邊。到了連隊,原來也是計劃分配肥皂。我拿著司務長發的肥皂舍不得用,心想,這肥皂若是給了母親,她就不要那么辛苦地刷衣服了。從此我心里有了一個節約肥皂的計劃。遇洗衣服時,學著母親能不用肥皂就不用,實在不行就用開水燙和用板刷刷。我經常洗衣服時,在水池邊發現被人丟棄的肥皂頭,就順手撿起來。我班戰士杜慶新見我撿肥皂頭,不解地說:“班長,您撿那東西干啥?”
我抬頭告訴他,說:“現物資缺乏,浪費可惜,如果讓我母親看到,她也會叫我撿起來的。”
杜慶新好像聽懂了我的話,也幫我在水池附近找起來。
我把撿起來的肥皂頭捏成一團晾干后留作下次洗衣服用。司務長發的肥皂就被慢慢節約了下來。
因為經常用板刷刷衣服,我的襯衣經常發毛。部隊每人都發有針線包。我就利用星期天,找來擦槍布,剪一塊給縫上。開始縫補衣服沒經驗,不是針眼稀了,就是縫得歪歪扭扭,我發現不好看就拆了重新縫補,直至滿意為止。時間長了,我的縫補手藝有了很大提高。
一天,指導員經過我們班,看我在專心縫補衣服,就接過去在眼前端詳了好一會,然后微笑著離開了。
沒過幾天,連隊來了三位軍嫂。連首長有了新意:為了配合革命傳統教育,舉辦一個縫補衣服比賽,設一等獎一個,獎勵三條肥皂;二等獎一個,獎勵二條肥皂;三等獎二個,獎勵一條肥皂。由三位軍嫂擔任裁判。三排長陶友喜的愛人,快人快語,大伙兒都親熱地叫她陶嫂子,她擔任主裁判。每個班推薦一名選手參加比賽。我們班在推選時,杜慶新知道我的心事,還沒有等我說話,就搶先說:“我推薦班長參加縫補衣服比賽,大家看怎樣?”他的話音還沒有落地,全班起了哄,異口同聲:“推薦班長!推薦班長!”
比賽在飯堂里舉行。飯堂是連隊最大的活動場所。平時學習、開會都在這里進行。
我們連正好十個班,我被編為8號選手。各位選手都在自己班的飯桌旁坐下,其他戰士都整齊地坐在后面觀看。
每個參賽選手面前放了一塊布,布的中間被別出心裁地掏出一個“凹”字形的缺口。選手要用一塊大小相同的布給縫補上。
雖說簡單,面積不大,但縫補起來確實不容易。
主持人是連長。他走上講臺,宣布比賽規則,最后補充說:“我們依據每位選手完成時間的快慢來確定名次。”說完按下手中的秒表,命令似的:“預備,開始!”
參賽選手們聽連長一聲“開始”之后,立即緊張地忙活起來。這時,我并沒有去動針線,兩眼緊緊盯著講臺上一字排開的獎品,特別是一等獎品,三條肥皂壘得高高的。心里在說:“要是能獲得一等獎,把獎品送給母親,該有多好啊!”
杜慶新知道我對比賽獎品是志在必得。見其他選手已縫補一大截了,而我還愣在那兒沒有動手,著急地站起來,大聲喊道:“班長,快加油啊!”
也許是他的叫喊提醒了我,也許是我心里已有了取勝的方案。我先剪下一塊大小相同的布,折好邊,然后穿針引線。在下針前,學著母親把針頭在頭發上劃了兩下。誰知這一細微的動作被坐在裁判席的陶嫂子看到了,她竟然笑出了聲。她這么一笑,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我的身上。我全不在意,心里只想著獎品。大家見我手里的針線像行云流水,速度比其他選手都快,一會兒已縫補一大半了,使得選手們個個緊張起來,有幾位選手因慌亂,手指尖被針頭戳破了血。
比賽緊張的進行。就在我即將收針時,只聽到連長大聲喊道:“2號選手5分15秒。”見我也完成了比賽,接著喊道:“8號選手5分18秒。”
二分鐘之后,其他八位選手都陸續結束了比賽。工作人員把布快集中送到了三位軍嫂面前。三位軍嫂認真仔細地分別查看每位選手的縫補情況。陶嫂子也是個大嗓門,只聽她感嘆地和另外二位軍嫂交流說:“這位8號選手的縫補作品,走線筆直,針眼勻稱,補丁美觀,就連我們這些女人也比不上。”
經過連首長和裁判一番討論,比賽結果出來了。連長走上講臺宣布:“經過認真協商,有點小的變化。下面我宣布,獲得此次比賽的三等獎是6號王華勝、10號張文全;二等獎是7號劉家根;一等獎是2號陳先才......”他推了一下架在鼻梁上的眼鏡。我的心頓時涼了半截,忙了半天竟然什么獎都沒有拿到,真沒用!就在我感到納悶時,連長接著說:“經反復討論,臨時決定,增加一名特別獎。特別獎是8號聶小平,獎品四條肥皂!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表示對他們祝賀!”他的聲音剛落,飯堂里立刻爆發起熱烈的掌聲。
我捧著連長遞給我的四條肥皂,雙手感到沉甸甸的。我的眼圈不知不覺濕潤了。
幾天后。連首長決定安排我回家探親。臨行前,我把四條肥皂和兩年來節約的一條肥皂放在一起用舊報59kwwb5n5yIiCrFkm/pMeQ==紙包好放入旅行袋里,踏上了回家探親之路。
我輾轉回到家里,見到母親。我把為她買的東西一一拿出,遞給母親看,說:“媽,這些都是寧波當地最上乘的糕點、特產,讓您嘗嘗。”最后把包好的肥皂拿出來,放到桌上。母親看到肥皂,驚訝地問:“哪來這么多肥皂?兒啊,可不能犯錯誤啊!”
我急忙把怎么學會縫補衣服,又怎么獲獎的經過向母親敘說了一遍。我還告訴母親,是連長批準我把肥皂全部帶回來的。
母親聽我這么一說,微笑著點點頭。只見她把我買的糕點、特產推到一邊,捧著五條肥皂,一語雙關地說:“兒啊,這就是媽要的禮物!”
故事還沒有收尾,女兒就搶著說:“我明白了,這個禮物,就是發揚傳統所帶來的成果和收獲。”
真是一唱一和,女婿立即贊成,說:“她說得很對。這個故事很有意義。爸,您寫,我幫您打字。”
我當然求之不得了。故事口述了一遍,下筆就如同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女婿也很快給打出來了。
我手捧散發著墨香的文稿,看著女兒女婿,心里踏實了。